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芍药是一个常见的意象,诗人们通过芍药表达各种情感和主题。
描绘芍药之美。《红芍药》-元稹:“芍药绽红绡,巴篱织青琐。繁丝蹙金蕊,高焰当炉火。翦刻彤云片,开张赤霞裹。烟轻琉璃叶,风亚珊瑚朵。”元稹用细腻的笔触,将芍药比作红绸、彤云、赤霞等,形象地描绘出芍药花朵的艳丽色彩和娇美姿态,如金丝蹙成的花蕊,像火焰般的红色,花瓣如同剪裁的彤云,张开似红霞包裹。
抒发离别之情。《故王维右丞堂前芍药花开,凄然感怀》-钱起:“芍药花开出旧栏,春衫掩泪再来看。去时芍药才堪赠,看却残花已度春。”诗人看到王维故居前的芍药花开,想起过去与友人分别时,芍药正好盛开,还曾摘下一朵相赠,如今花已残败,春天也即将过去,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离别的伤感。
感慨时光易逝。《春尽日》-白居易:“芳景销残暑气生,感时思事坐含情。醉对数丛红芍药,渴尝一碗绿昌明。”诗人在春尽之时,面对盛开的红芍药,饮酒解愁,感叹美好的春光即将消逝,暑气渐生,表达了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以花表达志向。《芍药》-王贞白:“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诗中的芍药“承春宠”而盛开,不羡慕牡丹的盛名,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不追逐名利的心境,诗人以芍药自比,表达了自己不慕虚荣、坚守高洁情操的志向。
讽刺社会现象。《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吕温:“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在大旱之年,土地干裂,百姓生活困苦,而权贵们却只顾移栽芍药花,享受奢华生活,诗人通过这首诗讽刺了权贵们不关心国家安危和百姓疾苦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