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购置税倒计时!现在买车省3万明年多花1.5万,车企兜底大战打响

购置税倒计时!现在买车省3万明年多花1.5万,车企兜底大战打响

广州车展人潮涌动,4S店深夜依旧灯火通明,销售顾问们奔走相告:“购置税政策马上要变了,现在不买,明年多花上万块!”

“购置税的影响特别大。”一位小米汽车销售在10月接受采访时坦言,“很多人听到这个车要等一年,已经放弃一半了,然后再听到明年还有1万多的购置税,放弃90%了。”

2025年底前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仍可全额免征,但自2026年1月1日起,这一持续了十年的优惠政策将改为减半征收。

与此同时,各地以旧换新补贴也陆续减少或停止。政策红利逐渐退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迎来一场深刻变革。

政策红利进入倒计时,购置税调整一石激起千层浪

“今年年底前买合规新能源车,购置税一分钱不用交,最多能省3万;明年1月1日起,优惠直接减半,最多只省1.5万。”

央视新闻记者这样概括即将到来的购置税政策变化。

这一变化源于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公告,明确了2026至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技术要求。

具体来看,政策调整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优惠力度降低,从全额免征改为减半征收,实际税率为5%,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二是技术门槛提高,插电混合动力车型纯电续航必须达到或超过100公里,纯电动车型也需要满足更高的能耗标准。

购置税政策调整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以不含税价20万元的主流车型为例,2025年购车能省约1.77万元,2026年只能省8800元,差额近9000元。

车价越高,差额越大。购买3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今年最高可省3万元,明年顶多省1.5万元。

市场反应立竿见影,车企消费者双双出动

面对政策调整,市场反应迅速而明显。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首次突破汽车总销量的50%,实现对传统燃油车的反超。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这一增长得益于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持续显效,以及明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半征收带来的提前购车效应。

在政策切换的窗口期,新能源汽车已提前打响2025年“收官战”。与以往单刀直入地抛出降价“撒手锏”不同,车企正在尝试新玩法。

“兜底”政策成为各车企的标准配置。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理想、蔚来、极氪等在内的近20家主流汽车品牌,陆续推出购置税兜底政策。

这些品牌承诺,在2025年底前锁单的消费者,即使车辆在明年交付,也能享受2025年的免税待遇,差额由车企承担。

补贴退场,新能源汽车面临“裸泳”考验

购置税政策调整只是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一个缩影。自2009年“十城千辆”试点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政策扶持密不可分。

从2009年至2015年的财政补贴+免购置税政策,到2016-2020年国家补贴标准细化,再到2021-2023年各地推出的置换补贴,政策红利培育了一个全球领先的市场。

有分析认为,补贴政策促进了行业增长,但也埋下了一些“隐患”:“骗补”乱象、价格战加剧,以及部分车企过度依赖补贴。

补贴退坡不是政策支持的终点,而是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型起点

央视报道解读,政策背后,国家不是故意让消费者多花钱,而是下了一盘“逼车企造好车”的大棋。

以前全额免税是帮新能源行业“长大”,现在行业成熟了,就得从“普惠撒钱”变成“精准挑好车”,不让那些踩着最低标准混日子的车企躺平。

后补贴时代,新能源车市格局重塑

随着政策红利逐渐退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重塑。

燃油车阵营趁势反击。补能成本与智能化体验,曾是燃油车被诟病最多的两大短板。如今,随着技术快速迭代,后者正被迅速补齐,成为燃油车市场回暖的重要推力。

辅助驾驶领域,以新近上市的全新一代速腾L为例,作为一款10万-15万元级别的燃油车,硬件上配备了7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

智能化短板的补齐,直接带动了燃油车市场的复苏。数据显示,9月国内传统燃油车销量达100万辆,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10.9%,已连续四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

面对挑战,新能源车企也在调整竞争策略。2025年被业内称为“全民智驾元年”,竞争焦点从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系统,转向比拼智能驾驶这个“大脑”。

华为试图抢占高阶智驾的定义权,把自己的ADS3.0系统和安全、好用绑定,打造高端品牌的护城河。

比亚迪则走技术普惠的路线,将智能驾驶下放到10万元级别的车型。

未来走向:市场驱动取代政策依赖

展望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形成“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协同进化”的新格局。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与生态重构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三大主线。

技术突破的焦点集中在电池与智能驾驶两大领域。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解决了安全与续航的平衡问题,兆瓦级闪充技术将充电时间压缩至分钟级别。

政策引导的重心将从“直接补贴”转向“生态赋能”,形成多层次支持体系。

同时,全球化将成为车企竞争的终极战场。中国车企的全球化已从“产品出口”升级为“本地化运营+技术输出”。

比亚迪泰国基地投产、上汽MG4欧洲热销,都是本地化生产的成功案例。

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的决定,无疑给出口增长最快的欧洲市场蒙上了阴影。

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当下购车还是等待未来?

面对购置税政策调整和技术快速迭代,消费者该如何抉择?

预算敏感且看中现款车型的消费者,现在是最佳窗口期,尤其是那些交付周期短的车型,叠加车企兜底和终端优惠,能把成本压到最低。

但要注意留存官方兜底承诺书面凭证,避免经销商扯皮。

不急于购车的消费者,不妨等待2026年新款。政策倒逼下,明年上市的车型大概率标配更强技术。

纯电续航破1200公里的车型将批量出现,10分钟快充技术会下放至20万级车型,插混车型纯电续航普遍能到150公里以上。

更重要的是,技术迭代会影响保值率,旧技术车型3年保值率比新款低约15%,长期来看等待反而更划算。

政策退坡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未来市场考验的将是车企真正的产品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经历从政策扶持到技术创新驱动的核心转变

站在51.6%渗透率的奇点上,中国汽车工业正在从规模增长转向质量竞争,这场转型将催生真正的全球汽车巨头。

#汽车##汽车税##热点##财经#

相关知识

购置税倒计时!现在买车省3万明年多花1.5万,车企兜底大战打响
一个月上40款新车!为了赶上最后的补贴,车企急了
特斯拉又涨价!明年车辆购置税调整将多花4万,专家:收割销量
买车别只看车价!5个套路让你落地价多花3万!
品牌销售员(最后一个月,再不买就要多花1万多?新能源车销售人员:店内出现销售热潮)
2024买油车=愚蠢?内行人:年省3万!真相惊人
汽车每年要交哪些费用?买车一年要多少开销
买车需要交哪些费用?新车购车费用计算
全球首创!比亚迪为智能泊车兜底,重塑行业责任标准
花小额订金享翻倍优惠? 车企花式促销开启年终冲量

网址: 购置税倒计时!现在买车省3万明年多花1.5万,车企兜底大战打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8262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信用花智能客服焕新:技术更新赋能
下一篇: 浅绿色花朵平铺背景图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