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疾控体系现代化“极速推进”?新时期监测预警体系如何建设?

疾控体系现代化“极速推进”?新时期监测预警体系如何建设?

从去年12月底《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落地后推动市、县级疾控中心与同级卫生监督机构整合,到5月底的《全国疾病预防控制行动方案(2024—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25年现代化疾控体系初步建立,我国疾控改革路径逐渐清晰。



作为现代化疾控体系的重点任务之一,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也被反复提及。互联网技术为疾控服务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手段,特别是在《指导意见》强调要全面推进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后,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疾控、卫监都在加速建立或完善能承担多种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的信息系统。

过去一年各地传染病监测预警“亮眼成绩”——

各地各级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早就已经开始,2024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上简单总结了过去一年各地疾控机构传染病监测预警的建设成效:



河北省疾控系统积极推进省级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强化传染病监测网络建设,全省传染病网络直报单位达3524家,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

山西省疾控系统常态化开展病例报告、发热门诊、病毒变异等多渠道监测,34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开展新冠病毒变异监测,20家哨点医院开展10余种病原监测,在1050所养老(福利)院和7134所中小学实施重点机构监测。

陕西省疾控系统组织开展2023年全省法定报告质量督导考核,指导全省规范做好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等工作,积极推动省级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项目落地实施。

在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过程中,非常需要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支撑。在国家政策的全面推动下,从总的建设成效来看,各地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不少地区没有引起重视,导致整体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和统一性依然不足。

目前监测预警体系的“不足之处”——

疾控是我国最早布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行业之一。早在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之后我国就建立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信息系统,目前信息系统的报告层面建设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但后续的更新迭代逐渐滞后于人民的健康需要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数据处理及场景应用层面依旧存在不少短板。

首先新科技与监测预警实际现场工作结合和运用还存在着不足。不少地区的疾控、卫生监督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他重点公共卫生监测数据在基础信息收集、录入、标准使用都存在不少的差异,大量数据无法得到有效分析与利用。

其次一些地区习惯于机械“照搬”其他地区或者上级疾控信息化的经验,没有掌握好自己地区的特点和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导致“花大价钱”建设的信息系统无法投入到实际使用,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信息化建设”助力疾控监督员试点工作——

以医疗卫生机构疾控监督员试点工作全面开展为契机,全国各地已经开启了新时期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借助智能终端、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争上游科技根据《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责任清单》的要求重点研发搭建了疾控监督员信息管理平台。



平台建设包括医疗机构自查评价、督导工作记录、督导评价、专家评估、问题台账整改/查询/审核、统计分析/大屏展示等核心功能。



医疗机构通过平台接受疾控局指令,快速执行监督任务,实时报告监督结果,高效参与疫情监控和响应;入驻医疗卫生机构的疾控监督员可以利用平台对医疗机构开展疾控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进行上传下达,保证报告的时效性;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平台定期查看和审核疾控监督员的工作记录、报告和统计数据等,并利用平台提供的数据统计功能,对疾控监督员工作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调整和优化疾控策略,提高试点工作效率和质量。

“数字赋能”新时期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针对新时期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争上游科技提出了“智慧疾控”解决方案,依托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积累,为疾控部门打造一个标准统一、高效智能、各业务系统数据实时互联互通的高度数字化智慧中台,并重点搭建智慧监测、智慧预警、智慧执法及智慧应急等应用系统。



智慧监测系统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传染病疫情、重大和重点传染病、症候群、传染病病原等相关传染病数据实时监测,同时整合医疗机构、食品药品监管、环境保护等多部门数据,形成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打造全方位防控网络, 有效解决预警关口滞后等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智慧预警系统通过整合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重大和重点传染病管理系统、症候群监测系统,传染病病原监测系统、舆情监测系统和外部业务数据等多个数据来源的监测数据,与相关业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专业预警模型的传染病智慧化预警系统,实现传染病监测的早发现,为传染病防控提供在线实时监测监控态势感知,形成多点触发、动态灵敏的预警研判模式,实现科学、可视化的早期预警和发病趋势预测。

与传统固定阈值预警不同,智能预警模型能够对多维数据源进行分析,进行动态风险评估预警,且能根据历次预警结果进行自学习,不断提升预警的灵敏度和及时性。以点带面,监测预警系统在某种层面上是互通的,智慧疾控平台可以尝试应用在学校、职业场所、灾后周边等人群聚集的高传染风险场所监测上,实现对多种类、跨部门的场景进行传染病监测预警,不断拓展监测的广度。

总的来看,疾控信息化建设正不断从国家向地方延展,越来越多省市地区正在加快推进该项工作。随着经济和科技地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事业深度融合,多方数据展开交互,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将得到很大地助力,争上游科技将继续创新疾控相关的智慧产品,帮助地方疾控完善信息系统,推动疾控的智慧化升级,让健康数据价值发挥更好地作用。

相关知识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植物保护体系建设的意见
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聚焦多源化、智慧化、规范化 推动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高吉喜:加快构建新时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环资界别委员访谈录⑧
江西省人民政府 江西要闻 江西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及智慧监测体系建设成果发布
新型植保体系
健全防控体系  向物种入侵说“不”(美丽中国)
全国首个!丽水构建覆盖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
三都县构建智能化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助力“虫口夺粮”保丰收
视频|菏泽市召开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现场会

网址: 疾控体系现代化“极速推进”?新时期监测预警体系如何建设?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819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2024年鲜花相关项目实施方案.
下一篇: 智能苗情监测预警系统,让绿色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