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席南华院士呼吁科学界重视学术自主和自尊,不要把发顶刊作为终极目标
席南华院士在市科协学术年会上接受记者采访。
“国家现在的发展进步,对于数学人才的培养、数学成果的产出、数学促进经济社会进步的贡献,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日前举行的2025上海市科协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席南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并在会议间隙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他直言,当中国的数学成果真正到国际上一争高低时,就会发现,无论是在原创性上,还是在成果质量上,都还不够好。“我们在别人的花园里种花种草,种得很漂亮,被花园主人说了几句表扬的话,就心花怒放了,但我们自己的花园很少。”他认为,科学界有时会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学术自尊和学术骨气,要敢于开辟自己的花园,向钱学森、华罗庚等前辈学习,相信伟大的科学工作不是西方的专利,中国人同样能做到。
席南华指出,科研的终极目标是做出具有深远影响的伟大工作。伟大的成果并不一定非要在顶刊上发表,“顶刊崇拜”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将学术评价权拱手让人,反而反映出某种自信的缺失。“如果我们无法判断自己工作的价值,完全由别人主导,那学术的自主性何在?”
席南华解释,真正具有原创性的研究,在初期往往难以被普遍理解。“如果你做的是完全原创的工作,可能连合适的审稿人都难以找到,因为同行尚未认识到它的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是否能够判断自己工作的价值?是否还愿意做这样的研究?是否还有勇气坚持自己的方向?”他认为,这个问题科技界首先要自己重视起来,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靠别人靠外力。
席南华表示,今天的科研工作者是幸运的,因为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前所未有,为原创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现实中,我们是不是太习惯于希望别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他说,在数学研究上开辟自己的花园,做出真正原创的科学研究,这件事应该在学术共同体内形成共识。
席南华坦言,科研和学术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大家都说评价体系不利于潜心研究,可我们也要反思,在评奖或拿‘帽子’的过程中,打招呼、搞人情,是不是同样在破坏学术生态?”在他看来,科研生态中的许多问题,首先需要科技界自身去正视并寻求解决,“这是我们应当面对和突破的课题,不能一心想着依靠外部力量”。
席南华说,做学问本身是快乐的,不必将这份快乐异化为指标的追逐、他人的认可。他寄语青年科学家:“每个人都应思考,学术生涯中‘帽子’究竟占据怎样的位置?你究竟是为‘帽子’而生,还是为学术而生?这其中有本质差别。做学问,心态越单纯,走得越远。”
他以菲尔兹奖为例说,该奖项设立于20世纪30年代,在它出现之前,数学家们早已在推动学科发展。“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数学家并未获奖,但他们的贡献与地位依然崇高。长远来看,历史记住的不是奖项,而是那些真正留存下来的工作。”
荐稿人:ych 2025-11-10 执行编辑:ffy 2025-11-12 责任编辑:lyh 2025-11-18
相关知识
科研别只在“别人花园种花”
科研只在“别人的花园里种花”?院士疾呼:科技界都要想想这个问题!
养花别只知道浇水,学会自制“花肥”,植物茂盛绿油油
别人花园太高端?视频...
别人的花园,13个优秀的花园设计园艺创意,为你的花园注入活力
养花别只知道绿萝,这种花好看又旺财,净化空气能力还很强
养这5种花,实现切花自由,不用别人送
别只养绿萝了,此花美丽又好养,种子埋土里就行,花期长开出花海
一叶莲养养就死?因为你“被骗了”,养花千万别只看“表面”
北美秋季种花指南|别只知道春天!秋天花园这样安排,明年美炸!
网址: 科研别只在“别人花园种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82026.html
| 上一篇: “新学校像一个科技与自然融合的学 |
下一篇: 【湖北日报】2025年中国园艺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