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小种苗”孕育“大产业” ——关于明光市育苗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小种苗”孕育“大产业” ——关于明光市育苗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明光市甜叶菊、红薯等种苗孕育产业蓬勃发展,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篇章中书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近期,笔者深入乡镇一线,与乡村干部、育苗大户进行深度走访调查,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明光市育苗产业发展现状

全市育苗主要分为4类,即甜叶菊、红薯、草莓和西瓜。

育苗种类

种植面积(亩)

年育苗量

(亿株)

亩均效益(万元)

产值

(万元)

综合成本

(万元)

用工人数

(人)

带动增收情况(万元)

①甜叶菊

13141.6

29.28

1.58

33425.58

1.29

23466

14621.8

②红  薯

1664.4

7.06

1.5

6642.05

2.5

7588

1403

③草  莓

416

0.21

3.7

1470

0.5

4000

67.6

④西  瓜

378

0.6

3.22

1540.8

3.29

72

142.5

合  计

15600

37.15

2.5

43078.43

1.9

35126

16234.9

育苗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有特色。目前,全市育苗“三品一标”总数6个,其中甜叶菊3个、西瓜1个、红薯1个、草莓1个。其中,“明光甜叶菊”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2019年列入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有无公害农产品2个。管店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甜叶菊育苗基地,连续10年销售甜叶菊育苗超过10亿株,占全国甜叶菊育苗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管店镇小魏村获批“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甜叶菊)”,新管村甜叶菊育苗基地获批“安徽省十大产业扶贫园区”。

二是效益好。今年以来,全市发展育苗面积1.56万亩,年育苗量37.15亿株。其中,甜叶菊1.3万亩,年育苗量近30亿株。育苗平均亩效益2.5万元,其中草莓3.7万元、西瓜3.22万元、甜叶菊1.58万元、红薯1.5万元。育苗年产值43078.43万元,其中甜叶菊33425.58万元、红薯6642.05万元、西瓜1540.8万元、草莓1470万元。育苗采取订单销售,远销新疆、甘肃、内蒙等2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日本、美国、肯尼亚等10多个国家。如管店镇目前从事甜叶菊育苗及销售的经纪人约200人(在外地的经纪人占70%以上),基本占领了国内主要销售渠道。

三是能带富。育苗产业年平均用工近100天,可为本地农户提供除草、追肥、插苗、起苗等务工岗位,带动周边群众通过务工增加收入,人均每日务工收入135元以上,促进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现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预计今年全市育苗经济年产值达4.3亿元,育苗期用工人数约3.5万人,将带动农民增收1.6亿元。其中,甜叶菊育苗产业年产值达3.3亿元,育苗期用工人数约2.3万人,带动农民增收1.46亿元。

四是易推广。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宣传引导,推动形成了育苗为主、种植为辅的发展方向。全市育苗主要为大棚育苗、露地或插苗,17个乡镇街道均有育苗产业,其中管店镇、潘村镇、明光街道、明南街道、古沛镇育苗规模最大,均达到了1000亩以上。目前,明光市甜叶菊育苗形成3个基地,一是管店片育苗基地,面积约6000亩,包括管店镇、三界镇和明南街道;二是潘村片育苗基地,面积约3000亩;三是古沛片育苗基地,面积约2000亩,包括桥头镇、古沛镇。全市从事育苗产业的经营主体143个;其中,甜叶菊育苗3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合作社20余家。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缺规划”。近年来,明光西瓜、红薯、草莓等育苗产业“无中生有”,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相关部门和镇村还缺乏足够重视,产业规划引导不足,缺乏“一盘棋”统筹,育苗产业基本仍处于一家一户自由式育苗、松散式发展的状态,老百姓“跟风育苗”现象比较突出,看到别人育苗挣了钱,自己也跟着“育”,缺乏对市场走势的精准判断,容易出现“育”“种”失衡、“苗贱伤农”现象。

(二)育苗生产“缺用工”。当前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者多是“38”“61”“99”等妇女、儿童和老人,而育苗产业主要是季节性临时用工,用工量大、且时间集中。如甜叶菊从当年12月初开始育苗,到次年5月中旬结束,持续时间5个月左右。一个500亩育苗基地,平均每天用工200人,所在乡镇常常难以满足用工需求,要从周边邻县、邻镇雇工,既有不确定性,也增加了人工成本。

(三)规模经营“缺资金”。育苗产业投入主要为肥料、农药、土地承包费、机械费、保温设施、种子等,据测算,亩均成本在2万元左右,50亩标准化、工厂化、专业化的育苗基地每年需投入上百万元。个体农户普遍缺少资金,一些“无抵押、难担保、有产业”的育苗农户只能“小打小敲”,发展后劲明显不足,难以做大产业、形成规模效益。

(四)风险叠加“缺保障”。一是自然灾害风险,我市处于江淮分水岭丘陵地段,易涝易旱,且现行保险产品针对性不够,如遇到冰雹、重大病虫害暴发等严重自然灾害,农业保险赔付补偿不抵损失,经营风险较大。二是市场风险,育苗农户大多“重生产、轻销售”,对市场供求信息了解不够,市场销售渠道单一,市场价格不稳定,定价受制于人,常有低价位导致亏本。

三、对策建议

(一)增强规划引领力。一个好产业,就是一条致富路。要坚持全市“一盘棋”,围绕打造集“育苗、种植、采收、加工、储存、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立足明光育苗产业实际,结合“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加快制定明光市育苗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户+育苗基地”模式,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抱团发展,让育苗产业发展有势头、集体经济有奔头、增收致富有盼头。

(二)增强政策推动力。当前西瓜、红薯、草莓等育苗产业仍处于壮大成势阶段,需要“扶上马送一程”。农业农村、财政、水利等部门要加大对育苗产业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制定更加有力的育苗价格补贴和优秀育苗企业奖补等政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育苗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人社部门要帮助解决阶段性用工难题,发展壮大育苗产业经纪人队伍,推动育苗农户更好对接市场,提升育苗经济综合效益。

(三)增强科技支撑力。大力实施“科技育苗”工程,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对接平台,引导育苗大户与安农大皖东试验站、南京林业大学等开展对接合作,提供绿色种植技术、农资配送等现代农业服务,为种植户把好种苗质量关。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和乡镇街道要注重人才培养,通过合作社等定期举办技能培训班,及时更新学习内容,加强育苗技术培训。

(四)增强特色竞争力。加强行业话语权,制定甜叶菊等育苗技术流程标准,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区域农产品特色品牌,促进育苗产业快速发展,打响明光“育苗之乡”品牌。从专业技术扩展到经营理念,通过示范展示、以老带新等形式,不断拓展电商销售渠道,带动农户积极主动融入市场化运营大潮中来,推动育苗农户更好对接市场、节本增效,不断提升育苗经济综合效益。(瑚艳青)

相关知识

“小种苗”孕育“大产业” ——关于明光市育苗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许宝庆:关于慈利县花卉苗木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三篇)
东营市科学技术协会 专家建议 东营市种苗花卉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调查与探讨
海南热带花卉产业发展调查分析报告
滁州明光市花店鲜花推荐,明光市10大花店排名
安徽明光:花卉产业绽放“美丽经济”
颜述:生态产业激活美丽经济——我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花卉产业 大有可为——关于临洮县发展花卉产业的调查与分析
绪刚说事:周至县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情况

网址: “小种苗”孕育“大产业” ——关于明光市育苗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5184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想要培育出优质梨树苗木?必看的繁
下一篇: 世园会百蔬园:130多种蔬菜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