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楚秀丽
玉兰花开的当下,上海植物园2017年引种的5株宝华玉兰(Yulaniazenii),正盛开在木兰园。宝华玉兰为中国特有植物,现存数量稀少(成年野生植株22株),堪比植物界大熊猫。其成年植株,树干高大挺拔,花早春绽放,花型典雅、花香馥郁,不仅是珍贵的园林观赏树种,花果还可入药。
宝华玉兰正在绽放
生物学特性和濒危评估
宝华玉兰为木兰科玉兰亚属植物,树皮灰白色,嫩枝绿色、老枝紫色。先花后叶,2~3月开花,花被片多9片、少6、7、8和10片、匙形、卷或微卷,花被片上部白色或淡紫、中部以下及脉纹玫红或紫色,聚合蓇葖果9~10月成熟。
宝华玉兰花朵正面与侧面
自然种群分布范围极其狭窄,仅分布于江苏省句容市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我国特有珍稀树种。早在1991年,《中国植物红皮书》已将其定为II级保护植物,至最初(1999版第一批)以及最新版(2021版)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将其列为国家II级保护植物,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中均为极危(CR)物种。
分类地位
1933年,我国著名的树木学家郑万钧先生发现、鉴定命名。据记载,宝华玉兰是木兰科独特的物种,在世上已芬芳数万年,对木兰科植物的分类研究具重要的意义。为确定其分类地位,近年来,众多学者运用形态、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对玉兰亚属的分组问题进行探讨,Dandy最早将宝华玉兰分在木兰属玉兰亚属玉兰组,该结论被大多数学者广泛接受和采用,也是现代玉兰亚属亲缘关系和种类鉴别、系统分类的基础;目前学者基于形态学、孢粉学、SSR分子标记和全基因组测序,将宝华玉兰分在玉兰(Yulania denudata)组或望春玉兰(Yulania biondii)组。
望春玉兰
宝华玉兰
地理分布和资源现状
该树种为典型的极小种群植物,自然零星分布于江苏省句容市境内的宝华山森林公园,此地处宁镇山脉中段,山体东西走向,海拔437.2米,峰低坡缓,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为1018.6毫米,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日照时数2116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29天。立地土层较厚,微酸性棕色土壤。
位于宝华山的宝华玉兰野生植株
此区森林群落类型主要有常绿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及由人工林演替而来的竹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油茶混交林等。为了保护珍稀濒危的宝华玉兰,1984年建立了面积为34平方千米的江苏省句容宝华山自然保护区,1996年改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宝华山的宝华玉兰
有资料显示,1984年建宝华山自然保护区时,仅统计到宝华玉兰13株。1999年对宝华山自然保护区的宝华玉兰的调查结果显示,成年个体有34株,成年植株主要分布在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锅底洼、将军洞和小山头。锅底洼分布的植株,树高超过10米,最大树龄超过100年,开花结实,与毛竹、紫楠、野核桃、枫香等伴生,但林下岩石裸露,未见其幼苗。
据近年资料记载,其天然野生成年个体仅18株。2021年10月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工作人员开展的调查,发现了22株天然种群野生成年个体,落叶阔叶林下也发现有宝华玉兰幼树。
濒危原因
致使植物处于受威胁地位或导致植物灭绝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内部因素,指植物自身生存能力的缺陷,即植物在长期进化适应中逐渐形成的不利于自身发展繁衍的因素,包括遗传力、生殖力、生活力、适应力的衰竭。种群内遗传多样性低,有性繁殖过程出现障碍(如花粉败育、胚囊或胚珠败育,传粉不成功以及近交衰退等),以及种子萌发或幼苗建成困难都可能引起植物濒危。由这一因素导致植物灭绝一般在没有外力干扰条件下,可与植物新种产生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二是外部因素,即外界条件给植物生长发育造成的压力或胁迫,形成不利于植物发展和繁衍的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自然灾害是多种自然力和自然过程在短时间内集聚暴发所致的灾害,如天文、气象、地质、生物等造成的毁灭性灾害。这里的人为灾害是人类活动致使植物生存受到威胁的灾害,如过度采伐、采收及人为火灾等直接灾害。还有一些由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灾害或环境灾害,如由工业污染引起的酸雨,核物质泄露、温室效应等。
而宝华玉兰,尽管其成年植株一般5~7年即可开花结实,但早期结实率较低,且易受气候影响,大小年现象严重,通常干旱年份果实较少。分布区天然林林下,林地潮湿,聚合果成熟落地后,种子往往随整个聚合果同时腐烂,难以发芽。同时,宝华玉兰对生长微环境要求较为苛刻,动物取食后排出的未消化的种子只有落在适宜的土壤环境中才能发芽成苗。因此,刘玉壶等调查发现,林下多是腐烂的聚合果和不发芽的种子,极少见幼苗。此外,由于靠近公路和竹楼景区,人为干扰较大,早期,部分宝华玉兰植株甚至遭到砍伐。
资源保护和开发
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等,这方面需要考虑如何对已经变小的种群进行妥善保护,比如濒危植物种群的动态监测和遗传多样性保护;或者考虑如何减轻或扭转胁迫濒危物种续存的环境生态因子,比如尽可能人为干与造成种群逐渐缩小的生态环境或人为过程;二是迁地保护,包括濒危植物的引种培育、引种地适生性驯化、建立迁地保护阵地,以及引种回归等方面的保护工作。
宝华玉兰的原生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但是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旅游风景区对游客开放,所以应制止人为活动对其生存环境的过渡干扰,保护宝华玉兰的适生生境。2020年11月和2021年2月,上海植物园科研人员联合南京林业大学,在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协助下,进行了野生植株分布点的实地考察发现,管委会基本对所有的植株均进行了立地加固和栽植地被植物护坡等保护措施,树体下方进行树冠范围加装护栏保护;但宝华玉兰的生长生境为宝华山的北坡丘陵地带,阔叶林林分郁闭度较大,透光度较差,该环境下生长的幼树长成大树极为困难,严重影响宝华玉兰的天然更新;实地考察还发现,宝华玉兰植株生长坡地生境条件较差,植株下方立地表土碎石成分占比较大,亦影响宝华玉兰种子的正常自然萌发。
早期开展了一定的迁地引种,多地曾尝试宝华玉兰的引种栽培迁地保育,如江苏植物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植物园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等单位。但是规模均较小,并未打造宝华玉兰的迁地保护阵地。位于句容市的江苏省宝华玉兰良种基地,加强了宝华玉兰的人工繁育,推进了其资源开发。
保护研究及设想
宝华玉兰资源珍贵,对其开展保护研究势在必行。针对宝华玉兰的保护现状,加强就地保护,警醒当地居民和游客的保护意识,携手共同践行保护责任。同时,开展迁地等综合保护。迁地保护研究,收集种质资源时需结合遗传结构进行合理取样,既做到保护资源,又能够丰富其遗传多样性。此外,需要进一步开展宝华玉兰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根据宝华玉兰自然生长发育规律,结合生长生态微环境条件,制订科学保护措施和方法,应积极创造适宜宝华玉兰生长条件促进其原地萌发,人工协助促进天然更新,逐步扩大天然种群规模。
上海植物园自早期引种5株宝华玉兰,一直关注其资源现状,为进一步做好宝华玉兰的迁地保护和回归引种,由上海植物园牵头,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和江苏省镇江句容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参与,在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项目资助下,共同开展“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宝华玉兰综合保护”研究,预通过项目实施,建立宝华玉兰迁地保护示范点,最终实现回归引种,以达到有效保护该物种的目的。
上海植物园,自1974年建园以来,一直注重木兰科植物的引种、收集、保存等相关工作。目前已收集保存木兰科植物8属200多种(含品种),包括宝华玉兰、天目玉兰(Yulania amoena)、峨眉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omeiensis)等珍稀濒危植物。近年来,已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多项木兰科植物相关课题资助,在引种、栽培、繁育、选育及园林推广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期将继续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出发点,加强珍稀濒危植物引种保育研究。
图:楚秀丽
审核:龚睿
消息来源:公众号“上海植物园”
参考文献
[1] 刘玉壶, 罗献瑞,吴容芬, 等.中国植物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6, 30(1):133.
[2] 张光富. 中国特有珍稀植物-宝华玉兰[J]. 大自然, 2007,(6): 45-47.
[3] 方寅. 江苏树木大观[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1-72.
[4] 张明, 唐明茂, 杜晓祥. 句容宝华山古树名木资源调查[J].江苏林业科技, 2005, 32(2):28-29.
[5] 张建国. 宝华玉兰[J]. 百科知识, 2010, (01,下):23.
[6] 方大凤, 张昌贵, 康永样, 等. 陕西关中地区木兰属植物品种分类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 2015, 42(3): 29-34.
[7] 闫双喜, 赵天榜, 刘国彦, 等. 河南木兰属玉兰亚属植物数量分类的研究[J]. 河南林业科技,1998, (4): 6-11.
[8] 傅大立, 赵天榜, 孙卫邦, 等. 关于木兰属玉兰亚属分组问题的研究[J]. 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9, (2): 24-29.
[9] 赵东欣, 傅大立, 赵天榜. 玉兰属35种植物分类特征性状排序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36): 11811-11813.
[10] 赵天榜, 任志锋, 田国行. 世界玉兰属植物种质资源志[M].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13.
[11]Li Y F, Sylvester S P, Li M, et al. The complete plastid genome of Magnoliazenii and genetic comparison to Magnoliaceae species[J]. Molecules, 2019,24(2), 261.
[12] 王剑伟,张光富,陈会艳. 特有珍稀植物宝华玉兰种群分布格局和群落特征[J]. 广西植物, 2008, 28(4): 489-494.
本次转载已获得上海植物园同意,文章版权仍归上海植物园所有,如需二次转载,请务必获得上海植物园同意。
相关知识
“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宝华玉兰保护生物学研究”研讨会在上海植物园成功举行
推广珍稀濒危植物在城市落户,保育团队为宝华玉兰寻找新家
快看!中国特有!“绽放”镇江~
BGjournal 2024首期刊载宝华玉兰保护案例——上海植物园积极履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
倍加呵护珍稀濒危植物
人民日报 | 倍加呵护珍稀濒危植物
珍稀濒危植物赏析
全球珍稀濒危植物红花玉兰低海拔成活开花
华南国家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走进广州市人民公园
珍稀濒危植物东兴金花茶引种驯化研究
网址: 宝华玉兰: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58409.html
上一篇: 保护大自然保护绿色植物建议书(精 |
下一篇: 世界环境日题记:玉兰宣百态,红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