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你知道今年立春是几点吗?为什么每年立春时间不尽相同?
每次提到节气,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每年同一个节气的交节时间,并不都相同。为何如此呢?
原来,这背后藏着大讲究。
想象一下:把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想象成一条圆形跑道,那么节气,就是这条跑道上的24个等分标记点。
古人认为,地球是匀速运动的。于是人们把一个回归年(约365.25天)平均分成24份,每份约15.2天。如此一来,一个节气,到下一个节气的时间间隔,便是固定的。

这就像把一根365厘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了24段,每段长度都差不多。
这种划分方法,叫“平气法”。
这一方法在我国历史上的使用时间很久,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后来到了秦汉,成了官方认定的“标准算法”,这一用就是上千年。不过,这个古老的方法有个“硬伤”,没把地球公转时快时慢的情况考虑进去。

后来,人们发现,地球的公转轨道其实是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当地球离太阳近的时候(近日点,约在1月初),跑得快;离太阳远的时候(远日点,约在7月初),跑得慢。

也就是说,地球并不是匀速跑完这条跑道的!地球跑完每个“15度”所需的时间并不同!
于是,到了隋代,天文学家刘焯提出了升级版的“定气法”,即以太阳在黄道上的实际位置为基准,来划定节气。
这个方法把黄道等分成24格,每移动15度(即黄经15°)就是一个新节气。但是由于太阳的视运动速度有快有慢,所以每个节气之间的天数也不都一样,大致在14到16天之间变化。

不过这一新方法在当时并未完全“上位”,直到清初《时宪历》颁布,才得以正名和取代旧法。
如今节气交节时间精确到分秒,这有赖于是天文技术的进步。
精确到分秒,从文化视角来看,在一些传统习俗和玄学领域,这个“交节”的瞬间,还被认为气息转换最剧烈、最纯粹的时刻。
比如民间认为在节气交节那一瞬间“接气”,或开光法器,效果最好。虽然这没有科学依据,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时机”的讲究。

当然,节气划分,除了平气法,“定气法”,还有很多不同的区分方法,比如物候划分法。
物候划分法,是我们说到的最多的方法,也是最常见的方法,这也是节气划分最古老、最接地气的方法。
物候,简单理解,就是自然界动植物,为响应气候变化,而表现出的周期性现象。比如:
植物:开花、发芽、落叶;
动物:候鸟迁徙、昆虫始鸣、冬眠;

古人为节气,安排了不同的“代言生物”。比如:
惊蛰:雨水渐多,春雷乍动,“桃始华”,这是其物候的标志。清明:“桐始华”(梧桐树开花),虹始见,这是其独特的物候标志,和小雪节气的“虹不见”刚好相反。小满:“苦菜秀”(苦菜枝叶繁茂)是小满的物候标志。

物候划分法的优点在于:
极其直观,指导生产:农民不需要懂黄经度数,他看到桃花开了,就知道土地回暖,该准备春耕了。这就是“活的日历”。
反映综合气候:物候是温度、湿度、光照等所有气候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单一的温度或太阳位置,更能反映对生态环境的真实影响。

当然,物候划分法也有其局限性的地方,比如地域性太强,无法形成全国统一标准。南方桃花二月开,北方可能要三四月,海拔较高的地方,甚至要等到四五月,白居易那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就形象地道出了其中的差异。

此外,物候划分,受当年具体天气影响比较大,可能去年暖冬,物候就提前,无法作为精确的历法依据。
不过,虽然物候划分法有局限性的地方,但是这个方法并不过时,甚至还发展成了一门现代科学——物候学,它仍被作为研究气候变化最直接、最敏感的指标。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我们一起聊聊。
图片来自网络及AI绘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
文学中的万千气象——黄梅时节属于何季
2025二十四节气时间对照表 2025年24节气时间
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
3分钟看懂——中国画花鸟画,玉兰花的画法
养花10多年,总结“3个”入门要点,3分钟看懂养啥花都活!
春夏秋冬,原来四季是这样划分的!
2024年二十四节气详细时间表 2024年24节气时间一览
益智课堂 | 二十四节气之立春
立春已过,这3种废料“捡回家”,自制养花土,养花真旺!
气象学视角下的春季节气:立春至谷雨的韵味与变迁
网址: 为何立春时间每年不同?3分钟看懂这3种节气划分法, 受益匪浅!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85997.html
| 上一篇: 用花传递平安与健康(花卉的美丽与 |
下一篇: 田园果园盛开的白色花朵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