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产粮大市的“农业节水经”

产粮大市的“农业节水经”

  □本报记者 樊弋滋 杨桦 通讯员 刘腾 李巍仑

  全国每100斤粮食,有1斤多产自德州。作为全国首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山东省德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大面积“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是名副其实的产粮大市。

  然而,另一个事实是,德州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1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0%,是典型的严重缺水城市,而农业用水占到全市用水总量的70%以上。

  一面是守护仓廪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政治使命,一面是日益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如何从中破题,实现粮食稳增产和农业节水增效的双赢?经过2年多的探索,德州给出了答案:创新实施服务群众“四到户”,即科学灌溉到户、用水计量到户、水费计收到户、灌溉服务到户,以优质服务赢得群众信任,真正推动农业节水增效“五项制度体系”,即科学灌溉制度体系、用水计量监测体系、农业水价政策体系、节水市场制度体系、节水技术及服务体系落地见效。

  科技小院推动科学灌溉落地

  11月14日,在齐河节水灌溉科技小院的试验田里,一场田间课堂式的技术培训正在展开。

  “大家在铺设滴灌带时一定要细心检查连接的密封性,拼接注意对齐避免褶皱影响水流。”科技小院的驻院工作人员陈飞正俯身示范,将滴灌带与主管道连接,卡扣发出清脆的锁定声,一条完整的灌溉线路便铺设完成。

  30余名来自周边村镇的农户正在仔细聆听,时而记录操作要领,时而讨论着。“我们种地多年,习惯了传统渠灌,一直担心滴灌只是花把式。但如今科技小院的专家亲自给我们示范指导,通过试验对比数据,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了滴灌不仅能节水还能增产。”种粮大户甄利军感慨道。

  这一转变始于2023年。德州市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团队在齐河县联合打造了节水灌溉科技小院。

  “小院是一个窗口,它让我们把实验室搬进了田间地头,可以更直接地给农户普及科学灌溉制度。”齐河县水利局农水科科长王荣勇介绍,针对群众对科学灌溉制度不熟悉、高效节水技术难上手的问题,科技小院建立“政产学研用”机制,深入开展灌溉制度优化与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应用研究,通过开展小院试验对比和示范,让群众直观感受到采用先进定额“节水不减产”,引导群众主动接受。

  科技小院建立两年多来,一系列技术成果加速落地。不仅修订了作物灌溉定额通用标准、管道输水及微喷灌灌溉定额,建立了灌溉预报机制,为群众科学灌溉提供指导,还在小院开展田间授课,发展院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田5000亩,开展硕士生结对指导128人次,累计培训农民2600人次,带动齐河县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万亩,亩均年粮食增产200斤。

  计量到户让群众明明白白用水

  “只要一刷卡就能出水,浇地的效率提高了,用水量也一目了然。”在宁津县相衙镇大耿村,一号泵站管理员耿清存正手持IC卡展示村里的用水计量系统。一号泵站覆盖500余亩农田,设有19套流量计,每套配备3至5个出水口,实现了家家户户刷卡用水,彻底告别了“大水漫灌、糊涂算账”的时代。

  为了让群众明明白白用水,德州市坚持“建工程必建计量”原则,结合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全市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灌区改造工程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项目建设,累计投资8700万元,系统构建“市—县—乡—用水单元”四级计量体系,实现用水全程可测、可管、可控,层层算清“用水账”。

  在市县断面,德州市建设市县供水渠道断面自动测流系统、广角超声波时差法明渠流量计等计量设施,有效解决引黄灌区泥沙淤积影响测量的问题。在乡镇交界处,布设雷达流量计等设备,通过进出水量差值精准核算区域用水量。对乡镇以下用水单元,在泵站、机井安装超声波流量计、电磁流量计,在明渠安装多普勒流量计。在渠灌区推广泵站给水栓水表,在井灌区以“水电双控”精准计量配合“以电折水”计量到户,扩大终端用水计量覆盖面,提高精准度,让农户每用一方水都心中有数。

  水价改革推动水费计收到户

  水费是技术推广、工程管护、设施建设等的资金来源,也是群众最关心的敏感问题。要实现农业节水,水价改革是核心动力。

  “为引导农户转变用水观念,从‘要我节水’转变至‘我要节水’,我们执行分类水价政策。”宁津县水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绍江介绍,以粮食作物为例,当地以亩均水权192立方米和灌溉定额263立方米每亩为依据,实行分级计价:水权内按基本水价收取;超水权未超定额部分按“基本水价+水权交易费”收取;超定额50%以内按1.5倍基本水价加交易费,超50%按2倍加交易费,有效引导农户主动节水。

  在德州,为破解水资源瓶颈,当地摸索出一条农业水价改革新路径。一方面,区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井灌区、河灌区,分类制定终端水价,既能回收成本,又兼顾农民承受能力。同时,出台奖补政策,对灌溉用水量低于水权量或平均用水量的进行奖励,增强群众节水积极性。另一方面,针对2024年以前,德州有6个县不向农民收取骨干水费的实际,通过加强政策宣传、规范计收程序、示范带动缴费等措施,全面落实终端水价,足额收取骨干工程水费。

  “德州市结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做好水价核定、政策奖补、水费计收等工作,实现终端水价落实、农业水费收缴2个100%,年均计收水费2亿元。”德州市水利局局长李守学介绍。

  专业组织让灌溉服务到户

  在德州市,土地规模流转经营面积占比超过40%,但仍存在大量分散种植户。如何解决分散经营带来的灌溉管理问题,成为当地遇到的又一难题。

  “在豆腐窝灌区,我们为分散种植户专门提供了‘线上+线下’智能灌溉服务,群众可直接刷卡浇地、扫码报修,遇到灌溉问题我们半小时内就能到场处置。”大禹节水齐河分公司负责人孔磊介绍,公司为分散种植户提供工程运维、检修、灌溉等专业化服务,以水费保运营,像管居民用水一样管灌溉水,引领田间灌溉服务提档升级。

  除了引进专业管护公司,针对“惜地”意识强、不愿流转土地的群众,德州市推动灌溉托管扩面,由种植大户或村集体成立合作社统一组织,将分散地块集中起来实行托管。同时,建立“合作社+水管员+农户”模式,乡镇成立用水户协会总会,各村成立分会,下设水管员,负责田间灌溉工程运维管护,协调维护灌溉秩序,以身边人管身边事,以规范组织提升服务水平,成为分散种植户灌溉服务的主力军。

  从科技小院推动科学灌溉落地,到用水计量让公平可见可感,从深化水价改革实现水费全面计收,到健全专业管护让工程长效运行,德州正以全新的管护模式孕育丰硕的农业节水增效成果:在用水量逐年下降的前提下,202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提高到157.6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以占全国0.7‰的水资源量,灌溉了全国0.5%的耕地,生产了超过全国1%的粮食,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相关知识

宁夏抗旱的“高效节水经”
农业大市的“金色约定”
三产融合 农业大市兴化的乡村振兴之路
春来种下丰产粮含义
江苏兴化:三产融合,农业大市走向经济强市的“路径密码”
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当农业遇见旅游,来湛江这些地方深呼吸
哈尔滨农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适应市场变化
调研报告:关于某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情况及对策建议.doc 免费在线阅读
临沂:食品企业工人深加工花生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网址: 产粮大市的“农业节水经”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8098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下一篇: 烘焙装饰用的车厘子如果果蒂长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