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在日本漂泊20年,为女儿花3000万在日本买房后,我还是决定回国养老了

在日本漂泊20年,为女儿花3000万在日本买房后,我还是决定回国养老了

◎真实人物采访(ID:zhencaizhijia01) ◎口述 | 陈梅 ◎编辑 | 绿云

日本三重县的夜晚,霓虹灯初上,一家装修雅致的中餐厅,门口乌泱泱进来一群人。

来的是著名的日本横纲相扑白鹏,随行的有四五个相扑和十几个工作人员。他们刚完成比赛,经人推荐,特地来这家中餐厅吃中国菜。

相扑的饭量是普通人四五倍,后厨忙得热火朝天,把餐厅所有的菜品都做了一遍,没一会功夫,菜上齐了。溜肉段、东坡肉、麻婆豆腐等等,色香味俱全地摆了满满一大桌。相扑们吃得停不下筷子,连声赞叹“好吃,好吃!”说下次还会来吃。

我叫陈梅,是这家中餐厅的女老板。


1966年,我出生在沈阳一个工薪家庭,父亲在卷烟厂做水电工,母亲在铝制品厂当工人,我最小,上面有三个哥哥。

小时候父母工资很少,一个月就几十块钱,家里人口多,生活很苦。但母亲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合理安排一家人的吃穿用度,生活的大小事处理得妥妥当当。

我家附近有一家医院,唐山地震那时,我和一帮小伙伴亲眼目睹一车车缺胳膊断腿的遇难者,被抬进医院来治疗。当时我看得很心疼,就想着将来要当一名医生,为有病痛的人减轻痛苦。

但是后来我并没有当成医生,家庭条件不好,我初中毕业考上高中,但我弃读了。那时正赶上父亲工作的卷烟厂招工,我直接入厂成了一名工人。

初进卷烟厂的学徒期,和我同一台机器工作的同事,热心教会我很多东西,帮我处理了不少难题。在一起的工作中,我们产生了感情。后来,他成了我的前夫。


(刚到日本的我)

他比我大好几岁, 当时家人并不同意我们在一起。 年少的我被爱情冲昏头脑,不顾家人反对,就和他裸婚了。

1987年,我们领了结婚证,没办婚礼就住在一起了。

结婚的当年,我们有了大女儿。婆婆不帮我们带孩子,我只好辞去工作在家自己带,他负责挣钱养家。六年后我们迎来了小女儿,小家庭更热闹了。

生活虽然清苦,但我天天守着两个可爱的女儿,心里也挺满足。我以为我一辈子就这样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可生活并不会按着我的愿望发展。

我们的感情逐渐出现了裂痕,1998年我和他离婚了,两个孩子都判给了我。虽然他支付一部分抚养费,但要满足孩子的教育、吃穿用度等开销还是紧巴巴的,生活的重担压在肩上,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能给孩子一个怎么样的未来。

我去商场当柜员,自己开服装店卖衣服,但收入并不理想,生活仍然一地鸡毛。


后来一个去日本工作的闺蜜回来探亲,据她说,在那边干得还可以,让我有点心动,有了去日本的想法。


(我和外孙开心大笑)

听说我想去日本,家人朋友大多数都表示反对。他们说,去那里干嘛,那边什么情况还是个未知数,没必要去冒险。

反对归反对,我还是想去,路还是要靠自己去走,别人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我要去冒这个险。

让自己无路可走的时候,我才有勇往直前的勇气。为了去日本更顺利地找到工作,我去参加面点师培训,学习面点烹制技术。当时就想,自己文化不高,有一门技术傍身,走出去会给自己增加一点底气,不至于那么惶恐。

那时我自己都没想到,后来在日本的所有经济收入,全部受益于这一份面点手艺。老一辈人没说错,咱老百姓没有高学历不要紧,但得有一技傍身才能养家糊口。

2001年,35岁的我来到了日本的岐阜县。


这里的空气环境,跟东北气候比起来我觉得更加舒适。路上不认识的日本太太会主动向你问好,还挺亲切的,但是这些并不能减少我心中的不安,不知道迎接自己的将是什么样的生活。

学过面点烹饪技术,加上朋友的推荐,我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在饭店后厨的工作。

虽然有语言障碍,但饭店里有中国人一起上班,他们会给我做一些基础的翻译。而且,后厨也不需要太多接触客人,我只需要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就行了。

饭店旁边有个铁皮仓库作为独立的房间,那就是我的宿舍。冬冷夏热,条件很不好。于是,我自己动手给铁皮仓库贴壁纸,用木头搭建床铺。

虽然简陋,但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里,能有一个栖身之处,还找到一份工作,有工资领,我已经很满足了。

刚工作的时候,老板给我发的是时薪,一个小时800日元。到了打烊时间顾客还没走,我们得留下来看着,老板说,够半小时就可以算工资。

不过,管工的会欺负新人,有时我还在做事,眼看差两分钟就到半小时,他会在差几分钟时帮我打卡,不让我赚那半小时的钱。

几百日元眼看到手被人给弄没了,心里的委屈只能憋在心里。晚上躺在床上,想着孩子,眼泪止不住湿了枕头。

为了挣多点钱,饭店下班之后,我还去附近的工厂做钟点工,一个小时也是800日元,一次两三个小时做下来,也有千把两千。

那个时候,我在工厂遇到一个东北老乡大姐,她经常陪我聊天,工作上热心帮助我。在举目无亲的日本,她就成了我最亲近的人,后来我开饭店也是得益于她的鼓励。现在想起来,依然很感激她。

在饭店做了四年后,我对饭店的管理,进货渠道等了然于胸,萌生了辞职开餐馆的想法。

正好那时我三哥三嫂也来到日本,在找房子租住。我想,这得花费一笔钱,不如自己开一家饭店,几个人一起做,吃住都在店里,这样食宿问题和工作问题都解决了。

和三哥三嫂一商量,大家意见一致,开中餐厅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如果想了解赴日定居、经营管理签证的细则,以及关于事业内容的一对一个案评估分析,可以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有专属顾问帮忙解答:



2005年,我的中餐厅开业了。店址就在我来日本最初落脚的岐阜县,这个相当于国内一个城乡结合处的地方,租金不算贵,一个月一万五左右。

因为店面本来就是一家饭店,接手过来不需要过多改造,只稍微调整了一下店内装修,换个店牌,就顺利营业了。

当时是通过不动产和房东签的合同,办证也挺容易,我们到保监所去申请,然后他们派人来店里实地检查一下,如果条件符合要求,一个星期到半个月内许可证就下来了,他们会电话通知我们去拿证,不用去排队办理。

这一点我还是挺服气日本人的,人家办事效率确实快。

我们主要卖的是面食,虽然没做宣传推广就直接开业了,但我们卖的价格远低于同行,别人卖700日元一份的面,我们只卖100日元,味道也不错。

开业第一天,第一天的营业额有20多万日元,没想到生意那么好。

那天,附近工厂上班的工人,农场做工的人都来了。那时没想到会有那么多顾客,我只请了一个工人,大家手忙脚乱,但还是挺开心的。


(我中餐厅里的日本口味的中国菜)

我们用低于同行的价格打开了门户,然后用好味道征服了顾客的味蕾。随着客源的稳定,我们再把价钱慢慢提高到和同行差不多的价位。

中餐厅的名气渐渐打响,生意也越来越火红。

那个年代,在日本的中餐厅比较少,生意还算好做,开一家火一家。后来我在三重县等地方陆陆续续开了一些分店。有因为位置偏僻,经营不太好的,我把它转了出去。有的位置不错,经营不错,就一直做到了现在。

经常有人问我在日本经营中餐厅的“秘诀”。其实,日本人光顾中国餐厅,说白了就是吃不正宗的中国菜。

日本人喜欢吃比较甜的东西,在日本的中餐厅都会根据这个喜好,在传统中国菜的基础上,针对日本人的口味,做一些调整,推出一系列甜味和酸味比较重的菜品。我的餐厅就“研发”了天津人没吃过的“天津饭”、上海人没吃过的“上海炒面”,成功征服了日本人的味蕾。


(与日本相扑白鹏合影)

有一天,我们店的休息日,我接到了一位老顾客的电话。

他告诉我说,日本相扑白鹏在三重县参加比赛,他向白鹏推荐了我们这家中餐馆。白鹏带着四五个相扑还有十几个随行人员,来店里吃晚饭,叫我做好准备。

我一听,好家伙,厨师都没在店里,相扑的饭量是普通人四五倍。为了接待他们,我通知厨师临时加班。

厨房里一阵热火朝天,做好第一批菜端到了相扑们面前。溜肉段、爆炒虾仁、东坡肉、麻婆豆腐、回锅肉、拉面、炒饭满满一大桌,他们边吃边赞不绝口,没一会吃光光。

我们又继续做第二批菜,最后把菜单上所有的菜都做了一遍。相扑们大快朵颐,风卷残云,吃得汤汁不剩。那天走前还和我们的员工轮流合影,说下次再来吃。


(我在歧阜县开的中餐馆)

有了名人光顾之后,我们的中餐厅名气就更大了,很多日本人都慕名而来,生意越来越红火。最好的时候,一个月有50万人民币的盈利。


后来因为疫情的影响,生意受到冲击。我把3间餐馆全都转让出去,可我终究是个闲不下来的人,没多久又重整旗鼓,在和歌山县开了一家新的中餐厅。

好味道自然吸引顾客。附近的一些居民,把我的中餐厅当成了他们的“食堂”。天天到饭点就来吃饭,吃完饭,坐一会,聊聊天,就像老朋友一样。

除了本地的日本顾客,有几个东北老乡也是忠实的老顾客。每到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会特地给我带来一些家乡的特产,在异国他乡,能感受到像亲人一样的情谊,真的很感动。

我三哥年轻的时候是个文艺青年,弹吉他、打架子鼓,组乐队到处商演,钱也是赚到一些,但那时年轻,花钱没计划,赚多少花多少,后来乐队解散了,也就没了收入。

生活因文艺锦上添花,但油盐柴米比文艺更重要。所以后来三哥选择务实,带着三嫂来日本和我一起经营饭店。


(我带外孙女遛弯)

令人羡慕嫉妒的是,三哥那双敲架子鼓的手,在厨艺上也是一样了得。他掌勺的鸡蛋叉烧炒饭,五里飘香,很多人慕名来吃他炒的饭。炒饭成了很多顾客必点的主食。

昔日的“文艺青年”成了秘制炒饭的“名厨”,在三哥的人生体系里,这一点对他来说,应该也是成功的。

刚来这里的时候,我最牵挂的就是家里的两个女儿。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也把他们接到了日本。

大女儿在国内读完高中后来日本读大学,读的是经济大学。后来和一个留学生结婚,她现在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夫妻俩自己创业开公司,做的是人工智能产品。

他们在大阪那边买的房,离我的饭店有好几十公里远。外孙还小的时候,她的公公婆婆没过来帮忙,我一边帮她带孩子,一边顾着中餐厅的生意,两头跑,挺辛苦的,但也熬过来了。

小女儿还没成家,我花了3000万日元给她买了一座小楼房,房子前面有花园,有停车位,而且没有年限,我感觉挺好。

在日本,自住型房产投资性房产分别该怎么选择,一户建和公寓该怎么挑选?我们有个“内部房产交流群”,会不定时分享日本最新房产资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码添加微信进群:



如今这家中餐厅是几个老年人在经营着。除了57岁的我,还有我三哥和三嫂,一个50多岁的厨师,四个人的年龄加起来超过220多岁了。我女儿趣称我们是个“老年团”。

两个女儿都心疼我,说我辛苦那么多年,该休息了,好好享受生活,享受晚年时光。但我这个人就是闲不下来,我三哥三嫂也不想躺平,大家一直用心经营着这家餐厅。

不过,现在的我没以前那么拼了。有时间去看看风景,泡泡温泉。

日本温泉多,价钱也便宜,泡一次也就四五十块人民币。忙了一天,浑身酸痛得时候,泡个温泉,消除疲劳,全身放松,是很好的享受。


日本的温泉历史悠久,著名的温泉众多,在日本泡温泉,有独特的文化和规矩。进入温泉之前要宽衣解带,先清洁身体,要卸妆,泡温泉时,大家要坦诚相待,不必遮掩。早期日本的温泉有男女混浴的习俗,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现象了,一般都是那男女分开沐浴。

我每个月都给自己安排时间休息。去女儿家看看外孙,给她们做好吃的。一家去河边烤肉,融入大自然。

父母还在世的时候,我基本上一年回国一次,前几年父母都走了,我回去也就少了。

这些年,国内也发展的很快,20多年前我出国的时候,有很多低矮住宅区,现在那些小区都改建成了高档小区,楼房高还安装电梯,小区公园也干净,还种上美丽的花草。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以前收入好的家庭有部摩托车开都很幸福了,现在家家户户有汽车,有的一户家庭几部汽车。

国内的晚上热热闹闹的,广场上大家唱歌跳舞,老年人的生活很充实。日本有很多老人退休之后还去做临时工,跳广场舞的人很少,广场和公园都很安静。我想,以后我还是要回国内养老,我是喜欢热闹的人。

我在沈阳买了房,买房的时候就想,将来自己老了回来还有个安居之处。年轻的时候为生活,出国寻求发展,如今老了,咱得落叶归根。

经常有人会问我,怎么看你都不像五六十岁的人啊,怎么保养得这么好?其实我也没有刻意去保养护肤,可能是心态年轻吧。

我觉得把自己收拾得漂亮整齐,可以悦人悦己。以前在国内开服装店时天天总是想,如果自己是个模特该多好,天天穿不同款式的衣服。但当时条件并不允许我去考虑这个问题,现在有条件了,我要重新找回失落在岁月中的梦。

前段时间我曾在网上联系过一个老年模特队,我想去学习,两个女儿也支持我,回国时间已经在计划之内了,实现这个梦想不会太遥远了。


(我在日本镰仓)

转眼间我来日本有20多年了。

20年前的我,因为婚姻的破裂,失去了安宁的生活。为了给两个女儿更好的生活,我来到了异国他乡打拼。生意有起有落,新感情也发展过,但终究没能走到最后。

我孤独的来到这里,最后也是孤独回去吧。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人生有惊涛骇浪,也有平湖烟雨。我如一艘远航的帆船,跨过岁月的波涛,最终回到出发时的港湾,依恋在故乡的怀抱。

如果大家也向往在日本生活的状态,未来有办理签证的打算,想了解更多日本生活细节,智谷有个“交流群”,会分享各种移居生活故事、社会最新动态、申请签证等资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码添加微信进群围观~


(*特此注明: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掘金房产立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实人物采访”,转载已获授权。

真实人物采访:记录普通人的真实故事!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

相关知识

在日本漂泊20年,为女儿花3000万在日本买房后,我还是决定回国养老了
在日中国人回国过年后接受日媒采访感慨:“还是在日本过节轻松”
全款3.5万,在日本买下170平房产
日本女儿节是什么时候?日本女儿节人偶、来源及活动习俗
日本女儿节:如何庆祝这个特别的节日
花西子在日本
小伙在日本发现苔藓盆景大商机,靠创意赚钱
日本十大民间传说故事 日本神话故事有哪些 日本古老传说故事大全
周恩来《雨后岚山》诗碑在日本京都揭幕
我在日本得了花粉症

网址: 在日本漂泊20年,为女儿花3000万在日本买房后,我还是决定回国养老了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7206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大湾区湖南人队归乡之战:家乡美味
下一篇: 李维嘉正式回归湖南台,此前一度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