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症状与防治技术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症状与防治技术

(来源:吴忠农业)

一、病毒特性

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 ToBRFV)隶属于烟草花叶病毒属,是对茄科作物(主要为番茄与辣椒)具有高致病性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其核心危害特征体现为:一是可突破番茄中广泛应用的Tm-2² 等抗性基因,导致传统抗性品种失去保护作用,造成叶片皱缩、果实畸形褐变等典型症状,严重降低作物产量与商品价值;二是病毒粒子具有极强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可通过种子垂直传播,也能借助农事操作(如嫁接、整枝等)、带毒媒介(人员、工具、昆虫、土壤、棚膜、空气悬浮物等)实现水平扩散,在田间及温室环境中易形成持续性传播链。目前,没有特效化学药剂可以治愈已感染的植株,但可以通过严格的综合防控措施来阻止病毒扩散、保护植株健康并减少损失。

二、危害症状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主要侵染番茄和辣椒的叶片和果实。番茄叶片常见斑驳、皱缩或花叶,有时叶片变窄、畸形、坏死;茎秆和果柄可能出现褐色条斑;果实受害后,果面产生黄斑或褐斑,重者果实发育不良、畸形,表面粗糙、果梗坏死,最终完全失去商品价值。在辣椒植株上,该病毒引发的症状与番茄相似,主要包括叶片畸形皱缩、明显黄化并伴有斑点;果实畸形,出现黄色或棕色条纹,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

(A~C为番茄植株上的斑驳状叶片,C番茄叶片变窄,D番茄上花序梗变干,导致果实脱落)

(A:番茄坏死的花梗、花萼和叶柄;B:番茄果实带黄色斑点的典型症状;C:感染番茄褐色皱果病毒番茄果实典型疾病症状;D:TSWV和番茄褐色皱果病毒混合感染症状;E:番茄褐色皱果病毒感染番茄的特殊症状)

三、传播途径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具有强致病力和快速传播能力,传播途径多样,对番茄和辣椒等茄科作物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防治难度极大。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一是带毒种子传播,病毒可存在于种皮或胚乳中,易引发远距离扩散,后期通过种苗传毒;二是接触传播,通过整枝、绑蔓、打杈、采收等农事操作或植株间接触传播,三是介质与残留物传播,受污染的土壤、水源或病残体可长期带毒;四是杂草寄主与媒介昆虫传播,由刺吸式口器的粉虱、蚜虫、蓟马等完成,病毒从伤口侵入植物体内;病毒也可寄生于植株周围杂草传播病毒。

四、综合防控措施

(一)加强植物检疫

1.植物检疫:明确监测重点,以设施蔬菜种植区,特别是番茄、辣椒种苗繁育基地为重点区域;加强对进口和国内调运的番茄、辣椒等茄科作物种子、种苗的检疫,严禁从疫区调入带毒繁殖材料;发现疑似病株应及时采样并送交专业机构检测确认。

2.种子处理:建议采用干热消毒法或化学消毒法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干热消毒法需将种子置于50~55℃恒温烘箱中持续处理48~72小时。化学消毒法可采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30分钟或3%过氧化氢溶液浸泡5分钟,随后用去离子水充分冲洗后进行催芽播种;或2%的盐酸浸泡20分钟,洗净,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60分钟,清水洗净,之后脱水1.4%次氯酸钙溶液中浸泡20分钟,清水洗净、脱水、干燥。上述处理可钝化种子表面携带的病毒。需特别注意的是,鉴于不同品种的种子在生理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在规模化生产应用前,先通过小规模试验系统评估各处理方法对种子消毒效果及发芽活性的影响,以确定最优处理方案。

3.育苗中心消毒:蔬菜育苗中心应采用高温闷棚、药剂熏棚或药剂喷雾等方法对设施及苗床消毒。嫁接育苗时注意对嫁接器具消毒,切削刀具每2小时用75%医用酒精擦拭消毒,套管和嫁接夹用福尔马林200倍液浸泡8小时消毒,防止因嫁接操作感染病毒。

(二)农业防治

1.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株、病残体及杂草,集中销毁,减少初侵染源。收获后彻底清理田间,避免病毒残留。

2.轮作与消毒:与非茄科作物(如玉米、小麦、葱蒜等)轮作2年以上,减少土壤病毒积累。种植前对土壤、工具、棚室等进行消毒,可用威百亩、石灰氮等药剂处理土壤,地温保持40-50℃,持续25-30天,促使残留病毒钝化;用10%次氯酸钠溶液喷洒地面、支架、墙壁、滴灌管等设施。

3.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对TBRFV抗性较强的番茄品种,如含TM-22抗性基因的品种,但需注意部分病毒可能突破抗性,需结合其他防控措施。

(三)物理防治

在温室通风口安装40~60目防虫网,阻隔传毒媒介进棚;棚室内每亩悬挂25-30张黄色和蓝色粘虫板诱杀蚜虫、粉虱、蓟马等传毒昆虫。在整枝、绑蔓、打杈、采收等农事操作时先处理健康植株,后处理病株,工具使用后用10%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消毒10分钟或高温进行消毒,操作人员佩戴手套、口罩,避免病毒通过接触传播。

(四)化学防治

1.播种前: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先晾种2~3天,再采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30分钟,清水冲洗2~3次。

2.苗期至开花期管理:建议施药配比为30斤水量/1背桶,每667m2需要2背桶水量;每桶5nm纳米胖皮铜2g、螯合态亚磷酸钾15ml、3%氨基寡糖素15ml、24%腐殖酸钾液15ml、纳米硅藻粉15g、增效展着渗透剂2g(1~5 种药剂依序加入小桶+水混拌,最后再添加增效展着渗透剂混匀)。施药频次为初期叶面喷洒每3天1次,连续三次;维护期叶面喷洒每7~10天1次。

3.花果期至采收期管理:建议施药配比为每667m2需要3~4背桶水量;每桶5nm纳米胖皮铜2g、螯合态亚磷酸钾15ml、3%氨基寡糖素15ml、24%腐殖酸钾液15ml、纳米硅藻粉15g、增效展着渗透剂2g(1~5 种药剂依序加入小桶+水混拌,最后再添加增效展着渗透剂混匀)。施药方式为叶面喷施结合根灌,每15天1次。

4.严重感染区域消杀:建议施药配比为每桶5nm纳米胖皮铜2g、螯合态亚磷酸钾15ml、增效展着渗透剂2ml(1~5 种药剂依序加入小桶+水混拌,最后再添加增效展着渗透剂混匀),棚内每667m2需要4背桶水量、棚外3个背桶水量。

以上方案需根据实际病害发生情况及环境条件调整实施。

(五)加强田间管理

1.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平衡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强植株抗性。叶面喷施锌肥、钙肥,预防畸形果、脐腐病,提高果实品质和抗逆性。

2.调控环境: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光,避免高温干旱环境,减少病毒传播和发病风险。

3.注意事项:番茄褐色皱果病毒传播速度快、抗性管理复杂,需严格遵循防控措施,一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装入密封塑料袋,远离种植区焚烧,切勿堆肥或丢弃田间,避免扩散。同时,加强田间监测,早发现、早处理,结合多种防控手段综合防治。

吴忠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相关知识

先正达、拜耳陆续推出抗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番茄品种
番茄病毒病果实症状,番茄病毒病的危害症状?
番茄病毒病有什么症状?怎样合理防治番茄病毒病?(内附防治药剂)
世界各国应对番茄褐色皱果病毒跨境传播采取的植物检疫措施分析及启示
番茄这些症状都是病毒病
【病毒】当心!番茄出现这些症状,都是病毒病!
常见番茄病毒病的症状有哪些? 怎样综合防治?
请问番茄病毒病的防治办法?
番茄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番茄病毒病及防治措施

网址: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症状与防治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8627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杂谈 第530页
下一篇: 茑萝种子需要泡种吗 羽叶茑萝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