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秋色如许,花开堪忆:汪曾祺笔下的一城秋花

秋色如许,花开堪忆:汪曾祺笔下的一城秋花

中秋月圆时,人间秋正好。

温润的月光洒向每一片屋檐,也照亮了那些静默绽放的秋花。

在汪曾祺先生的记忆里,北京的秋天从不寂寥——桂花以幽香浸润街巷,菊花以千姿勾勒庭院的风骨,那倚墙的秋海棠,更是寻常岁月的一抹温柔……

值此月色清朗的夜晚,让我们跟随文学大师淡而有味的笔触,看一花一叶如何在霜风里酿出暖意,诉说秋意绵长——

花开花落间,藏着的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月缺与月圆。

桂 花

桂花以多为胜。《红楼梦》薛蟠的老婆夏金桂家“单有几十顷地种桂花”,人称“桂花夏家”。“几十顷地种桂花”,真是一个大观!四川新都桂花甚多。

北京桂花不多,且无大树。颐和园有几棵,没有什么人注意。我曾在藻鉴堂小住,楼道里有两棵桂花,是种在盆里的,不到一人高!

我建议北京多种一点桂花。桂花美荫,叶坚厚,入冬不凋。开花极香浓,干制可以做元宵馅、年糕。既有观赏价值,也有经济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 汪曾祺画作,选自《汪曾祺文集(全六册)》

菊 花

中国人长于艺菊,不知始于何年,全国有几个城市的菊花都负盛名,如扬州、镇江、合肥,黄河以北,当以北京为最。

菊花品种甚多,在众多的花卉中也许是最多的。

首先,有各种颜色。最初的菊大概只有黄色的。

“鞠有黄华”、“零落黄花满地金”,“黄华”和菊花是同义词。后来就发展到什么颜色都有了。黄色的、白色的、紫的、红的、粉的,都有。挪威的散文家别伦·别尔生说各种花里只有菊花有绿色的,也不尽然,牡丹、芍药、月季都有绿的,但像绿菊那样绿得像初新的嫩蚕豆那样,确乎是没有。我几年前回乡,在公园里看到一盆绿菊,花大盈尺。

其次,花瓣形状多样,有平瓣的、卷瓣的、管状瓣的。在镇江焦山见过一盆“十丈珠帘”,细长的管瓣下垂到地,说“十丈”当然不会,但三四尺是有的。

北京菊花和南方的差不多,狮子头、蟹爪、小鹅、金背大红……南北皆相似,有的连名字也相同。如一种浅红的瓣,极细而卷曲如一头乱发的,上海人叫它“懒梳妆”,北京人也叫它“懒梳妆”,因为得其神韵。

‣ 汪曾祺画作,选自《汪曾祺文集(全六册)》

有些南方菊种北京少见。扬州人重“晓色”,谓其色如初日晓云,北京似没有。“十丈珠帘”,我在北京没见过。“枫叶芦花”,紫平瓣,有白色斑点,也没有见过。

我在北京见过的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家里。老舍先生每年要请北京市文联、文化局的干部到他家聚聚,一次是腊月,老舍先生的生日(我记得是腊月二十三);一次是重阳节左右,赏菊。老舍先生的哥哥很会莳弄菊花。花很鲜艳;菜有北京特点(如芝麻酱炖黄花鱼、“盒子菜”);酒“敞开供应”,既醉既饱,至今不忘。

我不赞成搞菊山菊海,让菊花都按部就班,排排坐,或挤成一堆,闹闹嚷嚷。菊花还是得一棵一棵地看,一朵一朵地看。更不赞成把菊花缚扎成龙、成狮子,这简直是糟蹋了菊花。

秋葵、鸡冠、凤仙、秋海棠

秋葵我在北京没有见过,想来是有的。秋葵是很好种的,在篱落、石缝间随便丢几个种子,即可开花。或不烦人种,也能自己开落。花瓣大、花浅黄,淡得近乎没有颜色,瓣有细脉,瓣内侧近花心处有紫色斑。秋葵风致楚楚,自甘寂寞。不知道为什么,秋葵让我想起女道士。秋葵亦名鸡脚葵,以其叶似鸡爪。

我在家乡县委招待所见一大丛鸡冠花,高过人头,花大如扫地笤帚,颜色深得吓人一跳。北京鸡冠花未见有如此之粗野者。

凤仙花可染指甲,故又名指甲花。凤仙花捣烂,入少矶,敷于指尖,即以凤仙叶裹之,隔一夜,指甲即红。凤仙花茎可长得很粗,湖南人或以入臭坛腌渍,以佐粥,味似臭苋菜秆。

‣ 汪曾祺画作,选自《汪曾祺文集(全六册)》

秋海棠北京甚多,齐白石喜画之。齐白石所画,花梗颇长,这在我家那里叫做“灵芝海棠”。诸花多为五瓣,惟秋海棠为四瓣。北京有银星海棠,大叶甚坚厚,上洒银星,秆亦高壮,简直近似木本。我对这种孙二娘似的海棠不大感兴趣。我所不忘的秋海棠总是伶仃瘦弱的。我的生母得了肺病,怕“过人”——传染别人,独自卧病,在一座偏房里,我们都叫那间小屋为“小房”。她不让人去看她,我的保姆要抱我去让她看看,她也不同意。因此我对我的母亲毫无印象。她死后,这间“小房”成了堆放她的嫁妆的储藏室,成年锁着。我的继母偶尔打开,取一两件东西,我也跟了进去。“小房”外面有一个小天井,靠墙有一个秋叶形的小花坛,不知道是谁种了两三棵秋海棠,也没有人管它,它到秋天竟也开花。花色苍白,样子很可怜。不论在哪里,我每看到秋海棠,总要想起我的母亲。

黄栌、爬山虎

霜叶红于二月花。

西山叶是黄栌,不是枫树。我觉得不妨种一点枫树,这样颜色更丰富些。日本枫娇红可爱,可以引进。

近年北京种了很多爬山虎,入秋,爬山虎叶转红。

沿街的爬山虎红了。

北京的秋意浓了。

‣ 汪曾祺画作,选自《汪曾祺文集(全六册)》

《汪曾祺文集(全六册)》

汪曾祺 著

林贤治 编选

2024年1月

图书简介

《汪曾祺文集(全六册)》是林贤治先生首次编选汪老的作品。林贤治先生结合汪老一生的经历和不同时期的创作特点,于汪老1000多篇作品中,在日常生活、世相人生、职业道路、人际交往等方面为读者做出阅读指引,跟着汪老一起慢煮生活,发现世间的妙趣与美好。

分册介绍

《汪曾祺文集·小说I》

《汪曾祺文集·小说II》

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受戒》在《北京文学》上发表并走红。这位花甲之年的可爱老头儿一发不可收,《大淖记事》《岁寒三友》等脍炙人口的名篇接连问世——一位续接了鲁迅至沈从文田园乡土文脉的作家浮出水面,成就了当代小说的经典和高峰。

《汪曾祺文集·散文I》

《汪曾祺文集·散文II》

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的作品“不入”当时的文学“潮流”,却把被忽略已久的“以西南联大文学为代表的文学传统”带到“新时期文学”的面前。汪老以其冷静而透彻的生活智慧超脱时间的隔阂,成就不朽散文经典。

《汪曾祺文集·谈艺录》

收录了汪曾祺有关文学思想和创作理论的文章58 篇。在看似闲谈的笔调中,汪曾祺把他对于阅读的主张、传统文学的态度、创作技巧的总结,乃至对人生的感悟都娓娓道来。汪曾祺的写作课,可谓干货满满,金句频出。

《汪曾祺文集·书简》

收录汪曾祺1943—1993年写给亲朋、师友和家人的66封书信,致妻子施松卿,致恩师沈从文,致巴金、黄裳、林斤澜……在给陆建华的信里,汪曾祺说“写散文要如写家书,不可做作”。他的书简也如散文,平易从容,充满诗性的内质美。

这些书信里,不仅藏着一个我们未曾深识的、可爱的、接地气的汪曾祺,也凝聚了半个世纪的纸短情长,深藏着旧时光里的、鲜活的爱与烟火气。

文案:蔡雨彤

新媒体编辑:江彬

审核:杨淳子

相关知识

张鹏 | 汪曾祺笔下的植物书写
汪曾祺:北京的秋花
老舍、汪曾祺、冰心、冯骥才笔下的菊花
汪曾祺笔下的14种花:风和日暖,人在花中
汪曾祺 | 北京的秋花
秋花似锦醉鼍城
赏秋图鉴丨秋色正当时,一花一树一叶一果亦知秋
满山红叶秋色好,十首有关红叶的诗词,美不胜收,真让人迷醉!
汪曾祺《北京的秋花》(节选)原文欣赏
飞花令“秋”的诗句100首,含“秋”字的诗句大全

网址: 秋色如许,花开堪忆:汪曾祺笔下的一城秋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7765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向日葵秋天种会开花吗
下一篇: 某女,56岁。素有关节疼痛,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