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南宁市园博园废弃矿坑生态修复一角。任绍威 摄
11月19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传出喜讯:截至11月上旬,广西累计争取中央资金8.49亿元、统筹自治区级资金6.86亿元,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面积17775.44公顷,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十四五”以来,广西先后出台《广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文件,配套制定《广西废弃石灰岩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指南(试行)》等技术规范,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精准纳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一屏两核一带六区”总体布局,确保修复工作科学精准。
广西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理念,因地制宜对遗留废弃矿山进行自然恢复、工程修复、转型利用。截至11月5日,全区累计完成自然恢复4680.57公顷、转型利用4493.82公顷,较单纯工程修复节约成本约46亿元。
为更高效、更精准赋能生态修复,广西综合运用卫星遥感、三维建图等现代技术,建成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项目实施、图斑销号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依托自然资源部南方石山地区地质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技术成果落地转化,预计实现成果转化超2亿元。
针对涉重金属污染这一生态修复“硬骨头”,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联合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加强重金属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协同工作的通知》,结合广西重金属污染分布特点,科学划定7个重点治理区,建立自治区级协同治理重点项目储备库,为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广西通过自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市、县资源,成功实施两个国家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1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创新推行“肥瘦搭配”资源配置模式,推进14个自治区级重大工程和8个示范项目落地见效。
经过5年的艰苦攻坚,广西“十四五”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已胜利收官,昔日的“矿山疤痕”已纷纷变身“绿色名片”,为筑牢祖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擦亮“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名片写下生动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相关知识
湖北力争三年实现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清零”
湖北加快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清零”
生态修复让废弃矿山重焕生机
我国“山水工程”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过500万公顷
废弃矿山变绿水青山 四川发布矿山生态修复十大“逆袭”案例
系统推进生态修复 建设美丽宜居花城
优化国土空间保护修复“绿色布局”
矿山生态修复措施
青海:修复废弃矿山 不负绿水青山
江苏生态修复废弃矿山213个
网址: 生态修复面积17775.44公顷!广西超额完成“十四五”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目标任务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84786.html
| 上一篇: 宜城市蛮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
下一篇: 山西骄傲!汾河清徐段项目入选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