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1可显著提高水稻及拟南芥的生物量和产量
种子大小是水稻产量构成的要素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很多作物育种改良的重要目标。生长素作为最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的众多重要过程。尽管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和信号转导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研究已比较深入,然而其在作物中的研究和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仍知之甚少。
日前,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储成才和其合作者中科院院士李家洋课题组通过对一水稻大粒显性突变体(Big grain1,Bg1-D)的研究,发现BG1编码一个受生长素特异诱导的早期响应的未知功能蛋白,在水稻茎和穗的维管组织中特异表达。
有意思的是,BG1过表达株系生长素极性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并导致水稻籽粒显著增大。田间试验表明,BG1过量表达株系与对照相比千粒重增加25%,产量增加21%。BG1过量表达植株生物量也显著提高。进化分析表明BG1在高等植物中具有高度保守性。过表达BG1同样使双子叶植物拟南芥种子增大及生物量增加,暗示BG1在单、双子叶植物生物量及作物产量改良中均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该项研究成果于近日发布在《美国科学院院刊》。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转基因专项等资助。(来源:中国科学报 王超)
相关知识
【科学网】研究发现种子功能性状与植物分布区大小的关系
光周期调控植物种子大小的普遍性规律获揭示—新闻—科学网
科学家解析玉米产量调控新机制—论文—科学网
研究发现种子功能性状与植物分布区大小的关系—新闻—科学网
调控大豆产量和纬度适应性的分子机制获揭示—论文—科学网
打破育种瓶颈,实现优异性状“鱼与熊掌”兼得—论文—科学网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新闻—科学网
葡萄开出“完美花朵”—论文—科学网
研究发现种子功能性状与植物分布区大小的关系—论文—科学网
李云海和汪迎春团队合作发现水稻种子大小和产量调控的重要机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网址: 种子大小决定产量?—论文—科学网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86353.html
| 上一篇: 猜“霸王杯”花落谁家,赢限量签名 |
下一篇: 荞麦百科:细数荞麦中的生物类黄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