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在如意馆打卡上班的宫廷画师都很厉害
无论什么样的繁花异草、飞禽走兽
一旦被他们“盯上”
便能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纸绢上
排队等待皇帝盖章“点赞”
清乾隆 郎世宁《弘历观画图像轴》(局部)
有一年,江苏常熟画师余穉的十二开《花鸟图》册被乾隆皇帝盖上了一方大大的印章
“乾隆之宝御览”
不过,因为史料没有记载,我们也无从得知乾隆有没有给余穉“升职加薪”。
在清代皇宫中任职的画家有很多,郎世宁、蒋廷锡、余穉等都是其中十分优秀的代表。无独有偶,这几位画家十分热衷花鸟画,绘制方法均以工笔重彩为主。
明代灵动 vs. 清代高清
你喜欢哪种?
花鸟画在北宋时期成为宫廷画院的主要创作题材,自此,皇宫里的花鸟画创作便以迎合皇家气度、帝王喜好为宗旨,追求华丽富贵的艺术效果。而在民间,推崇的则是野逸自然的文人情趣。
与朱耷翻着白眼、简笔画般的小鸟相比,宫廷画家笔下的飞禽确实少了一些个性。
清 朱耷《花鸟山水册》(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虽然宫廷里的画师们受到一定约束,但他们的创作热情却丝毫未减,宫廷花鸟画也因此蓬勃发展。纵观一脉相承的明清两代宫廷花鸟画,可谓名家辈出,各有特色,让我们来选取几位宫廷花鸟画名家画作较量一番。
笔墨技法
吕纪 vs. 蒋廷锡
明代强调水墨,擅长将工笔与写意结合,比如吕纪的这张画,竹上双鸟描摹细致,几枝墨竹则用水墨绘就。
明 吕纪《竹禽图轴》(局部)
清代宫廷花鸟致力于工笔细描,比如蒋廷锡这个册页,雀鸟纤毫毕现,花枝规整雅致。
清 蒋廷锡《花卉图册》(局部)
用色方法
边景昭 vs. 余穉
明代宫廷花鸟画常在鸟、花朵等主要物象上用重彩点染,次要的物象则用冷色系烘托气氛。比如边景昭的《竹鹤图》,双鹤洁白饱满,红顶醒目,竹林却色调清寂,营造出一种超脱人间的仙境之感。
明 边景昭《竹鹤图》
故宫博物院藏
与明代相比,清代宫廷花鸟画多是通幅重彩,色调绚丽,贵气逼人,从余穉《花鸟图》册中便能感觉到。
清 余穉《花鸟图册》十二开(局部)
描绘方法
林良 vs. 郎世宁
明代花鸟画遵循中国画传统,强调情景的叙事性,依据画家主观理解实现物象的人文气质,画面上的禽鸟稚拙生动,自然气息浓郁。比如林良的这幅《灌木集禽图卷》,数鸟呼朋引伴、鸟语莺莺,一派和谐天趣。
明 林良《灌木集禽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随着西洋画师的到来,清代宫廷花鸟画借鉴了西画中光影、明暗、透视等要素,写实程度更高,并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层次空间感。欣赏郎世宁的这幅《花鸟册》会发现,画家用色彩的浓淡来表现花朵和枝叶的阴阳向背,而画中右上部小鸟的姿态显然是取自现实,体现出画家对物像的细致观察,以及忠于自然的写实主义精神。
清 郎世宁《花鸟册》(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简要说来,明代的宫廷花鸟画稚拙自然,具有一定的人文气质,但形似上稍稍逊色。而清代在高清写实上能打满分,不过,太过逼真达到极致后,显得有些呆板,不太灵动。二者孰优孰劣,就要看赏画者自己的喜好了。
想让笔下鸟儿飞
就要“泡”在鸟儿堆
明清宫廷里流传下来的花鸟画值得我们反复欣赏,要知道描绘有生命的禽鸟和花卉并不简单,如果神情动作上稍有不慎,小鸟便会失去活力,变成呆头呆脑的“木头鸟”。飞翔的鸟儿尤其难画,要想画出鸟的灵气,头颈的方向、两个翅膀之间的关系以及爪子曲伸的力度,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
清 余穉《花鸟图》册十二开(局部)
虽然没有确切记载,但从清代画中对珍禽名鸟的高清再现,不难看出当时的宫廷画师们一定没少“泡”在鸟儿身边。据了解,清代宫廷在圆明园、畅春园以及南苑等地设有专门的饲养场,豢养了大量珍禽异兽,想必画家们一定是那里的常客。
清 余穉《花鸟图》册十二开(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创作花鸟画是一项耗费时间的工作,极为考验画家的耐心。像蒋廷锡、余穉等清代画家画的工笔重彩画,虽然一张只有一只鸟、几束花,但从打底稿,到用不同色彩反复施色晕染,少说也要忙活十多个小时。以余穉最有名的这套十二开的《花鸟图》册为例,一个月内能画完就很不错了。
清 余穉《花鸟图》册十二开(局部)
清 余穉《花鸟图》册十二开(局部)
《花鸟图》册
生动的花鸟大课堂
余穉费尽心血的这套《花鸟图》册页,获得了乾隆的喜爱,也因此成为皇帝的私人藏品,不为世人所知。直到200多年后的今天,在故宫博物院的推荐下,这件艺术精品才走出宫墙,进入大众视线。
清 余穉《花鸟图》册十二开(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花鸟图》册页展现了余穉高超的绘画技法,塑形准确生动,施彩工细亮丽,营造了美轮美奂、富丽堂皇的艺术氛围。通过不同禽鸟和花卉的选择搭配,《花鸟图》册呈现了一年十二个月中最美好的景致,寓意和谐吉祥,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虫鸟嬉戏,燕雀私语,观赏《花鸟图》册会让我们感受到鲜活的生命气息,仿佛得到一份来自大自然的从容与和谐。今天,我们来讲讲古代画家喜欢描绘的鸟儿们——“绶带鸟”和“翠鸟”。
绶带鸟
传说绶带鸟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身,是鸟中“神仙眷侣”,在自然界里的它们也是成双成对的出现,很有几分夫妻恩爱的意思。
雄性绶带鸟有着两条丝带般细长的尾羽,纤长柔美、风韵十足,古人看到它长长的尾羽联想到绶带,所以给它取名为“绶带鸟”。绶带是一种长长的丝带子,常用来拴在印纽上,与印章合称“印绶”(象征官职和地位)。人们以“绶带”指代官职,象征官运亨通。
明清时期,绶带鸟逐渐成为长寿的“代言人”,匠人们经常用绶带鸟纹代表长寿,搭配其他纹样组合出许多种吉祥图案,如齐眉祝寿、富贵长寿等。
翠鸟
近水的岸边栖息着一种羽毛青绿色,长着尖尖嘴巴的小鸟,叫做翠鸟。别看它们身材娇小,却是有名的“捕鱼能手”。
关于翠鸟,《古今谭概》中记录了一个翠鸟妈妈为爱子移巢的故事。为了防止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动物吃掉或者被人类捕捉,翠鸟妈妈会先把巢筑在高高的地方。等它们生了蛋,因为害怕蛋从窝里滑下来打破,就又造了一个比较低的新巢。等到小鸟孵出来,唧唧喳喳地要食吃时,翠鸟妈妈又开始担心它们从巢里跌下来摔死,马上又做了一个离地更近的巢。又过了一阵儿,雏鸟长出羽毛,翠鸟妈妈害怕孩子跌落受伤,于是把巢穴筑在了更加低矮的地方。遗憾的是,故事最后,因为巢穴位置太低,小翠鸟被人类抓走了。
故事虽然有几分悲伤,翠鸟妈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却很让人感动。母爱的伟大,值得各位大小童鞋们好好珍重。
想象一下,当《花鸟图》册中双雀齐鸣、蜂舞蝶飞的恬适场景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上,会给你的生活增添怎样一份雅致?
戳下图购买花鸟图系列产品
明代、清代画家的作品,
你更钟爱哪一个?
第30个留言的粉丝赏
芝鹤延年·宫廷御扇一柄
本文作者:苏勇、赵燕
排版:赵燕
责任编辑:张栩菡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走进六百年紫禁城—故宫《石渠宝笈》绘画数字科技展暨西安幸福林带环球港首展即将开幕
周末来故宫赏牡丹 故宫博物院首次迎来花卉展
北京:举办花卉主题展览 万余盆洛阳牡丹故宫斗艳
紫禁城花事
紫禁城杂志
观花鸟鱼虫展览 品宫廷风雅生活
故宫出版
故宫的色彩密码
秋日故宫赏四花
满城春色宫墙柳,春风拂过紫禁城
网址: 故宫暑期·博物学之紫禁城的花鸟世界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54192.html
上一篇: 花卉博物馆(精) |
下一篇: 科普花的博物学,认识植物从花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