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花生抗青枯病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抗性分子标记

花生抗青枯病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抗性分子标记

  由Ralstonia solanacearum E.F.Smith引起的青枯病是我国及一些东南亚国家花生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也是世界范围内花生最重要的细菌性病害。作为一种土传病害,花生青枯病难于以化学方法防治,其他防治方法(如栽培、轮作、生物防治等)效果也非常有限,应用花生品种的抗性是国内外最为经济可行的防治途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花生青枯病的重要疫区(主要在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基本普及了抗病品种的种植,显著降低了由于青枯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但是,目前推广的抗青枯病花生品种的产量水平普遍低于具有相同生态适应性的非抗病品种20%以上,多数品种也存在青枯菌潜伏侵染的危害,而且抗病品种的品质普遍较差,尤其是含油量和油酸含量偏低。由于这些品种缺陷的影响,青枯病区仍然是我国花生生产中产量和效益较低的地区。现有抗病品种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育种中抗源亲本较为单一,遗传基础狭窄,抗性评价的条件要求较高,抗性表现受环境影响较大,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育种进展。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花生青枯病抗性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发掘优良抗源种质,建立抗性的分子标记,对于深化花生乃至其它作物的青枯病抗性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 本研究以栽培种花生2个亚种4个植物学类型(变种)的31份对青枯病具有不同抗性的种质为材料,通过简单序列重复(SSR)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分析了其DNA多样性,并与通过形态和种子品质性状揭示的表型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抗青枯病花生种质之间除存在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外,也存在相对丰富的DNA多样性。所涉及花生种质基于SSR和AFLP多态性的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密枝亚种的龙生型和普通型种质聚为一组,疏枝亚种的珍珠豆型和多粒型聚为另一组,疏枝亚种组的遗传分化相对大于密枝亚种组。结合花生的植物学类型、地理来源和部分人工改良品种的亲缘系谱分析,发现SSR的聚类结果与表型性状的聚类结果更为吻合,与栽培种花生的植物学分类系统、地理来源和亲缘系谱一致;而AFLP的聚类结果与植物学分类系统、地理来源和亲缘系谱存在微小差异,有4个含有密枝亚种亲缘但在分类上属于疏枝亚种的人工育成品种被AFLP方法聚类到密枝亚种组中,说明AFLP技术在检测花生不同亚种问基因组渗透中具有良好作用。感病的高产高油种质中花5号与密枝亚种的普通型及龙生型抗病种质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但与抗性育种中已被广泛利用的密枝亚种抗源种质协抗青、台山三粒肉等差异相对较小。 用抗青枯病花生品种远杂9102与感病品种中花5号和Chico杂交,从F_2代起用单粒传法构建了花生重组近交系群体(RILs)2个,在F_6代按株行混合收获,并   

[关键词]:

花生;抗青枯病种质;植物学形态性状;种子品质性状;SSR;AFLP;遗传多样性;青枯病抗性;分子标记

[文献类型]: 博士论文
[文献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知识

花生抗青枯病种质遗传多样性及抗性分子标记.pdf全文
科学网—花生黄曲霉抗性遗传改良与新品培育获突破
基于SRAP标记的大花蕙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河南农业大学培育出高产、高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农大花108
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分子标记在花卉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杂交水稻金优207的白叶枯病抗性
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抗性遗传、抗性基因精细定位及表达分析
花生青枯病及防治
非洲菊和彩叶芋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鉴定和抗白粉病分子标记

网址: 花生抗青枯病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抗性分子标记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5607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宁大陈剑平/羊健团队在小麦黄花叶
下一篇: 第八章 抗逆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