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江西农业大学校长魏辅文院士的研究成果。该成果从演化发育视角揭示兰花螳螂伪装表型创新的分子机制。研究团队利用测序技术组装了兰花螳螂和枯叶螳螂的高质量基因组,解析了兰花螳螂的体色、形态、食性以及体型性二型的遗传基础。
该研究发现兰花螳螂和枯叶螳螂的基因组高于大多数不完全变态昆虫,同时揭示了兰花螳螂发育过程中独特的颜色变化:一龄幼虫呈现红黑色,模仿有毒的猎蝽,采取警戒色的生存策略;从二龄幼虫阶段,开始模仿花朵,呈现白色或粉色。生化实验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眼黄素是兰花螳螂颜色伪装的关键色素。(科技日报记者魏依晨,图片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知识
我国科学家揭示兰花螳螂伪装表型创新的演化发育机制
科学家揭示兰花螳螂伪装表型创新的演化发育机制—新闻—科学网
江西农大科研团队揭示兰花螳螂伪装表型创新的演化发育机制
兰花螳螂伪装创新的进化基因组学,Nature Communications
我校校长魏辅文院士在《Nature Communication》期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揭示兰花螳螂体色程序性转变机制
捕猎推动了兰花螳螂的演化
研究揭示兰花螳螂体色程序性转变的奥秘和意义
“伪装”高手:兰花螳螂不止会伪装
研究揭示兰花螳螂体色程序性转变的奥秘和意义—新闻—科学网
网址: 我国科学家揭示兰花螳螂伪装表型创新的演化发育机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67309.html
| 上一篇: 植物的新陈代谢对花色素的影响.d |
下一篇: 基于转录组学的不同色系蝴蝶兰花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