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学院巡礼|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为你而来

学院巡礼|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为你而来

院长寄语

图片

掌握并发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孕育地球探测和生态健康的未来技术, 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是人民的渴望,民族复兴的需要,也是我们的共同使命。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们在未来技术学院等你!

—— 吴敏 院长

01

学院定位

中国地质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依托学校在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学科优势,面向国家在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和智能制造领域的重大需求,通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地球科学交叉融合,致力于前沿学术创新,推动未来技术变革;运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机制,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02

招生专业

学院以“电子信息类(未来技术学院)”专业大类招收本科生,招生规模为60人。出口专业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地质学、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球物理学、海洋科学、地理信息科学、环境工程等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03

特色优势

以培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敢闯会闯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地球科学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为主要特色,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掌握先进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工具,具备创新创业能力,能够预见和把握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及智能制造领域未来技术发展的高水平人才。

高水平团队

一流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

个性化培养

实行个性化培养方案和全学分制,灵活选课、以研代学,打破专业课程壁垒。

多元化出口

通过个性化培养决定学生的出口方向,根据培养特色确定毕业专业,授予国家一流专业学士学位。

主动式科研

实行“探索与猜想计划”,学生提创意,学院提供跨学科科研平台和优越的学习条件。

技创型实践

提供高新企业或重点行业的实践机会,与企业技术创新相结合,鼓励创新创业。

国际化培养

设立国际交流专项,支持学生参加国际交流和访学活动,申报海外科研训练计划。

贯通式培养

实施本硕连读或本硕博贯通培养,经团队推荐,通过学院考核,可以获得推免资格。

学院实行“三个创新载体、五个维度抓手、四个平台基座”的育人模式,构建多学科交叉领域“敢闯会闯”的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

图片

04

跨学科导师团队

聘请赵鹏大、殷鸿福、金振民、郝芳、成秋明以及发达国家科学院院士等国内外院士担任导师团队顾问。

聘任王焰新、谢树成院士,以及一批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和领域内知名学者担任首席科学家,汇聚学校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等领域的高水平智力资源,组建16支跨学科导师团队。

图片

首席科学家 王焰新 院士

环境水科学大数据

图片

面向国家环境水科学领域重大需求,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运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究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四水”的时空转化动力学过程、水循环过程中物质与能量迁移机制、水环境演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

首席科学家 谢树成 院士

深时生物与环境演化模拟

面向地球系统科学国际前沿,构建地球生物学大数据和特色模拟平台,阐明深时生物与环境的演变过程和作用机制,破解宜居地球形成的核心难题,实现关键地质过程从定性到定量化研究的跨越。

首席科学家 唐辉明 教授

地质灾害监测及预警

面向国家人居安全领域的重大需求,聚焦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多系统动态自洽的核心科学问题,开展人地互馈与地质灾害效应、地质灾害关联监测方法与技术、地质灾害预测模型与数值预报平台研究,实现人地协调与人居安全。

首席科学家 吴敏 教授

复杂系统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

面向国家资源环境领域重大需求,研究智能感知与控制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突破复杂系统信息融合与建模、智能控制与优化技术,研制分布式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深地深海探测智能化仪器与装备、生态环境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

首席科学家 褚健 教授

智能制造与自动化装备

(产学研融合创新)

面向智能制造领域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要求,开展基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智能制造与自动化装备技术和系统研究,研发面向未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关键技术和装备。

首席科学家 焦玉勇 教授

地下空间智慧防灾系统

面向国家防灾减灾领域的重大需求,融合地球物理智能地质探测、物联感知和数字孪生技术,致力于地球深部与城市地下空间建造、运维期的灾害预警与控制,实现工程灾害的智慧防控。

首席科学家 王力哲 教授

未来城市泛在感知与智能管控技术

面向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需求,致力于研究未来城市的复杂系统建模,基于时空大数据的物理感知与社会感知的信息融合,开展先进智能的未来城市智能分析与认知,探究支持城市复杂系统管理决策的城市大脑构建。

首席科学家 丁华峰 教授

特种机器人机构智能设计与控制技术

面向国家机器人应用领域重大需求,致力于重型工程机械装备、并联机器人、欠驱动无人系统等特种机器人研制,探索机构智能设计、健康运维、动力学/运动学控制的新方法与新技术。

首席科学家 夏帆 教授

智能生物传感与大健康应用

面向国家生物医药技术发展与生命健康保障等重大需求,研究智能生物传感领域的新原理新技术新装备,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研发具备微型化、可穿戴、多路探测等特点的智能生物传感器件,探究其在人体健康监测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首席科学家 蒋恕 教授

清洁地质能源智能勘探技术

面向国家能源安全和助力碳中和的重大需求,构建地下地质与清洁天然气、地热等能源资源分布的大数据分析平台,阐明清洁能源富集机理,研发复杂构造带常压页岩气、深层页岩气和干热岩等变革性勘探开发技术。

首席科学家 胡祥云 教授

深地弱信号探测与智能传感技术

面向国家深地探测前沿领域的重大需求,致力于深地微弱信号的传感与探测技术,开展基于多参量传感、信号智能分析、器件设备集成等交叉技术研究。

首席科学家 孙军 教授

全球海洋气候与碳循环

面向国家海洋科学领域重大需求,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新战略,通过“观测—实验—模拟相结合”的先进技术手段,探究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碳循环及相关海洋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

首席科学家 王绍强 教授

陆地表层系统检测与模拟

面向地球系统研究前沿领域需求,研究陆地表层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与格局的变化机理、驱动机制和探测技术,探索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影响下陆地表层过程变化的资源、环境、生态和健康效应及区域协调管理机制。

首席科学家 章军锋 教授

地球物质科学先进实验与计算

面向地球与行星内部物质科学领域,致力于高温高压实验仪器研制、先进实验和计算技术研发、前沿地球科学问题理论分析与实验模拟,服务国家深地、深海、深空、地球系统科学(三深一系统)科技创新战略。

首席科学家 龚斌 教授

数字孪生智能油气藏

面向国家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重大需求,构建“自动跟踪—预测—优化”的地质工程一体化软件平台,集成地质、油藏、工程、模拟等大数据,研究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驱动下的智能油气藏仿真模拟与实时优化决策。

首席科学家 杨华明 教授

矿物新材料与智能医用微纳机器人

面向国家新材料与生物医药领域重大需求,研究天然矿物制备生物医药材料的新原理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微纳机器人自主导航及药物靶向输送技术,探究微纳机器人在肿瘤诊疗、炎症治疗、抗菌止血及创伤修复等领域的应用。

05

校园花絮

图片

▲王焰新院士授课

图片

▲谢树成院士授课

图片

▲柴天佑院士做客未来技术论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知识

学院巡礼|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为你而来
助力新生 起航未来 环境与生命健康学院开展2024级新生入学教育
2024“未来花园设计师”大学生设计竞赛
莘莘学子,共创未来,赏 2023 上海 (国际) 花展未来园艺师展示景点
​图书馆开展“典籍之光,传承未来”文化体验活动
云农职互联网技术学院技能报道
2024“未来花园设计师”大学生设计竞赛征集
2024“未来花园设计师”大学生设计竞赛活动启动
【园艺学院】开展“心怀匠心,筑梦未来”专业文化展
喜报II 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在第12届未来设计师NCDA大赛中荣获佳绩

网址: 学院巡礼|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为你而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816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天津开展花粉智能识别技术攻关
下一篇: 科研情报监测汇总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