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从种子萌发开始,经历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扬花和灌浆成熟等生育时期。安徽岳西地处山区,温、光、水资源与沿江洲圩区有明显差异,水稻种植表现出前期生长缓慢,中期生长迅速,整体生育期较沿江地区稍短。姜海涛等[1]研究认为,水稻生长受气候条件和栽培方式影响较大,其基本营养生长期15~60 d,感光性强的水稻品种营养生长期较短,而感光性弱或迟钝的品种营养生长期较长。近年来,研究区积极探索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推广优质品种、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杨厚南[2]探索集成了研究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有利于降低病虫危害损失率。汪华[3]研究指出,研究区水稻采用机械侧深施控释复合肥模式获得的产量及经济效益较好。本文结合研究区生产实践,从品种选择、适期播种等方面总结了水稻优质丰产和绿色增效栽培技术,为相关地区水稻单产提升提供参考。
结合研究区山区气候特点,选择通过国家或安徽省审定的优质、丰产、多抗、适宜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要求产量在550 kg/667 m2以上,米质达到GB/T 1354—2018《大米》三级以上,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5以内,一季中稻生育期130~140 d[4]。适宜研究区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有龙两优月牙丝苗(国审稻20200187)、荃优粤农丝苗(国审稻20186101)、川种优3607(国审稻20206067)、青香优19香(国审稻20220015)、玮两优8612(国审稻20232012)、天优华占(国审稻2012001)等。
根据前茬作物收获时间、稻田海拔和种植品种特性等因素合理安排播种期,确保水稻抽穗扬花期避开7月底至8月上旬可能出现的高温天气,避免高温热害影响水稻产量。研究区水稻田海拔在380~600 m,水稻宜在4月20日前后播种,少部分海拔较高的地块可在4月上中旬播种。
种子处理,以降低土传病害发生概率。播种前2~4 d,晒种5~6 h,随后用咪鲜胺浸种消毒;移栽前施用“送嫁药”,以稻瘟病、二化螟(钻心虫)、稻蓟马、稻飞虱为防治对象,在秧苗移栽前2~3 d,均匀喷施三环唑、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等药剂。
研究区育秧方式一般采取工厂化育秧、旱育秧和湿润育秧。采用基质育秧时,秧盘底土厚度应控制在2 cm左右,覆土厚度在0.3~0.5 cm。张卫东等[5]示范推广了水稻钵盘毯状育秧机插强化栽培技术,研究指出,播种后在集中叠盘暗化出苗,在拱棚内摆盘时注意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防止失水死苗;秧苗全绿后调节温度在25 ℃左右,以促进秧苗根系下扎。机插育秧的秧田与大田用种量比值在1∶(100~150),机插秧大田300~375盘/hm2;移栽前3 d控制水分,床土过湿不利于起运秧苗和机械栽植。旱育秧需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疏松的菜地或旱地作为苗床,施足底肥进行土壤培肥,使土壤中有机肥充分腐熟。播种前开沟整好苗床,浇足底水。秧田与大田用种量比值在1∶25左右。播种后用木板轻压,盖土0.5~1.0 cm;秧苗出齐后浇透水,之后以控水炼苗为主,出现卷叶时补透水。湿润育秧的秧田应选择便于排灌的田块,施足底肥进行土壤培肥。秧田与大田用种量比值在1∶12左右。播后用木板或锄头进行碎土,保证种谷充分接触土壤;秧苗2叶期前以湿润管理为主,2叶1心至移栽前保持浅水。
毯苗机插行株距因穗型不同存在差异,穗数型(多穗型)品种在25 cm×(12~14)cm,穗粒兼顾型品种在30 cm×(12~14)cm,大穗型品种在30 cm×(14~16)cm;杂交稻栽植密度以21万~27万穴/hm2,2棵苗/穴为宜;确保漏插率<5%,均匀度>85%。人工移栽以行距27~30 cm,株距13.3 cm(穗型越大,行距越大)为宜;杂交稻栽植密度以24万~27万穴/hm2,4茎蘖苗/穴为宜。
5.1 科学施肥
应结合研究区地力水平,积极开展有机肥替代、测土配方施肥和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建议合理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同时调整基肥与追肥的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6-7]。应控制氮肥用量在150~210 kg/hm2,磷肥用量45~75 kg/hm2,钾肥用量60~90 kg/hm2,部分缺锌土壤施用硫酸锌15 kg/hm2,氮肥40%~50%作基肥,10%~20%作分蘖肥,30%~40%作穗肥[8]。有机肥与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60%~70%作基肥,30%~40%作穗肥,分2次施用。实际生产中,可基施配方肥或三元复合肥600~750 kg/hm2,同时追施尿素75 kg/hm2。
5.2 合理灌溉
秧苗移栽后根系受损,吸水力弱,同时外界温度高、风力大,蒸腾作用强,需及时灌溉护苗水;缺水会导致秧苗返青迟缓甚至死苗,但水层过深会抑制根系呼吸,诱发潜叶蝇。适宜水深在秧苗高度的3/5,可达到护苗、促返青、防冷害的综合效果。秧苗返青后,田间宜保持3~5 cm浅水层,以提高水土温度,促进秧苗分蘖早生快发。对于秸秆还田地块,需采用“浅水灌溉—落干—再灌溉”的间歇灌溉模式,通过干湿交替将秸秆腐解产生的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排出土壤,减轻对根系的毒害,保障分蘖质量。当田间群体茎蘖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或进入圆秆拔节初期时晒田,以增强土壤通气性,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下扎与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倒伏能力。实际操作中,对排水不良或长势过旺、分蘖过多、叶色黑绿、叶片披垂以及不出现“拔节黄”的地块,应排水晒田7~10 d,至叶色褪淡、叶片挺直为宜;对苗数不足的田块轻烤即可。控制高峰苗数在适宜穗数的1.3~1.5倍;以实现壮秆大穗、平衡生长,并防止后期早衰。
病虫害综合防治应遵循绿色综合防控原则,以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9]。化学防控遵循“预防秧田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的策略,通过科学的养分管理,调控水稻生长进程,以避开病虫害高发天气[10]。具体实施应关注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加强预防性干预,即在播种前进行种子药剂处理,移栽前施用“送嫁药”,以及破口期前进行综合施药;二是实施精准用药,即在分蘖末期和穗期,根据精准的病虫监测结果,在达到防治阈值时进行针对性药剂干预。
6.1 农业防治
在越冬代螟虫化蛹高峰期,及时翻耕冬闲田和绿肥田,并灌深水浸没稻桩(对于收割留茬低或稻桩粉碎的田块,可直接灌深水淹没稻桩)7~10 d,以有效降低其虫源基数。推广水稻健身栽培技术,抓好水肥管理,适时烤田,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控制氮肥施用量,避免重施、偏施、晚施氮肥,增加磷、钾肥施用量,以提高水稻抗逆性。
6.2 生物防治
种植诱虫及显花植物。4月上中旬在田埂上种植诱虫植物香根草,每丛距离3~5 m,可以诱集螟虫成虫在香根草上产卵,减少其在水稻上的着卵量,降低对水稻的危害;5月在田埂上撒种波斯菊、硫球菊等显花植物,可为天敌提供食料和栖息环境,以保护蜘蛛、黑肩绿盲蝽等捕食性天敌,同时提高缨小蜂、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的控害能力。田埂留草。田埂保留木本科杂草,为天敌提供栖息地,更好发挥稻田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制作用。
6.3 理化诱控
诱虫灯诱杀。安装风吸式太阳能诱虫灯,于4月下旬开灯诱杀越冬代二化螟(钻心虫)成虫。性诱剂诱捕。针对二化螟(钻心虫),应从其越冬代成虫羽化始期(约5月上旬)开始,全程布设性诱剂以诱捕雄性成虫;针对稻纵卷叶螟,可于6月下旬开始放置专用诱捕器。为实现规模化种植田块的连片防治效果,建议按15个/hm2的密度均匀布设诱捕器,并优先设置在稻田四周。
6.4 化学防治
大田不同时期采取分类防治。分蘖期重点防治二化螟(钻心虫)、稻纵卷叶螟,可选用四唑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药剂,绿色综合防治区可选用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药剂;拔节至孕穗期重点防治稻瘟病(三环唑、稻瘟灵)、稻飞虱(三氟苯嘧啶、烯啶·吡蚜酮、毒死蜱)等;抽穗扬花期重点防治稻曲病(肟菌·戊唑醇、井冈霉素A、苯甲·丙环唑)、稻瘟病、稻飞虱等。为提升水稻病虫害防控效率并减少药剂用量,推荐助剂与药剂的协同组合施用;并积极应用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等技术进行防治[11-12]。
7.1 水稻草害防治
杂草通过与水稻争夺光照、水分和养分及地上和地下生长空间,影响水稻光合作用与正常生长,最终导致其产量和品质下降。此外,杂草还是多种病虫害的中间寄主,会加剧田间病虫害的发生,在增加生产成本的同时,可能对人畜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杂草防治须遵循“防早、防小、防少”的原则,并坚持绿色综合防控理念,将农业、物理、生物及化学防治方法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可与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事操作同时进行。
7.2 其他生物防治
近年来,野猪危害日益突出,尤其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水稻临近成熟时常遭其严重破坏。为此,需系统开展调查监测、猎捕调控与主动预防工作,切实减轻因野猪造成的农业损失。应组织开展野猪专项调查与系统监测,准确掌握研究区的野猪种群数量、空间分布等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可为科学调控其种群密度提供数据支撑,并为预警与防范提供依据。在必要时开展有计划的猎捕,对进入农田及其他人类活动区域的个体实施及时、全面猎捕。同时加强对猎获物的监管,实施无害化处理。在野猪频繁出没、危害风险较高的区域设置警示标识,提醒群众注意避险。同时,持续改进并推广声光驱赶装置,安装脉冲电子围栏等设施,逐步构建有效的物理阻隔系统。
在水稻黄熟初期进行机械化收获,此时穗梗2/3变黄,籽粒含水量18%~22%,有利于降低机收环节产量损失。收获后,推广应用低温(20~25 ℃)循环干燥机械设备,将稻谷干燥至标准安全水分。
综上,本文结合研究区区位特点,基于水稻种植实践经验,总结了其丰产及绿色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品种;合理安排播栽期;药剂浸种消毒;培育适龄壮秧;合理稀植;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机械侧深施肥和干湿交替灌溉技术,加强肥水管理;采取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技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及其他生物危害;适时收获等。本文为相关地区水稻优质丰产与绿色增效栽培提供参考。
相关知识
加工型魔芋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豫南大别山区油桐丰产栽培技术
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及农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
主要经济作物优质丰产高效生产技术(一)
大樱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doc
寒地水稻稳健高产栽培技术——优质超级稻品种龙粳21配套栽培技术==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文献数据库
蚕豆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兴义市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促进水稻产业提质增效
日光温室葡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主要经济作物优质丰产高效生产技术 1》暂无著【摘要 书评 在线阅读】
网址: 岳西县山区水稻优质丰产与绿色增效栽培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61168.html
| 上一篇: 2025年夏玉米科学灌溉技术指导 |
下一篇: 使用白醋浇灌杜鹃花可行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