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嵩摄
红桥区西北角居民区里有一座古香古色的二层小楼,里面珍藏着上千件瓷器、字画、玉雕,绝大部分都是清朝时期的藏品。这是一家由民间收藏爱好者开办的私人博物馆,屋内展出的都是馆主吴亚昆30年来的“心血”。
他的博物馆
为瓷器碎片开了俩展厅
专家亲临展馆掌眼
从2010年开始筹建私人博物馆起,吴亚昆便在西北角一带有了“名气”。邻居们和圈里人都喜欢叫他老吴,每天前来找他交流收藏心得的人也络绎不绝。但老吴总是有个“心病”:自己珍藏的宝贝数量很多,但是唯独缺少了专家的认可,周围不少人也是对藏品的真伪有所怀疑。
上周六,在记者的联系下,天津博物馆研究员刘渤来到了博物馆“掌眼”,老吴为此十分激动。“您看,这个瓷盘是晚清的,这只瓷瓶产自光绪年间,这件瓷缸从器形看是康熙时期的,但是落款看不懂……”他兴奋地拉着刘渤介绍起馆内的藏品来。
“初步来看,这些藏品以清朝的居多。”刘渤表示,藏品中不少所谓明朝及更早期的藏品都有“清仿”的可能。譬如,有几件藏品在落款时写有“大明宣德年制”等字样,但从器形、釉色、画工等多方面分析,都应该是清中期或清晚期按照前朝器型仿造的。“这件大明宣德岁寒三友青花瓷盘,青花的蓝显得十分自然,但瓷器的釉色却略显灰暗,从历朝历代的烧制水平分析,清朝仿造的可能性极大。”
废墟捡来百筐瓷片
馆内的两个“标本厅”引起了刘渤的注意,其中摆放着藏品大都属于“残品”:缺了角的瓷碟、打着锯钉的瓷罐、隐藏着裂纹的瓷碗……“这两个展厅的藏品都是可以让藏友们直接上手把玩。”
在标本厅的众多藏品中,刘渤在摆满了瓷器碎片的展柜前驻足了很久。拿着手电筒将几百块瓷片仔细地“鉴定”了一遍。
“这都是当年红桥老城改造,我在西边的废墟中花了两年时间捡的,大概能有几万片。”老吴说,这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还有100多筐瓷片没有展出来。
“别看这些只是瓷片,但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刘渤表示,这些瓷片来自不同的朝代,从釉色、烧制工艺、刻花等细节都可以了解当时制瓷业的水平,极富研究价值。“少数瓷片连我都很少接触到。”刘渤掏出相机将每个瓷片的细节都拍了下来,留作资料研究。
百余件藏品“打眼”
“老吴在吗?”说话间,两个藏友带着新买的瓷器来找老吴交流。“老吴的收藏主项就是瓷器,我们买了‘新东西’都喜欢过来一起研究研究。”俩人分别拿出了一个青花瓷花盆和一只青花瓷花箍,请老吴给“断断代”。
“有专家在,我可别献丑,但从器形上看,花盆是康熙年间的,花箍是顺治年间的。”老吴肯定地说。
“虽然它们的器形是这两个时期的,但瓷器画工有些粗糙,很可能是清中晚期仿造的。”刘渤肯定了老吴的眼力。
得到了专家的夸奖,老吴显得有些不好意思,随后他带大家来到书房。书房里,上千册收藏知识书籍和满架子的百余件藏品是唯一的“家具”。“这些是我之前‘打眼’买到的,都是现代人仿造的赝品,它们和这些书一样,都是我的老师。”老吴认为,玩收藏,不看书、不学习就没法入行,他开办这个私人博物馆就是给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本组采写江浩
相关知识
他的博物馆 为瓷器碎片开了俩展厅
广东徐闻县海边发现大批唐朝瓷器碎片
震旦博物馆数字展厅 | 文物 × 互联网=永不闭幕的博物馆
在碎片上勾勒中国瓷器发展脉络
10万片瓷器碎片怎么拼?来圆明园看修文物
京津冀古代名窑瓷器展天津博物馆开展 七成展品首次亮相
龙之国物语瓷器碎片位置在哪
洛阳古瓷标本博物馆:拾出来的博物馆
古董花瓶摔成碎片拼图大师半年才砌好
抟埴之工 石家庄市博物馆明清瓷器精品展
网址: 他的博物馆 为瓷器碎片开了俩展厅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78559.html
| 上一篇: 瓷碎片 |
下一篇: 古瓷片首饰 ︳碎瓷蜕变 只余惊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