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学术之星张一骄:保持热爱,做科研世界的“养花人”| Hey!年青人

学术之星张一骄:保持热爱,做科研世界的“养花人”| Hey!年青人

本期主角

第十六届复旦大学学术之星

2022级统计与数据科学系博士毕业生

张一骄

从对数字的纯粹喜爱,

到义无反顾走上科研路,

在统计学的天地里探索翱翔,

在张一骄心中,学术研究的过程就像在养花。

“我喜欢播种自己的想法,

再看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博士期间发表2篇高水平论文,

荣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复旦大学学术之星,

她在一步一个脚印中不断成长和突破。

前路是星辰大海,她将收拾行囊,再上征程。

本期Hey!年青人,小管邀请第十六届复旦大学学术之星、2022级统计与数据科学系博士毕业生张一骄分享她的成长经历与追求科研梦想的故事。

“赤手空拳”开辟自己的科研“花园”

五年前,从同济大学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的张一骄抱着一腔热爱和期待,通过博思营顺利推免至复旦管院硕博连读项目。用她自己的话来形容,是“赤手空拳”地闯进了统计学的世界,从此天地广阔,也充满无数挑战。

“我从小就很喜欢数学,但本科阶段我发现,相比研究偏抽象的纯数学,我更希望做贴近生活的关于数据的研究。”这也是她投身统计领域的初心,“统计研究像是在理论和实际数据中搭起了一个桥梁,让我们可以用更具象化的数学语言去刻画事物发展的规律。”

▲ 张一骄分享研究成果

报考复旦以前,张一骄就留意到管院经常举办面向年轻学生的学术交流活动。“例如大咖学术讲座、为本科生提供参与研究项目的机会、邀请学长学姐分享研究论文和心得等等,多元化的学术氛围非常吸引我,也是我向往管院的一个重要原因。”

万丈高楼平地起。回望初入学的时候,导师朱仲义教授的“第一课”就在她心里扎了根。“我觉得这也是我博士生涯里最重要的一课。从一开始,朱老师就教导我,一定要扎实理论基础,然后才能做出质量过硬、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研究。”

▲ 张一骄与朱仲义教授合影

“朱老师也一直对我强调,做研究先从小问题出发,在不断积累中稳健成长。”在她眼中,统计学者就像花园里的园丁。“研究统计学问题好比种花,想要开出灿烂的鲜花,园丁需要了解季节变化和不同植物生长的规律,在合适的土壤和天气播种合适的种子,在培育过程中还要不断除虫、浇水、施肥,有耐心,有恒心,这样才能养育出最美的花。”

正如大自然有一年四季,也有风雨雷电,科研过程也不会总是“风调雨顺”。“踯躅不前是常有的事,有时候自己觉得还不错的想法并不奏效,有时候定理证明偏偏困在一个地方过不去,甚至昨天觉得还不错的模拟,今天也会突然崩盘……好在朱老师总会悉心帮我拆解问题、分析难点,鼓励我一步一步克服困难。”张一骄感慨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感谢朱老师教给我积小流的勇气和毅力,也让我明白,每发现一个错误的方向,都是往正确的方向更近了一步。另外,我也非常感谢师兄师姐们,他们在我的科研成长道路上给予了不可或缺的帮助。”

探索知识边界,做有价值的研究

读博期间,张一骄取得了不少亮眼的研究成果,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高水平期刊Statistica Sinica上发表了“Transfer Learning for High Dimensional Quantile Regression via Convolution Smoothing”和“A Data Fusion Method for Quantile Treatment Effects ”两篇论文,另有多篇论文也在投稿中。优异的表现让她多次荣获硕士、博士国家奖学金,郑祖康学业奖学金等嘉奖,更在毕业之际被评为第十六届复旦大学学术之星。

▲ 第十六届复旦大学学术之星颁奖

谈起研究心得,她用“不畏浮云遮望眼”来比喻。这是在美国进行联合培养期间的导师Annie Qu教授给张一骄的最大启发。“我很感谢我的外导,她时常教导我如何探索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全面地思考问题,如何抓住问题的核心有力出击。她不落窠臼的想法,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科研品味时常引领我去发现新的想法,也教给我掌舵的智慧和卓识。”

▲ 张一骄与Annie Qu教授合影

“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学术品位和学术积累都很重要。起初我在选择课题时懵懵懂懂,随着读博期间经验逐渐积累,我在判断问题的研究价值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她看来,发掘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样重要,“一种有趣的研究是以创新的方法解决旧有的问题,另一种则是以从实际背景中提炼出新的统计问题为创新点。这是两种不同的思路,都很有挑战性。对我自己而言,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更有难度,这也是我希望不断去提升的能力。

目前,张一骄的研究方向主要聚焦在多元数据整合分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来自不同源头的数据为分析实际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样本,但与此同时,数据的异质性也为数据的整合分析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地整合多源异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于生物医疗、推荐系统、政策评估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科研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造福。“对科研工作者来说,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固然是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但我想,更重要的是努力去推动突破学术认知边界,用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去思考如何让研究成果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我希望自己能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再前进。”

热爱,是一切的源动力

除了醉心学术研究,张一骄还有一个理想。“我从小就特别希望成为一名老师,所以我的志向不仅是做好科研,也希望能教书育人,做一名好老师。”

读博期间,她曾担任概率论、数理统计、统计软件等课程的助教。“在为刚博文老师做助教的时候,我从他的课堂上学到了许多教学技巧。例如刚老师给学生的作业都是由自己设计的、充满生活气息的题目,解题时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为同学们批改作业时,张一骄还常常为大家新颖的解题思路所惊艳。“我自己可能会用更常规、更熟悉的方法解题,而同学们反而因为经验不多,思维也更加发散,能发现新角度切入问题,对我也有很大的启发。”她还建议对学术研究感兴趣的本科学生,可以在本科阶段开始阅读感兴趣的研究论文。“如果不知道如何选择,可以找老师推荐,因为老师了解大家的学习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推荐入门文献。”

助教生涯是她在管院的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作为过来人,能把我的学习经验分享给大家,为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尽我所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知识,我会觉得很快乐,也很有成就感。”

聊到自己日常提高学习效率,调节情绪压力的“妙招”,她马上回答:“多运动!流汗的过程会帮助我们释放压力,重新整理思路。有时候,我在研究中卡壳的问题,就是在运动的时候茅塞顿开。”

实际上,张一骄是一位“科体双修”的运动好手,从中学起就很热衷排球。她曾经作为管理学院女排队长,带领管院女队在复旦大学的院系杯排球赛里拿下第六名的好成绩。

▲ 排球队合影

临别之时,她还分享了自己这些年的“美好时刻”。“每个晴天的傍晚时分,在博士站的阳台上都可以一览夕阳余晖和绚烂晚霞。我的座位就在阳台边上,抬头的瞬间,一下午的疲惫都可以烟消云散……”

▲ 博士站的阳台上

毕业以后,张一骄将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科研之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希望可以持续保持着对学术研究的热爱。”

“今年是学院恢复建院40周年,能有幸在这里求学,见证学院的发展,是我生命中非常珍贵的时光。衷心祝福管院永葆学术之树常青,以创新为楫,搏击时代浪潮,在百年征程中再续华章。”

相关知识

陈桃:“保持一颗热爱科研之心”
关于开展安徽工程大学首届研究生学术科技节“学术之星”和“竞赛达人”评选的通知
矢志耕耘学术沃土,播种科研梦想之花——学术之星(研究生)候选人杨怀港事迹材料
技艺传承之星——张显兰《花伴人生岁不老》
当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他想让世界听见中国花开的更强音
SINO学术科研在线
10个科研人必上的学术资源网站
武侠风华《绝代双骄》,绚丽世界,独当一面
师生研学 朋辈研讨 实践研问:园林学子共话研途“三趣”
百度学术搜索引擎入口,使用百度学术检索科研文献

网址: 学术之星张一骄:保持热爱,做科研世界的“养花人”| Hey!年青人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8179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汉字树 活在字里的中国人+身体里
下一篇: 交大师生这样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