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据说2014年是特别适合结婚的年头,先不要说2014象征着“爱你一世”,单单说今年是“双春兼闰月”,在民间就被认为是结婚的好年份。
更何况今天——元宵节这个中国情人节,邂逅西方情人节,就更值得爱人们来谈婚论嫁了。在宋代民俗里,有缘人往往选择在元宵节订亲,破镜重圆的夫妻则要在正月十五吃圆床饭。民间还曾流传“偷灯”的习俗,结婚未生育的夫妻要在元宵节当天偷一对儿花灯,寓意期盼能得一双儿女。
温州人是一个特别讲究“礼数”的群体,体现在结婚上,更是处处“礼不可废”。订婚送六样,迎亲娶亲,那是事事都有讲究。11个县(市、区),礼数也是各有不同。记者为你走访各地,为你提供最细致的温州式结婚攻略。
定亲·“六样”
在温州人的订婚程序中,送“六样”的习俗由来已久,且在当下仍被保留。至于为什么是“六”呢?大概和温州讲究“六六大顺”、“好事要与六挂钩”的想法有关。温州方言小说《巷弄夹儿里的天空》曾提到,以前温州市区人娶亲,订婚那天男方要给丈母娘家送上六样:两条鲫鱼,两刀三层肉,一头鸡,一对小猪肚儿,五斤龙眼,十斤花蚶。然后女方回盘:江西碗、荔枝、桂圆、红枣等。之所以要送江西碗,一个是因为质量好,更重要的是“碗”跟温州话的“稳当”的“稳”字同音,被认为是吉祥的化身。据说,男方收到女方的江西碗后,要保藏到结婚那天才能拿出来使用。
还有一个说法是讲年轻人订婚有“小定”、“大定”的区别。
“小定”是在两家合婚后,由媒人到双方议定聘礼,然后举行一个仪式叫做“小定”。过去的“小定”,聘礼一般以金银为重,还有鸡、鹅、鱼、肉等四样儿。小定以后还要进行“送日”和“定亲”。男方选定结婚的日子后,通知女方,这就叫“送日”。送日时要送金银首饰、猪肉以及彩饼等。
送日以后再进行定亲,定亲也叫“大定”。这时,男方送去鸡、鱼、猪肉、荔枝、桂圆、北枣、栗等“六样”,分量要比小定多一倍,还有一对银手镯和衣料。女方回盘一般都是花色物料及彩饼等四样东西。大定之后结婚之前,男方还要送女方“糖金杏”,这是一种糖做的“石榴”,人们把糖煎成浓汁,染成红色,然后用模型压出石榴形状,冷却制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方回盘的物品有了变化,现在比较多见的是“大吉”的柑橘;“大利”的鸭梨;称为“长生果”的染红花生;双喜饼;称为“福禄寿喜”的红白糕;桂园、红枣、莲子,称“早生贵子”。
当下市区较流行订婚“六样”的“版本”又有不同:男方以现金代替鸡鸭鱼肉等六样,女方则准备好六大盆的果子和糕点,在订婚那天连同碗碟一起“回”给男方。因此,如今的订婚“六样”一般指女方回礼的果子和糕点,具体包括橘子(谐音“吉”,也可用瓯柑)、鸭梨(谐音“利”)、红枣、花生(寓意早生贵子)、喜饼、椒盐糕(寓意年年高)。“六样”的内容时时在变,要做到传统又不失新意,不妨去市区西城路一带专门卖“六样”的店里去看一看。
婚俗
在温州,除少数民族以外,各地婚俗随着时间流逝、人与人交往的密切,日趋大同;但因为地域、经济发展等原因,在大同中,尚存小异。今天是马年元宵,也是西俗情人节,在祝有情人终成眷属、马上结婚之外,也让我们来看看,温州的11个县(市,区)部分地方婚俗中,尚存或已经消失的一些“小异”。
市区:圆木方木
主讲人:金文平
在市区,男女结婚当天,吃饭要从中午算起。
中午这餐不是正式的结婚酒,由男方带上几位英俊潇洒的陪郎到女方家吃。这时候的新郎新娘不能大大方方坐在一块儿,新郎要和他带来的陪郎坐一桌。要注意的是,陪郎通常是8个人,然后由女方派出一两名表兄弟作为陪吃、倒酒的代表,也就是“酒笼头”凑到新郎这一桌来,一般是10人。如果陪郎人数不到8人,新郎也不用担心,女方马上会派出男性亲属作为后备军凑满新郎这一桌的人数。当然,如果新郎带齐了人马也是可以完全自成一桌的。
中饭结束后,新郎可没有时间和新娘卿卿我我,而是要快马加鞭往自己家赶,准备迎亲。以前,迎亲的队伍是由花轿、三轮车、船只等交通工具代步。以船为例,傍水而居的温州人喜欢走南塘河这样的水路,一般准备两艘船,船舱洗净铺上草席,一艘坐着新娘和陪娘,另一艘运嫁妆。说到嫁妆中的家具,在过去,女方提供的叫“圆木”,就是圆凳、圆盆等圆形家具,和男方准备的柜子等“方木”相对应。等第一趟载新娘、陪娘和嫁妆的船到岸了,男方再使唤船,回头去接新娘的父亲、舅舅、兄弟等男性亲属。
目的地是男方家,也就是新人的新房处。
结婚第一晚的正式酒宴便是在这里举行。
参加这顿结婚酒席的大多是男方的亲友。女方除了新娘、陪娘外,男性亲属也会出席,称为“会亲”桌,女方的女性亲属则不会参加当晚的酒宴。在大户人家里,结婚当晚,会有拜堂仪式,由男方家族中颇有威望的男性长者为主持人,这样的角色相当于现代婚礼中的证婚人。
那新娘的女性亲属要在什么时候出场呢?那要到第二天了。
首先是上午,新婚燕尔的新郎新娘回女方家吃中饭,之后便带领一大伙儿娘子军,也就是新娘的女性亲属一起到男方家吃晚饭、看新房,这叫做会亲娘。这里还忘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媒人。在过去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里,媒人是成就一段婚姻的重要角色,所以不论是在男方家还是女方家,媒人都会被邀请到酒宴上,并坐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上来。
攻略:选对陪郎很重要,你懂的哦。
婚俗
瑞安:生子结婚
主讲人:林小黑
瑞安的传统婚俗虽被同化,但也保留了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特色。比如婚前“试子”,瑞安的婚前“试子”试的是过门媳妇儿能不能生孩子。这里“婚前”的“婚”一般指的是摆结婚酒,而不是指到民政部门领结婚证。所以在这种婚俗影响下,有时甚至会出现先摆孩子对对酒再摆父母结婚酒的情况,有的花童还是新人已满6周岁的孩子呢。
和周围部分地区一样,瑞安也有吃“待嫁酒”的习俗,一般在结婚酒之前的前一天,由待嫁的女方于出嫁前宴客,新嫁娘要坐首席,请的是女方的亲朋好友,新郎出席,男方其他亲戚则不出席。以当下的情况来看,待嫁酒的规格几乎和结婚酒相当,已经吃过新娘待嫁酒的女方部分亲友,一般不会再去“会亲”——即出席结婚酒席。
在“酒”的名头上,瑞安还有过送客酒的说法。过去吃结婚酒要好几天,每天的酒桌上都会放着一盘羊肉,只是香味袭人,却不能动筷。据说在当时,羊肉是最贵的宴请菜肴,是为最后一顿送客酒准备的。所以羊肉虽然早早上桌诱惑着各位的味蕾,但这只是主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好客,来宾此前只能干吞口水,等到最后一餐方能尝一尝羊肉加白酒的美味。如果有人忍不住动筷了,那么主人会立即把筷子拍掉,意思是“不让走”“留客”。只不过羊肉在眼下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这“待价而沽”的场景现在已然看不到了。
攻略:在我看来,这倒是试婚的好方法。做好保密方案啦,等到婚嫁时,我还是黄花大闺女,你还是青皮小后生。
乐清:爆竹竞赛
主讲人:林一笑
在过去,为防止食材变质,结婚酒一般选在冬天或年边举行,这时候,窗外的爆竹声已经渐渐响起,但远远赶不上乐清人婚宴上放爆竹的热度。古人道,“旧日桃符管送迎。灯毯爆竹斗先赢。”爆竹的热闹在于“斗”,据说乐清人的酒宴上有时会出现爆竹竞赛的场面。最先,男方会放上三个炮仗作为开场,紧接着新郎桌的亲朋好友便会有人紧跟着买了炮仗去放,这厢刚放完,另一桌也会有人紧跟其后,看谁放炮仗放得又响又久又多,因为与之对应的是来宾对新人的祝福越久越多。在整个过程中,放炮仗以桌为单位,一桌子的人分工明确,有出门买、运炮仗的;有燃放炮仗的;也有喝彩祝酒的。
爆竹竞赛的参与度视现场情况而定,有时候是两桌“PK”,有时候可能就会出现好几桌“火拼”的盛况,直到耳朵受不了爆竹的吵闹,才会由酒宴的主人出面劝停。这“停”的时间一般也有讲究,谁也不愿意先停,所以多数是选一个时间大家一起停。
乐清人结婚时,在时间上也有一套自己的讲究。新郎出门接新娘要视乐清湾的潮汛而定,通常赶在涨潮之际,切切不能在落潮时,这背后的意思就是要跟着潮水节节高,寓意着生活越来越好;如果是落潮难免会让人联想到“一落千丈”。所以在乐清这样的临海地区,一般都存在着赶潮迎亲或是五更天出发迎亲的讲究。
除此之外,乐清人强烈的斗志和时间观还反映在到达酒店的次序上。如果当天举办酒店的新人有好几对,那么“到达酒店的第一顺位”便成了香饽饽,即便得不了第一名,再不济也是不愿意成为倒数第一的。这种现象在温州民俗学会会长金文平看来,是新人对开门红的祈盼,毕竟结婚是一段新生活的开始,谁都希望得头彩。
攻略:空气这么糟糕,爆竹先收好藏好。要想在乐清人的婚礼上拔得头筹,守时和赶早才是硬道理呀!
文成:席间对歌
主讲人:钟维禄
文成的畲乡文化远近闻名,畲族民歌就像是深藏于山坳中的一泓清泉,是缠绕于壁立千仞的山石间的柔软。
如今畲族结婚依然保持着对歌的传统习俗,无论是嫁女或是入赘,都要对上几句,甚至是一夜盘歌。婚礼当天,中午的宴席上由男方请来会唱民歌的好手边吃边唱。到了晚上,席间就更热闹了,男方女方各成一个阵营,互相对唱,不管能唱不能唱的,有兴致都会出来对上一对,连说话都要用唱的。至于唱的内容,那就十分丰富了,有流传的也有即兴发挥的,不仅有情歌、嫁女歌,还有敬酒歌、对盏歌,甚至是劳作歌,彼此发挥所长、考验对方的唱歌水平。
呵呵,畲族人民唱功了得,这种边吃边喝的席间对唱持续时间很长,往往要“缠战”个一天一夜,大家才会尽兴而归。
攻略:找几位家族里最能歌善舞的好手,办一场有丰厚奖励的“结婚好声音”吧。
苍南:拦车讨喜
主讲人:杨世明
过去南塘河畔的人家娶亲,新郎会找来两条船清理打扮一番、铺上稻草作为迎亲船。将新娘接到船上之后,新郎的朋友会在船上使劲摇晃,这番动作难免惹得新娘子花颜失色。不过这个举动可不是真为了吓唬人,而是要让新娘子派发红包。乍一看,这种“讨要”带了点“抢”的色彩,但其实是婚礼中必不可少的增加闹热气氛的杀手锏。在苍南龙港,拦车讨红包的现象挺普遍,一般是由男方的至亲好友开车,在酒店门口将新人车队拦下,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拦截者”收了新人掏出的红包或是礼物,才会同意放车队通行。
攻略:红包是扫除一切拦路虎的好工具,准备足够多的红包吧,但要注意辨识朋友的拦路车,不要被莫名其妙的人给拦下哦!
洞头:十八盘担
主讲人:陈爱琴
洞头地处海岛,千百年来,人们与海为伴,和谐共处,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海岛特色、与大海息息相关的结婚习俗。如今,婚事新办了,旧时的婚俗已大大改变,结婚没有了那么多繁琐礼节,但有些习俗如“挑盘担”、吃“结房圆”、“拜天公”、 “三人返”、 “挑红圆”等至今还继续保存并流传着。
结婚挑吉时,各地都有,洞头人讲究一大早去接新娘,赶在涨潮的时候把新娘娶进门,很重要。涨潮时,潮水会带来海里丰富的物产,象征着家庭富足,好东西都往家里涌。
结婚前1~3天,洞头有“纳彩”的环节,即男方要准备挑盘担到女方家,有8担、10担、12担或18担,根据新郎家的经济状况来定,现在简化了,有个五六担,意思一下就可以了。盘担里的东西有猪肉、大饼(有大中小三种规格,厚1厘米左右的甜饼,最大的直径25厘米),还有红枣、红蜡烛、两条鱼、水果、红灯笼(现在多用床头灯代替)、被子、碗、现金礼包等10~12样东西组成。把这些东西都放在箩筐里,挑到新娘家。大饼在喜糖店就能买到,有些店里还会出借扁担、箩筐供男方使用。
以前,盘担要徒步挑到新娘家,头担一般会放60公斤或90公斤的猪肉,非常重,所以挑头担的必须是身强力壮的青年人,也因此头担的红包是最丰厚的。现在猪肉分量减少了很多,有些人家还会放上猪蹄,不过,猪蹄送到女方家后,是要做回礼还回去的,猪肉则分给亲友。另外,送的鱼一定得是黄鱼,因为黄鱼比较贵重,象征着年年有余。
如今,盘担只在出男方家门及进女方家门时,挑一段路,中间都用轿车代替步行。
挑盘担去女方家前,洞头人还保留着祭天公的习惯。以前,为了儿子结婚,父母会特地养头猪,猪肉送给女方后,猪头就留下来祭天公用,当地也叫“做敬”。洞头人主要以出海打鱼为生,在信息、通讯等都不发达的年代,也算是高危行业,孩子能平平安安长大,直到成家立业,非常不容易,所以当地人以这种形式来感谢老天保佑。
十来年前,洞头还能见到哭嫁的风俗,母女俩哭完后,也许是因为不忍心看着女儿离去的身影,母亲是不送女儿出门的。这两年,哭嫁已经完全看不到了,不过,结婚当天,新娘出门,母亲还是不送的,由父亲、兄弟姐妹、亲戚朋友相送。
结婚前,男方还要给全村人或左邻右舍送汤圆。搓汤圆要请邻居姑娘、嫂子来帮忙,十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搓汤圆,一边聊天,很是热闹。汤圆以搓得表面圆而光滑、颗粒小为佳。汤圆分红白两色,红色表示红红火火,兴旺发达;白色表示白头到老,百年好合。
结婚当天,牵引新娘的女长辈端来两碗汤圆,每碗有60颗小汤圆,给新人吃。新郎新娘各吃几口,再交换吃几口,然后将两碗汤圆碗口对碗口合在一起,放在床底,三天后拿出喂猪。这叫“结房圆”,意为永结同心,白头到老。
在洞头,三天后回门也是非常隆重的。早上,新郎要带一个陪郎,陪着新娘回娘家。新娘回家后,邻居们都要烧点心给新郎吃,里面会放一两个鸡蛋,最能吃的陪郎,一天得吃五六十个鸡蛋。现在,基本上以生鸡蛋代替点心,有些人家的女儿回门,会收到满满一箩筐的鸡蛋呢。
新娘在娘家一般待到天黑才回家,因为洞头当地有句俗语:“天乌乌,生达哺(男孩)”,预兆小夫妻头胎生男孩。
挑红圆也是洞头很有特色的婚俗之一。红圆是当地一种米食,如半个椭圆形,外面掺了红粉,里面有花生等甜馅,象征红红火火、甜甜蜜蜜。亲友们收到后,可以切片,用油煎后食用,很受欢迎。
攻略:海岛婚俗不一样的地方还不少呐。洞头媳妇、女婿收藏本文,仔细研究。
龙湾:潮涨来回
主讲人:夏绍雄
龙湾靠海,在彩礼中,也有送鱼的习俗,不过,他们送的是海鲫鱼,这是永强一带比较有特色的一种鱼。因为涨潮,海水常倒灌靠近海边的鱼塘,海鲫鱼就生长在淡水和海水混合处。此外,还会送上活鸡、长寿面和五六斤双开肉。这四样是必备的。
接新娘的吉时也和潮水脱不了关系。新郎出门接新娘、接到新娘和其亲友回去时,都要是涨潮时间。涨潮退潮一般间隔6个小时,也就是说一天涨潮退潮各两次,潮平一般能维持一个多小时。为了把握好这个时间,男女双方在商订结婚日子时,都会请选日子的先生把具体时间计算好并严格执行。
新娘到夫家时,嫁妆里有一捆草席卷,草席两头用万年青、柏枝包扎,里面卷着硬币、花生等,以示生子的祝福。这张草席当天由男方的舅舅、舅妈铺到新房的新床上。铺床的时间也和潮水有关,一定要在平潮的时候铺,有安稳的意思,象征着未来的日子平平稳稳。
攻略:娶妻,近一点是硬道理,要不潮起潮落不等人呀。
平阳:跪拜父母
主讲人:潘孝平
平阳人结婚时,男方会找一对七八岁的金童玉女,提着灯笼到女方家迎亲。到了男方家,这对灯笼会挂在新房里,象征着未来这户家庭人丁兴旺。
新房里的床一般由三四十岁、精明能干且父母子女皆全的已婚妇女来铺,这名妇女一般从男方的亲属中寻觅。在当地,铺床也叫理床,寓意将来女主人会“理”家。
在给父母和长辈敬茶的环节,平阳人会用红糖水来代替茶,寓意夫妻二人今后的生活甜甜蜜蜜。传统一些的婚礼,在跪拜父母时,新郎新娘还会把鞋脱了,跪在垫子上拜。为了图个热闹,这时,新郎新娘的朋友就乘机悄悄把鞋偷走以索要红包。有些地方上的风俗,会请新郎要好的朋友给新郎按头,按得重就含有“希望红包给得多”的暗示,一般按三下。有些地方在闹洞房时,让小孩子“偷绣鞋”,向新娘索要红包,要的也就是喜庆热闹。
攻略:长辈多的孩子,给你一个“跪得容易”!
永嘉:九声鞭炮
主讲人:陈久道
永嘉人在定亲时,除了和温州其他地区一样,会送长寿面、猪肉、鸡一对、鱼、红枣外,还会送百子糕。结婚时,女方会在陪嫁的衣柜里放东西,最上层放新人衣物,中间放金银包,下层放柚子、米花、荸荠、百子糕、各式糖果等,有子孙满堂、过门生百子等美好愿景。
在娶亲过程中,放鞭炮是很讲究的,都是以三声为准,新郎出门放三声鞭炮,告知亲邻,“我要去迎亲”;到新娘家门口放三声鞭炮,是通知女方家人,新郎到了;接新娘出门还会放三声鞭炮,一共九声。
攻略:“二踢腿”声音响亮,别吓着。
泰顺:吃洞房桌
主讲人:季海波
在温州11个县(市、区)中,泰顺是离海较远的一个县,所以其他几个地方定亲时,会送鲜鱼作为“大定”的礼物,泰顺人则用鱼干来替代,黄鱼干、鳗鲞干或墨鱼干比较普遍。用当地人的话来说,就是“鲜鱼偶尔也会有,但个头大又新鲜的黄鱼等不是随时都有的,当天购买会有困难的”。
定亲礼中,温州各地都有送猪前蹄的礼节。而泰顺人在大定时送的是猪后蹄,结婚时才送猪前蹄。猪后蹄相对猪前蹄来说,个头相对小,有“出嫁先探探路”的意思,猪前蹄则表示“出嫁时新娘能走得顺顺利利”。
泰顺人在结婚当天要摆三次酒,中餐、晚餐和夜宵,晚餐是正餐,夜宵则是新人最好的朋友参与的,美其名曰“洞房桌”。吃洞房桌,大家要挤在一张桌上,有时留下的朋友超过十个,一桌坐不下,就把几张长桌拼起来,要的就是这股热闹劲,新郎还要给这桌宾客另送红包,或者柚子、毛巾等物品。洞房桌一般来说在晚上十一二点才正式开吃,而且一定要闹出很大的动静,让左邻右舍都听见,一直到次日凌晨三四点才散。
攻略:分清猪前蹄和猪后蹄是关键。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知识
结婚胸花彩带厂家
温州加盟仿真花/鲜花
温州酒席菜单有哪些菜
温州创新花艺关注热点
浅谈温州屋顶花园
准备结婚要买几个戒指
三角梅在温州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温州庆典鲜花/永生花
温州传统婚俗与器用
浙江结婚风俗 浙江当地婚礼习俗
网址: 温州式结婚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63189.html
| 上一篇: 结婚早生贵子的四样东西 早生贵子 |
下一篇: 结婚早生贵子的四样东西是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