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月14日从武汉大学获悉,该校高等研究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雷爱文教授团队实现了交流电解环境下金属催化物种精准调控,解决了电合成条件下过渡金属催化剂容易在阴极析出失活而必须用分离池的科学难题。该研究成果近日以“程序化交流电优化铜催化C-H键转化反应”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
论文通讯作者雷爱文教授介绍,电合成化学新技术具备绿色、安全和低能耗等特性,有望解决化石能源利用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安全生产风险和高能耗等问题。目前,这种新兴合成技术主要以直流电作为驱动力,并通过调节电流或者电压控制化学反应过程。相比之下,交流电具有极性反转和周期性波动的特点,具备更多可调节电学参数,为改进电合成过程提供更多可能。
雷爱文介绍,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可编程波形交流电合成技术(pAC),通过对交流电的相关电学参数进行程序编辑,可得到定制化的交流电信号,不同编辑模式的交流电信号不仅促进了电解条件下铜催化剂循环再生,还可分别精准调控铜催化剂形成“铜结合碳自由基物种”和“碳-铜活性物种”。研究团队还观测到不同交流电信号动态调控铜催化物种活性的变化规律。

图为可编程波形交流电合成技术演示图。(研究团队供图)
据介绍,可编程波形交流电合成技术的出现,将为电合成化学新技术在绿色制造等领域更广泛应用提供助力,为化学化工绿色化、智能化和高端化提供新的动能。(记者熊翔鹤、侯文坤)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知识
园林学院科研团队在蜡梅花色变化领域取得研究进展
【科研新进展】我院枣科研团队在枣驯化的遗传机理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深圳科学家领衔破解世界级难题!紫杉醇生物合成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我区科研团队在盐碱地紫花苜蓿栽培领域取得最新成果
中国农科院在靶向农药创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我国科研团队在大洋东边界流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新华社客户端刊登《我国花生基因组研究取得新突破》
苜蓿功能基因研究与分子育种领域取得突破
四川大学秦勇团队Chem:天然产物集群式合成新突破
我国研究大豆育种花粉超低温保存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
网址: 我国科研团队在交流电合成化学领域取得新突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83451.html
| 上一篇: 化学亚胺化法合成三元共聚聚酰亚胺 |
下一篇: 溶剂热法合成花朵状钴磁性粉体及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