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按照民间的传统,也是新的一年真正的开始。今天就来说一说“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故事,以及老青岛的一些传统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而所谓“龙抬头”指的也是经过冬眠之后,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一天也叫“春龙节”。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百姓为了拯救玉龙,也为报玉龙恩德,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百姓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粒,突然想到“这金黄的玉米粒就像金豆,炒开了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炒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压在山下的玉龙知道这是百姓在救他,随即喊道:“金豆开花,放我出去”。玉皇大帝往人间一看,只见家家户户院里金豆开花,也为百姓一片感恩之心所打动,随即降下圣旨,召玉龙回到天庭。此时玉龙脱离大山,抬起头仰视天空,随即腾空而起,重新位列仙班,官复原职,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播撒甘露。

此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开始爆炒玉米花、做棋子、炒豆子。大人孩子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五谷杂粮放在中间,称为填仓。其意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屯盈满。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所以这一天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

农历二月初二一般也是在“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民间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风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则是龙欲升天开始活动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龙抬头”。这时,农民就要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二月二、龙抬头”,万物生发、昂首挺胸,扬眉吐气的意思,故自古以来,人们也把二月二这天,作为了一个辞旧迎新、转来好运的日子。
“二月二”话风俗
农历二月二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习俗自然就少不了,而且南北风俗也各有差异。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老青岛的这一天里,都曾有过哪些风俗。
传说二月初二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龙抬头的日子,青岛地区民间在这一天里是有很多讲究的,仅次于过年和正月十五。

“二月二”这天的清晨就要准备好草木灰,在院子里画上五个圆圈和梯子,表示是五种粮食的粮囤,俗称打囤,祈求五谷丰登之意。
将过年香案、香炉中的香根及刌香(即断了的香)点燃,烟熏各个角落,俗称熏虫,一边熏一边口中念念有词的念叨着:“香熏虫、香熏虫,熏过之后不生虫,大人孩子不生病”,以此祈求苍天免除病虫害,赐予家人健康平安。
以前没有自来水,所以要在二月二之前做好用水储备,“二月二”这一天是不能到井里、河里及湾里取水的,避免惹恼了龙王。

“龙抬头”这一天不动刀不动火,所以“二月二”之前各家各户都要炒豆子、棋子、烙蛋饼或单饼作为“二月二”的食物,家有属龙和属蛇的则要在二月初一前进行。
农历“二月二”吃棋子是岛城的传统风俗。过去,青岛四方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二月二,炒棋子,大人孩子一席子;二月二,吃煎饼,大人孩子一天井;二月二,炒豆子,老婆孩子一溜子。”所谓“棋子”,就是把面(讲究一点的人家要用鸡蛋和面)切成菱形的棋子形状,因为这个菱形的棋子块象征着龙鳞。然后在锅里炒透,就成为又脆、又酥、又甜的龙食了,小孩、大人都爱不释手。有的还把地瓜切成丁,炒成酥脆香甜的“地瓜棋子”,吃后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如今炒豆的种类五花八门,棋子的口味也多得数不过来。从黄豆、青豆、黑豆、豌豆、花生、蚕豆等豆类到各类棋子,品种一应俱全;口味有甜、咸、辣和其它怪味,还有的添加了奶油和巧克力,味道应有尽有。顾客可以把各种口味混在一起随意搭配,买的是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图的是吉祥如意的喜悦感觉。

“二月二”也是泥(觅)汉(扛活、打长工者)上任(人)的日子(腊月初八是泥汉下人的日子),即打工者到东家报到上人,功夫市(短工和钟点工市场)开市的日子,宣示着新的一年农业耕作和田间管理的开始。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中国老百姓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每逢“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二月二剃龙头”能转运的说法,纯粹是人们的一个美好的企盼,后来一些行业商家为谋取暴利添加了其中的炒作,致使这一天理发店人满为患,商家借机涨价。

很多人抢在“二月二”理发,这也源自民间一个“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风俗说法,老百姓“二月二”之前不能理发。老人说有剃头就会死舅舅,因此剃头就是诅咒舅舅早死。因此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那么“正月里剃头死舅舅”有何来历呢?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
相传清朝建立后,强行要求汉人“剃发易服”,民众虽然表面上不敢违抗清朝剃发令,但据说为了表达对明朝怀念,一些人便集体在正月里不剃头,表示“思旧”。而当时不敢说思旧,随着时间的流逝,口耳相传,以讹传讹,“思旧”的谐音就附会成了“死舅”,遂有了流传至今的民俗。

恰好近日,《外甥正月理发舅舅去世 舅妈控告杀人》,一起涉及“二月二”民间习俗与法律责任的案件引起了全国性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外甥正月初二去理发,当晚舅舅遇车祸去世,舅妈控告他“故意杀人”,要求赔100万!”

当地法院经过审理认为,“正月理发死舅舅”的说法实际是源自清朝时期汉人思念明朝而在正月不理发的习俗,是“思旧”的谐音,最后演变成了“死舅”的顾忌。法院审理认为,车祸原因是酒驾导致意外,与刘某理发无关,依法驳回了舅妈的诉讼请求。
民间习俗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该弘扬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习俗,不能上升到道德层面绑架他人。

今天,农历“二月二”,以各种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来祈求平安和丰收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好年景,春开头,万物在此时开始真正苏醒,春天真的来了。
本文编辑参考胡延竹老师《二月二话风俗》、青岛市志、青岛新闻网等;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相关知识
“二月二龙抬头”与青岛的传统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为什么要剪头发?二月二龙抬头各地习俗盘点
2025海南临高二月二龙抬头嘉年华活动(时间+地点+流程)
二月二龙抬头送啥礼物 买什么东西
二月二龙抬头必吃之棋子七月七乞巧节必吃之卡花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及传说故事
二月开什么花 盘点最美的二月花
二月二“龙抬头”祝福语文案大全 “龙抬头”吉祥语简短句子
快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二月二,龙抬头”一定鸿运当头!
二月二龙抬头,这6种亲子活动让你和孩子一起过节!
网址: “二月二龙抬头”与青岛的传统习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84017.html
| 上一篇: 二月二食俗有哪些 二月二为什么要 |
下一篇: 【步骤图】椒盐白花豆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