首页 > 分享 > 西藏 以金融活水浇灌信用之花

西藏 以金融活水浇灌信用之花

西藏地域辽阔,百姓居住分散,90%以上土地为农牧区,近七成人口为农牧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缺乏抵押担保、信用评价不足,农牧户贷款难成为制约高原经济发展和农牧区生活水平的瓶颈之一。如何有效破解这一难题,打造一款兼具政策普惠、信用管理、风控合规的农贷产品,成为萦绕在农行西藏分行全体干部员工心头的烦恼。

2001年3月,在农行总行、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及中国人民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等单位的指导支持下,农行西藏分行以“金、银、铜”为载体的小额信贷“三卡”产品应运而生,开启了西藏农牧区信用体系建设的农行接力,并凭借其“无需担保、申请简便、用途灵活、放款快捷”的特点,很快成为老百姓最珍视的“信用身份证”。

 图为工作人员制作藏毯。

“三卡”政策“贷”来幸福生活

来到土林环绕的阿里地区札达县,沿着象泉河一路向西驱车5小时,只见田埂整齐、苹果飘香、房屋错落有致,一座掩映在群山环抱中的美丽乡村映入眼帘。

底雅,这座曾经难以抵达的边境乡,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喜马拉雅山名副其实的“桃花源”。最直观的是道路变化。拉巴顿珠激动地说道:“以前由于过于偏远、路况较差,还要熬长达半年的大雪封山期,一提底雅就让人望而却步;现在进出的路更平坦更方便,加上养路队经常维护,基本上不会封山了,也不需要囤大量的过冬物资。”

变化的不仅有道路,还有乡亲们的日子。拉巴顿珠一家见证着边境乡的蝶变,也是党的兴边富民政策和金融优惠政策的直接受益者。

“三卡”政策推行初期,拉巴顿珠一家凭借用“银卡”从农行底雅营业所贷来的资金,购买了一辆二手拖拉机,为周边工地提供运输服务,这也成为其家庭生活变迁的转折点。随着信用积累和贷款额度的提升,家人逐步更新了运输设备,购买了更大载重量的卡车。近年来,拉巴顿珠接过父亲的担子,成立了自己的小型砂石厂和运输队,也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那时候我们一家世代务农,家庭收入微薄,父亲靠务农和打零工艰难养活家里,现在住上了宽敞的新房,购置了新的家具,儿女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走进新时代,生活更有盼头、日子更幸福啦。”拉巴顿珠感慨地讲述20多年来家庭的变化。

阳光普照大地,边疆和谐安宁。边民的幸福生活照进了现实,信用体系建设在农牧区落地生花,乡村致富路也如同进出底雅的路越来越宽。

服务更新贴近农牧民需求

金融高质量发展要与老百姓生产生活互促互进。为有效满足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提升金融向“三农”领域的配置效能,从2005年开始,在原有“三卡”基础上,农行创新推出三级“钻石卡”,逐步丰富形成了“四卡”产品体系,又先后5次根据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增“四卡”授信额度。

随之配套形成的还有“信用县(区)、乡(镇)、村(居)”三级信用评定办法。“四卡信用身份证+三级信用创建”,构建起西藏农牧区信用新机制,推动解决了农牧区金融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目前,农行“四卡”贷款发放达46.03万张,发证覆盖面和使用率均95%以上。

珍拉是日喀则江孜县的一名藏毯编织技艺名师,从小跟着父亲学习藏毯编织技艺。出于对藏毯工艺文化的热爱,2006年组织周边妇女成立了自己的藏毯加工工作室,并从农行江孜年堆营业所贷来启动资金2万元。次年,珍拉的银卡升级为金卡,再次从农行贷款3万元。随着工作室效益越来越好,珍拉成立了尼玛藏式卡垫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

通过农行十多年来的资金扶持,珍拉的合作社蓬勃发展,厂房扩建了、产能提升了,产品也得到及时更新,研发创新产品先后获得“中国国际新品潮流地毯奖”“中国国际最佳环保、最佳地毯产品奖”等奖项。合作社还带动了26名脱贫群众就近就业。珍拉也获得首届“全国乡村工匠名师”荣誉称号,并成为市级“藏毯编织纸样使用技艺”第六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科技赋能驱动信用体系建设

为推动数字西藏建设,适应智慧银行发展趋势,2019年以来,农行西藏分行全面重构更加科学、智能、便捷的信用体系,以“党建+金融科技”为引领,从“管理模式、制度建设、系统应用、评定范围、评定流程、评级指标体系、供给保障、授信额度”八个维度进行创新突破,充分释放信用体系在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叠加效应。

该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技术力量到农户信息建档中,加大“惠农e贷”推广力度,基本完成全区农牧户信用信息档案建立工作。在数字科技的赋能与加持下,通过完善的农户信息档案,可自动匹配“四卡”与信用创建结果,并实现授信精准提额,提升了办贷效率。2025年,农行西藏分行还组建双语远程服务中心,推出“三农”个人贷款“现场+远程”藏语调查模式,使“三农”个人贷款实现了真正的“移动化”。

政策需要与百姓需求同频共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该行新增了“钻石卡”四星级、五星级,“四卡”由原来的6个档次扩展至8个档次。三级信用机构创建方面,新增了“信用户”,由原来的三级评级升级为四级。至此,实现了“四卡”和信用评定的线上化、自动化和精准化,具有西藏特色的现代化农牧区信用体系基本建成。

在流动金融服务中,农行西藏分行广泛开展金融信用知识宣讲活动,讲解失信的一系列危害,并联合村委会、小组长对“不良户”开展贷后催收管理,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大家耳濡目染形成了“诚信受益,失信受损;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风尚,树立了不能因个人信用影响全村整体信用的意识。在农户信用贷占比高达92%以上的情况下,不良贷款管控水平仍位居系统前列。同时,在农牧区设置5516个“金穗惠农通”服务点,建立5270个掌上银行村,无论是在广袤草原还是茫茫戈壁都可以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责任编辑:杨喜亭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融时报。金融时报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金融时报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相关知识

金融活水浇灌“富贵花”
大江时评:让“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创新之花”
赣州银行以“绿色金融活水”浇灌“绿色产业之花”
农行江苏分行:以金融“活水”浇灌绿色发展之花
农行菏泽牡丹支行:金融活水浇灌牡丹产业振兴田
郎溪农商银行:引金融“活水”浇灌花卉产业——
小贷款撬动大产业 富源县联社金融“活水”浇灌“魔芋致富花”
以金融“活水” 滋养科创之花
九江银行:金融“活水”浇灌花卉产业新局面
建行安徽省分行: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之花”

网址: 西藏 以金融活水浇灌信用之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5811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深耕人居环境整治 绘就宜居宜业新
下一篇: 中信建投:上市券商前三季度业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