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季相变化是植物对气候的一种特殊反应,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如大多数的植物会在春季开花,发新叶;秋季结实,而叶子也会由绿变黄或其他颜色。植物的季相变化成为园林景观中最为直观和动人的景色,正如人们经常看到的文字描述像海棠雨、丁香雪、紫藤风、莲叶田田的荷塘、夏日百日红遍的紫薇等。
这些景色无不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叫人留恋,难以忘怀。 植物的季相景观受地方季节变化的制约。如北方一年四季季节变化明显,植物的季相变化也突出,尤其是北方的春天来得迟,春季非常短暂,百花争艳,爆发似的花季,半个月之后便是浓密的绿荫了,更显得春的珍贵;北方的秋天高挂在层林尽染的山野,恍若置身于七彩般的神话世界。
而在我国南方,如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一带,就难以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植物的季相变化也就不是十分明显了。植物的季相景观在被赋予人格化后,更易为人们所认同。如春天盛开的牡丹为富贵花,初夏小荷才露尖尖角,不畏霜寒的菊花满身尽带黄金甲。因此,对植物季相特色的理解,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的沉淀,是几千年来历代文人骚客对自然对生活最为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升华。
作为游客,则要用心去体会自然的细微变化,体验诗情画意,感受时间的流淌和生命的真实,为自然界如此神奇和绝妙的变化所震撼和触动,如“绿杨阴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大量的诗词作品中,季相景观被永久地记录下来,为世人所传诵。
来源:www。examda。com 园林工作者不仅仅要会欣赏植物的季相变化,更为关键的是要能创造丰富的季相景观群落。现代园林要汲取传统园林的精华,与当代的艺术和现代人的需求相统一。 首先要认识到季相的主体是植物,应对植物有明晰的了解。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局部或整体反应明显都可称作季相植物,如春季发叶早的杨柳,开花早的梅花,春季叶色变化显著的臭椿等;或者植物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牡丹、荷花、菊花、兰花等;秋季落叶早的梧桐,或落叶非常晚,叶色变化极为明显的槭树科、大戟科、漆树科的植物等。
其次是对植物在不同地域的物候习性及生态特点有充分的认识。最后,按照美学的原理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色泽、质地等外部特征,发挥其干茎、叶色、花色等在各时期的最佳观赏效果,尽可能做到一年四季有景可赏,而且充分体现季节的特色。 。
全部
相关知识
植物与园林的季相景观
园林植物季相变化对园林空间景观营造的影响
园林花镜景观的特点有哪些 园林花境景观设计要求是什么
园林植物季相变化对景观效果的影响探究
丽水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季相美学分析
薰衣草的花语是什么玫瑰花的花语是什么?茉莉花的花语是什么? 爱问知识人
景观设计师和园林工程必须懂的“植物季相”,干货
花卉无性繁殖是什么? 爱问知识人
季相变化
怎样防治园林花卉病毒类病害? 爱问知识人
网址: 植物与园林的季相景观是什么? 爱问知识人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50813.html
上一篇: 300种园林绿化景观物种特性介绍 |
下一篇: 园林植物造景 第四章 园林植物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