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石榴,是秋天里一道独特的风景。这种原产于古波斯地区的植物经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后,被我国古人誉为“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石榴文化也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
汉代从伊朗传入我国
石榴是石榴科石榴属树种,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学家们基本认定它的原产地是临近两河流域的古波斯地区,包括现在的伊朗、伊拉克、阿富汗、格鲁吉亚和印度北部。20世纪40年代,考古学家发现在伊拉克地区乌尔王朝的苏布阿德皇后墓中,被埋葬者的头冠上有石榴图案。那时距今有四五千年,说明当地人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利用石榴。至今,在中亚、西亚地区仍有大面积的野生石榴树。
公元前1000年左右,擅于航海和贸易的腓尼基人将石榴带到北非的埃及、突尼斯等地,后来又传播到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著名的古希腊文学作品《荷马史诗》中有不少关于石榴的描述,并称其在中亚地区四季都开花。公元前4世纪,石榴经地中海传播到欧洲,西班牙人对石榴一见钟情,将石榴花作为国花。
早在西汉时期,石榴树已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引种之初首先在当时的都城长安上林苑、骊山温泉宫种植,这就是最早的临潼石榴。由西汉刘歆撰写、东晋葛洪辑抄的《西京杂记》载:“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树,有安石榴十株。”由于汉武帝喜爱石榴,汉代宫苑、园圃、庭院已经广泛种植石榴。在《淮南子》等汉代典籍中都可以找到有关石榴的记载。
那么石榴是如何从西方传入我国的?历史资料中的记载并不多,但是我们仍然能够通过“安石榴”这一石榴古代的名称推测该植物传播至我国的大致时间和路线。被后人引用最多的记载是西晋张华的《博物志》:“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石榴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安石榴”,而伊朗一带被称为安息国。古汉语“安息”与“安石”发音相似,“榴”则是波斯语“小粒”的音译。所以“安石榴”的字面意思应该是“安息国小粒的果实”。张华认为石榴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然而事实上,张骞只在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遣使者到了安息国,而他自己从来没有去过安息国。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路途遥远,历经千难万苦,身上不可能一直携带植物种子或果实。因此,最可能的情况是他打通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之后,汉朝的其他使臣从安息国将石榴种子带回。这与葡萄、苜蓿等植物传入我国的历史类似,它们并非由张骞带回,而是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将许多功绩都记在了他的名下。
至于石榴出现在北京,最早不会早于辽宋时期。北宋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两国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平,期间多有政治经贸往来。北宋使者或商贾将石榴作为礼品带入辽国,石榴也就传到了时为辽国南京的北京,被辽国贵族视为奇珍异果。明代时,北京地区石榴种植的数量极少。直到清康熙年间,石榴才开始广泛种植,甚至普遍出现在北京的四合院里。
食药皆宜的“九州神果”
石榴浑身是宝,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素有“九州神果”之称。石榴果实中含有17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特别是钙、铁、磷的含量较高,还有大量的维生素C。
石榴果实中的营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衰老作用。人们一直认为预防衰老最有效的是绿茶,而科学实验研究发现石榴比绿茶中的多酚含量还高出很多。石榴中存在多酚物质鞣花酸,它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剂,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一些营养专家认为鞣花酸是至今发现的抗衰老作用最强的物质。榨取的石榴鲜果汁和发酵后的石榴酒中类黄酮的含量极高,而人体内的一些氧自由基可被类黄酮中和,能适当阻止这些自由基诱发疾病和衰老。
心脏病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之一,动脉硬化引发的心脏病主要是由人体内的胆固醇氧化、沉积导致。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200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认为,石榴汁不但可以缓解减慢人体内胆固醇的氧化过程,还能使密度脂蛋白减少滞留,令其沉积减少到最低水平,石榴汁对因动脉硬化导致的心脏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比红葡萄酒要好。
石榴果实提取物则可抵抗皮肤衰老。有护肤品公司将石榴果实提取物成分加入到防晒护肤品中,发现可以增强护肤品的SPF水平。一些护肤品和香水研发人员认为,作为神奇水果的石榴,很多功效还没有被发现,需研究者进一步开发。
在祖国传统医学中,石榴皮是一味常用中药。中医认为,石榴皮性温,味道酸涩,有涩肠止泻、止血、杀虫的功效,中医临床用于治疗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及蛔虫、绦虫等肠道寄生虫病。药理学研究证实,石榴皮的主要成分是鞣质,还含有丰富的生物碱,能够抑制绿脓杆菌、结核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黄褐红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因此在治疗扁桃体炎、肠炎、感冒等疾病时有一定疗效。
由于石榴皮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因此有食品生产企业将其提取物作为代替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的天然防腐剂加入到酱油中,既环保又不影响酱油本身的风味。
不过,石榴虽好,也不宜多吃。石榴中的果酸会对牙齿造成腐蚀。石榴籽难以消化,如果吃石榴时连籽一起吃下,就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另外,石榴性温,吃多了也容易助火生痰。石榴树好看且不娇气
石榴不仅好吃,也好看。石榴树一般在盛夏时节开花,石榴花开,有的火红如炬,有的洁白如雪,有的鹅黄耀眼。唐代诗人韩愈有“五月榴花照眼明”之句,后世遂称农历五月为“榴月”。翡翠般的绿叶映衬着颜色多样、娇艳欲滴的花朵,令整棵石榴树在阳光下格外绚烂。陕西西安、山东枣庄、河南驻马店、安徽合肥等地都将石榴花作为市花。石榴树枝干的形状十分独特,郭沫若称赞其“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如此好看的石榴树并不娇气。石榴树对土壤、气候适应能力很强,耐酸碱,耐瘠薄,非耕地、石砾滩地都可栽培,稍带石灰质的沙质土壤或砾质土尤为适宜。宋代科学家苏颂说它“木不甚高大,枝柯附干,自地便生,作丛,种极易息,折其条盘土中便生。”
作为观赏树木,石榴分为只开花的花石榴和既开花又结果的果石榴两种,花石榴多数不结果实,仅供人们赏花;果石榴能让人们先观花,花谢后还可以观果。石榴通常在农历七八月结果,因此花果观赏期长达四个月。花开过后可以观赏累累硕果,花果都脱落后还能观赏枝干的造型,石榴树实在是非常理想的观赏花木。
正因石榴树有如此多的优点,老北京人对其情有独钟,经常用它装点庭院。“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是夏日里北京四合院的缩影。每遇炎夏,高搭天棚以蔽烈日,闲庭信步于鱼缸旁,感受石榴花下的岁月静好,足以令人忘却尘寰烦恼。中秋佳节,一家人围坐在结满大红石榴的树下谈天说地,品蟹饮酒,又是何等温馨惬意。老北京有些人家常用剪纸剪成“福”“禄”“寿”“喜”字样贴在刚成形的石榴果实上,待果实成熟变红时,揭去纸样,“福”“禄”“寿”“喜”便被拓在上面,将其献给长辈,非常惹人喜爱。
吉祥多福的象征
石榴起源于中亚和西亚,后移植于世界各地,石榴文化也沿着古代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拥有了丰富而美好的寓意。
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中都有向神灵祖先祭献石榴的习俗。在希腊神话中,石榴是爱与美女神,又是植物之母阿芙洛狄忒的圣物与象征之一。希腊人把石榴纹饰的瓶钵作为阿芙洛狄忒神庙祭祀的礼器使用。在埃及,很多法老墓壁画上绘有石榴树,画面上法老向神奉献的瓜果中就有石榴。
石榴传入中国以后,被中国人视为“九州之名果”“冠百品以奇仰,迈众果而特贵”,因此,成为祭献的佳品。中秋时正是石榴上市季节,明清时期,“八月十五月儿圆,石榴月饼拜神仙”形成风俗。
在许多国家的文化中,石榴果实红似火,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千房同蒂,十子如一”的形态象征着多子多福、和谐美满。在中亚地区,新娘出嫁时会从娘家携带一枚石榴,婚礼后把石榴砸在地上,以蹦出多少石榴籽占卜生育儿女数。在我国民间,“枝叶相连、一角被切开、显露出果实累累”的石榴图画常被人们称为“榴开百子”,象征着子孙众多。
由于石榴花的提取物可为织物染色,古代女子的红裙便由石榴花染色而成,“石榴裙”便成为美女的代名词。相传杨贵妃爱赏石榴花、爱吃石榴,更爱穿石榴花染色的红裙。唐明皇过分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大臣们不敢指责皇上,但见了杨贵妃拒不行礼。杨贵妃在皇帝面前告大臣们的状,唐明皇便下令文官武将见了贵妃一律行跪拜礼。于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就流传了下来。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常借石榴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就曾写过一首《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韩愈写的不只是石榴,也是自己的心情与际遇。诗的字面意思是,五月的石榴花红红火火地开着,看着都晃眼;石榴枝间已经结了小石榴了;可惜啊,这个地方没有人来赏花,石榴花花瓣只能纷纷飘落,掉在青苔上。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一种矛盾的情绪:一方面借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落寞情绪;另一方面,诗人正是爱其无游人来赏、花开花落、果熟果烂的那份自由,倘若观赏的人多了,定有车辙马蹄践踏之灾。唐朝另一位大诗人李商隐也写过《石榴》:“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石榴,作为一种世界性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眼下正是石榴大量上市的时节,不妨买几个带回家细细品尝,相信一定能感受到那酸酸甜甜的幸福滋味。(来源《北京日报》,作者:张品秋)
相关知识
从海外传入中国的农作物
中国历史上:那些从国外传进来的水果,苹果传入我国才200多年
那些农作物是从丝绸之路引进我国的
清雅的茉莉花茶无人不知,那您知道我国茉莉花是从哪里传入的吗?
花石榴的种植方法
石榴:从波斯圣果到东...
秋高气爽话石榴(附:如何科学的吃石榴)
石榴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石榴的原产地是哪个国家
我国苜蓿种植的历史情况
石榴的民间医用
网址: 石榴:汉代从伊朗传入我国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86763.html
| 上一篇: 石榴花简介 – 安居客房产问答 |
下一篇: 立夏丨石榴花红映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