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播机收适度管理技术
核心技术:选用矮杆、抗病虫、抗寒、抗倒的早熟油菜新品种,生长期间必要时进行管理;稻板田直播栽培油菜,使用2BYD-6联合收割机,一次播种完成浅耕、灭茬、播种、施肥、开沟、复土等6个工序;使用4YC-1.8油菜联合收割机,一次性收获完成割倒、脱粒、精选装袋、秸杆粉碎还田等4个工序;两次收获完成割倒、打捆、运走、脱粒等4个工序。
应用效果:亩产150公斤左右,投入300元,纯收入300元。
技术支撑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二)油菜菌核病、根肿病防治技术
核心技术:选用抗病品种(中油杂19等)和高效低毒杀菌剂咪鲜胺防治菌核病,抗病品种(华油杂62R等)、氰氨化钙药肥和氰霜唑种子包衣防治根肿病。
应用效果:发病率控制在5%-10%以下,菜籽增产10%-30%。
技术支撑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
(三)油菜菜油两用技术
核心技术:选用适宜一菜两用油菜新品种(甘蓝型油菜),提前10天左右播种以促苗早发;亩种植1.2-1.5万株保证菜薹均匀;在薹高25-30cm时摘薹20cm左右,摘薹后亩追施尿素5-8公斤。
应用效果:亩摘薹300公斤左右,增收600元,油菜不减产。
技术支撑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
(四)油菜花期延长技术
核心技术:合理布局,反季节种植,配套品种和春化处理;早晚花品种分区种植,隔行间套作;摘薹、适期早播、合理密植、追施氮肥。
应用效果:景区在重要节日有油菜花观赏,不同措施使花期延3-5、7-8乃至15-20天,旅游收益和油菜产量显著增加。
技术支撑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五)油菜花蜜共生增产提质技术
核心技术:花前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做好病虫害预防,花期严禁使用有毒农药;选用本地蜜蜂或意大利蜜蜂,油菜初花期蜜蜂进场,按每4至6亩1箱15框蜂、飞行半径不超过1000米进行配置,蜂箱避风向阳、分组摆放在田间。
应用效果:油菜结荚率、结实率和出油率提高,亩增产10%以上;同时收获花粉花蜜蜂王浆亩增收50元以上。
技术支撑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六)油菜肥用技术
核心技术:选用生物量大、养分含量高、耐痄薄能力强、解磷性状优良的油菜品种;投入少量基肥实现“小肥换大肥”;根据农时需要和获得最大生物量合理选择还田时期。
应用效果:土壤肥力提高,后茬作物减肥增产效果明显;油菜腐解产生异硫氰酸盐类物质抑制土传病害,防治效果与棉隆、威百亩等相当;土壤难溶性磷活化,磷肥利用率提高;同时满足菜用、饲用、观花养蜜、覆土防风等需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技术支撑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
(七)油菜饲用技术
核心技术:选用适口性好、生长迅速、营养价值高的油菜品种;北方春小麦收后至严冬来临前、南方水稻玉米等收后到第二年种植前冬闲田种植;单种或与麦玉等套种;可直
接放牧,或与干饲料配合使用。
应用效果:不影响粮食生产,种植成本低,产量高,应用前景广阔,有利于种植结构调整和农田环境改良,综合效益显著。
技术支撑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八)油菜联合机收技术
核心技术:纵轴流脱粒清选增强处理能力和效率,降低脱粒清选损失;气力回收减少落粒损失;割台参数自动调节减少分行损失;液压驱动底盘减少作业时间。
应用效果:4LzY-3.5Z履带式纵轴流联合收割机喂入量3.5kg/s,幅宽2.0m,损失率≤8%,湿软田面通过能力强,低位大粮仓减少卸粮次数,适应大小田块;4LZ-8Y轮式纵轴流联合收割机喂入量8kg/s,幅宽2.75m,损失率≤8%,机动性好,高位自动卸粮,作业效率高,适于规模化经营主体。
技术支撑单位: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九)油菜籽绿色加工术
核心技术:集成原料深度精选、微波调质、低温低残油压榨、低温绿色精炼、生香与风味调控全程自控和标准质量控制等技术装备。
应用效果:无化学添加,无三废排放;生产自动化、工艺模块化;菜籽油香味浓郁、色泽纯正、口感好,富含活性功能营养成分;菜籽饼蛋白变性低,饲用效价高。
技术支撑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