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黄淮海区域现代夏玉米品种产量与养分吸收规律

黄淮海区域现代夏玉米品种产量与养分吸收规律

黄淮海区域现代夏玉米品种产量与养分吸收规律

【摘要】: 为玉米合理施肥,实现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2016年在济南商河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中心和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试验,于玉米完熟期进行植株取样,测定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植株矿质元素含量,探究黄淮海区域现代夏玉米品种的产量与养分吸收...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为;李晓靖;赵瑞君;张春艳;郭玉利;黄萌;李杰文;刘波;丁一;丁照华;齐世军;薛艳芳;崔振岭;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研究[J];玉米科学;2023年05期 2 刘昕萌;程乙;刘玉文;庞尚水;叶秀芹;卜艳霞;张吉旺;赵斌;任佰朝;任昊;刘鹏;黄淮海区域现代夏玉米品种产量与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分析[J];作物学报;2023年05期 3 黄建华;史永晖;马庆国;王蕾;陈国庆;施氮量对夏玉米不同生长阶段氮素吸收及N_2O排放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23年03期 4 穆心愿;齐建双;丁勇;马智艳;夏来坤;赵亚丽;刘天学;赵霞;张君;张凤启;唐保军;邢健伟;黄淮海南部夏玉米对氮、磷、钾亏缺的响应及基因型差异[J];玉米科学;2023年03期 5 李欢;鲁溢超;王良;张慧;高英波;李宗新;刘开昌;王成雨;朱英华;钱欣;不同氮磷配施比对夏玉米花后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3年03期 6 密菲瑶;张腾;李卓远;邢英英;王秀康;施氮和覆膜对陕北地区玉米生长及氮素转运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3年08期 7 柴如山;程启鹏;陈翔;罗来超;马超;张亮亮;章力干;李金才;郜红建;安徽省县域麦稻玉米秸秆时空分异特征与还田养分输入量测算[J];农业工程学报;2021年20期 8 李祥栋;戴燚;潘虹;陆秀娟;魏心元;石明;苏跃;薏苡氮磷钾养分吸收分配及利用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21年09期 9 卢实;李穆;高婷婷;王敏;孟令聪;郑淑波;路明;刘文国;1999—2018年间国审玉米品种遗传产量增益及产量潜力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21年21期 10 赵向阳;丛佳慧;安志超;陈明优;郭校伟;赵凌;崔振岭;冀南夏玉米氮肥效率变异特征与高产限制因子解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琪坚;氮钾互作对春播鲜食糯玉米产量和养分积累转运的影响[D];扬州大学;2023年 2 密菲瑶;不同施氮量和覆膜对陕北地区玉米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D];延安大学;2023年 3 马金龙;‘纽荷尔’与‘赣南早’脐橙幼树树体生长与养分吸收累积规律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23年 4 张旭;氮钾对鲜食玉米生长发育及其产量效应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21年 5 李静;夏玉米不同栽培模式冠层结构特性和光能利用率的差异及其生理基础[D];山东农业大学;2021年 6 黄鑫慧;植酶Q9调控大田遮阴夏玉米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D];山东农业大学;2020年 7 王丽;黄土高原旱地不同地点小麦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差异的原因[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乙;刘鹏;刘玉文;庞尚水;董树亭;张吉旺;赵斌;任佰朝;黄淮海区域现代夏玉米品种产量与养分吸收规律[J];作物学报;2019年11期 2 游永亮;刘贵波;“小麦青贮”事件引发的关于黄淮海区草业问题的思考——以河北省为例[J];中国奶牛;2024年12期 3 王孝虎;崔日鲜;宋朝玉;王圣健;杨锦忠;黄淮海区夏玉米风灾风险分析[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02期 4 郭洪海;宫志远;黄淮海区域循环农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年02期 5 许海涛;王友华;许波;王成业;张海申;黄淮海区玉米生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玉米科学;2007年S1期 6 邱军;邓士政;郑天存;郭利磊;张笑晴;黄淮海区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技推广;2017年11期 7 刘中良;张文倩;高俊杰;徐加利;王文亮;刘子璐;黄淮海区域麦套辣椒直播轻简高效生产关键技术[J];长江蔬菜;2025年15期 8 国审玉米新星—秀青73-1[J];河北农业科技;2008年03期 9 国审玉米新星——秀青73-1[J];河北农业科技;2008年07期 10 李萌;申双和;吕厚荃;韩艳;褚荣浩;沙修竹;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淮海区域热量资源及夏玉米温度适宜度[J];大气科学学报;201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田培学;余广学;慕强;论京九铁路沿线农业“一优双高”开发模式[A];中国农业地学研究新进展——2000年全国农业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薛艳芳;张慧;高英波;刘开昌;李宗新;黄淮海区主推夏玉米品种籽粒营养品质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3 史建国;朱昆仑;曹慧英;董树亭;刘鹏;赵斌;张吉旺;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A];2014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4 梅凤玉;彭洁文;基于风险评估的玉米干旱气象指数保险设计[A];第3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摘要集——S11 农业气象与生态气象[C];2025年 5 番聪聪;胡正华;黄进;尤新媛;张琪;李琪;张雪松;河北省夏玉米生长季干旱时空特征及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4 重大气象干旱成因、物理机制、监测预测与影响论文集[C];2017年 6 杨海鹰;河南省夏玉米产量预报方法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班红勤;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增产增效潜力及其实现策略[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2 杨致远;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对种植密度的响应[D];四川农业大学;2019年 3 王旭;我国主要农业生态区粮食作物化肥增产效应与养分利用效率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4 谷晓羽;我国粮食安全水平测度、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24年 5 张四代;中国化肥供需区域特征及调控策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6 李长生;黄淮海粮田污染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7 杨晓慧;灌溉用水效率技术评价指标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8 郭艳青;水钾互作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和钾素利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9 裴书君;增施2-氯-6-三氯甲基吡啶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调控作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10 王德宽;微喷灌水肥一体化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裴逊琦;两个玉米新品种有望成为黄淮海区主导品种[N];农民日报;2021年 2 记者 田秀忠;着力建立黄淮海区可持续发展的样板区和先行区[N];平顶山日报;2017年 3 记者 王晖 实习生 韩聪;知名专家为黄淮海区玉米增产献计[N];河南日报;2009年 4 记者 郝东伟 通讯员 封乾;我省耕地质量总体属于黄淮海区中等偏上水平[N];河北日报;2024年 5 记者 郝东伟 通讯员 刘克桐 贾良良;我省耕地质量处于黄淮海区中上等水平[N];河北日报;2021年 6 石坚任远;国家粮丰工程在我市探索粮食种植新模式[N];焦作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祖瓛;联创种业推出玉米新品种[N];河北科技报;2006年 8 记者 杜君;我省种植“郑麦7698”千万亩[N];河南日报;2015年 9 ;农大108[N];农民日报;2004年 10 赵先杰 徐慧;宿州商贸驶入快车道[N];安徽经济报;2003年

相关知识

黄淮海夏玉米品种籽粒产量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黄淮海夏玉米品种的抗锈选育与改良
气候变化下,近年来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品种变化及趋势
现代959玉米品种简介
10个夏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与水分利用率的研究
黄淮海夏玉米播种及苗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花粒期光照强度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热导系,让黄淮海玉米大面积提单产底气足
2024年黄淮海玉米会遭遇什么危险?玉米品种没有2抗1耐1追,高产便是痴人说梦
夏玉米品种高产栽培试验研究

网址: 黄淮海区域现代夏玉米品种产量与养分吸收规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6118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动物与植物的养分吸收与利用.pp
下一篇: 西瓜养分需求规律与科学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