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醉面,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深冬,行走在太白山间,山麓披着暮色,撒着飞雪,一树树古松傲然立于群峰之上。这山是线条,树是笔触,好一幅雪后江山图跃然于眼前。太白的冬,每一处都充满了诗意和画意,每一处都在讲述着生态保护带来的美好,描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1965年9月,在秦岭主峰太白山,建立了陕西省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此,秦岭海拔最高、生态功能最完整的生态空间率先进入了保护地体系,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也由此进入了新阶段——片区保护阶段。
2023年10月,太白山可持续发展指数发布会成功举办。这座自古以来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的巍峨山脉也随之受到更多的关注。近年来,为实现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并重,太白山景区不断进行尝试,厚植发展亮丽底色,努力打造旅游可持续发展新名片。
中华名山太白山,不但风景旖旎,生物多样,意境深远,更是一处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山岳型自然风景区。太白山儒、释、道文化相融共生。太白山位列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一洞天,被称为“玄德洞天”。拔仙绝顶是姜子牙点将封神之地,鬼谷子洞是鬼谷子修炼隐居之所,太白鸟道是李白从蜀进京的栈道,拜仙台是苏轼长跪三天为民祈雨的历史遗迹,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于右任等历代诗词名家曾为太白山赋诗吟咏,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华美篇章。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儒张载也是在太白山下创立形成关学思想。
走进先贤故里,赓续“四为”精神。近年来,太白山旅游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耕文化沃土,全力打造太白山文化IP,建成了以君子“六艺”为主题的文、旅、体综合的研学体验基地——六艺坊。大儒张载,铮铮风骨。六艺坊以北宋关学创始人张载讲学为蓝本,以君子“六艺”为主题,融文化展览与沉浸式体验为一体,让来客享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
依托良好生态 提升文旅体验
资源够好,利用要巧。守护青山,绿色发展。在太白山,良好的生态资源成为涌动的发展动能。
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太白山旅游区先后举办了“种下一棵树 守护绿色秦岭”亲自植树活动、“保护大秦岭 爱护太白山”环保主题日活动启动仪式、“走进大秦岭 泼墨太白山”全国书画名家走进太白山等活动,进一步打造太白山IP,太白山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热度、旺度不断攀升。
近年来,太白山旅游区坚持以大项目带动,相继建成多家温泉酒店,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温泉产业群,累计投资百亿余元,实施基础设施、旅游产业、服务配套等重大项目160多个,多家知名品牌企业先后落户。依托民俗文化和特色农业产业,建成了精品民宿、汤峪村农家客栈集中区、千亩猕猴桃采摘园等乡村旅游集中服务区4个,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农家乐、渔家乐380户,同时改造提升“太白山之眼”音乐喷泉,成功将太白山旅游区创建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以“生态美”换来“百姓富”,在太白山,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旅游并行不悖、反而相得益彰。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立足太白山,放眼大秦岭,从红色热土到绿水青山,从精品打造到特色开发,当前,太白山旅游区已形成山水休闲、温泉康养、红色研学、美丽乡村、民俗体验等多种新业态蓬勃发展的模式。在太白山下这片富饶神奇的土地上,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相关知识
武汉木兰生态文化旅游区 郊野公园 杜鹃花海 幽谷美景 浪漫山水
喜迎二十大 书写新篇章——花凉中学团委组织开展毛笔书法比赛活动【手机版】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罗定市围底镇以文旅产业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鹤壁市鹤山区:山水生态新鹤山 绿意盎然园林城
广西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试点工程走笔
阿克苏河流域“山水工程”生态效益显现
【“三夏”进行时】 碳氢生态技术开启农业生产新篇章
蝶变·奋进百强这一年丨绿色生态亮底色 文旅融合促振兴⑤
久别重逢的生态之美
近年来广西多措并举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网址: 太白山旅游区:依托大美山水 书写生态经济发展新篇章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5380.html
上一篇: “扶贫花”结出“幸福果”:边麻沟 |
下一篇: 发挥山水生态优势 建设“济南后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