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宜春日报
在上高县的广袤乡野间,油茶产业蓬勃兴起,如同一位神奇的画师,蘸取绿色发展与经济腾飞的颜料,精心勾勒出一幅油茶飘香富万家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漫山油茶绿 产业根基固
过去,位于徐家渡镇的万坑村大片山地杂草丛生,贫瘠的土壤难以承载传统农作物的茁壮生长,村民们守着几亩薄田,辛苦劳作收入却仅够勉强维持生计。
为带动村民致富,发展村集体经济,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友兵将致富的目光放在荒山改造上。通过多方学习考察取经、对山林土地实地勘查掌握本地实情后,他组织村民成立合作社,对荒山荒地进行合理规划,因地因势开展油茶种植。通过积极推动“村党支部+村小组+农户”的合作模式,将荒山改造成高产油茶林。在这一过程中,他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成为一名林业乡土专家,为林农提供技术支持。如今,万坑村已种植油茶林300多亩、杉树经济林3000多亩,把荒山变成了宝地,曾经闲置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为村民们铺就了一条实实在在的致富路。
在镇渡乡社田村吉月种养家庭农场,700亩油茶林郁郁葱葱、整齐排列,像是绿色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
吉月种养家庭农场的诞生,源于农场主卢吉先对家乡土地的热爱与对林业发展前景的敏锐洞察。在深入考察当地自然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后,卢吉先毅然决定投身油茶产业。为了实现油茶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他四处奔走,流转800亩林地,开启了家庭农场的创业之路。
在农场的发展过程中,技术与管理是关键。卢吉先积极参加各类林业技术培训,向专家请教,与同行交流经验。从油茶苗的选育、栽种,到日常的施肥、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科学标准执行。在他的精细化管理下,如今吉月种养家庭农场的油茶产业已见成效。每年油茶籽成熟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油茶树便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一片丰收的景象。
截至目前,上高县高质量油茶林总面积6.5万亩,其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基地有5个,500~999亩的基地10个,100~499亩的基地有57个。该县油茶种植不仅盘活了各村闲置的土地,还为村民带来了直接收入。一方面,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了稳定租金;另一方面,农场的发展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让许多原本外出打工的村民能够回到家乡,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精深加工路 产品价值升
油茶从田间到市场,加工环节是关键。
上高县积极培育油茶加工企业,打造现代化的加工生产线。位于蒙山镇的上高县益真有林业专业合作社秉持绿色、生态、健康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已栽植高质量油茶3000余亩,建设5吨以上茶籽冷藏仓储1个,配备茶果剥壳烘干设备2套及科研展示办公楼1栋,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同时,该合作社还不断探索延伸产业链,对油茶进行精深加工,使原本价格相对较低的油茶籽身价倍增,极大提高了油茶产业的经济效益,为产业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产业融合潮 乡村活力显
每到油茶花期,蒙山镇林场洁白的油茶花便漫山遍野,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上高县的油茶产业并未局限于种植与加工,而是积极与其他产业融合,迸发出新的活力。如今,当地不少油茶林已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点。
该县不少乡镇以此为契机,推出油茶主题旅游线路。游客们可以漫步在油茶林间,欣赏自然风光,了解油茶种植知识;还能参与油茶果采摘体验活动,亲身感受丰收的喜悦。新界埠镇五星村等乡村还围绕油茶产业,开办农家乐,推出用山茶油烹饪的特色美食,让游客大饱口福。产业融合不仅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还促进了餐饮、住宿、文创等相关产业的繁荣,乡村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相关知识
剑河太拥镇油茶产业绿荒山富乡亲
桐柏山区油茶育苗技术
龙里:千亩油茶果飘香 荒山传来丰收曲
变秃山头为产业发展“宝地”
坚守荒山植绿 4000亩草坡变“花果园”
四川仁寿:荒山变花海 村美人致富
立足本土,科学开展油茶遗传改良
【杨梅来了】荒山变“金山”,杨梅园里闯出致富路!
随县:荒山种油茶 “披绿”又“生金”
文山州广南县:仙人掌绿了荒山富了村民
网址: 上高:荒山变宝地 油茶富万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73159.html
| 上一篇: 油茶的种植技术与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
下一篇: 玉屏23万亩油茶花盛放,美成仙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