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COP15

COP15

COP15大会上海云展馆分为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情况、上海城市生态空间、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长江河口生态系统保护、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2025年上海生态环境展望六大板块。今天,我们走进第三个板块——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01

野生动植物资源

Wild animal and plant resources

根据历次调查数据,上海分布有原生植物8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7种。上海记录陆生野生动物570余种,其中鸟类就达到507种,是野生动物资源的主体。上海地区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海的滩涂湿地,其中有小灵猫、白头鹤、东方白鹳、黑脸琵鹭、遗鸥、小青脚鹬、勺嘴鹬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1种;貉、拉步甲、小天鹅、大滨鹬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9种;地方重点保护动物46种,属于《中日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协定》的鸟类185种,属于《中澳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协定》的鸟类56种。

02

栖息地修复和重引入项目

Habitat restoration and reintroduction project

近年来,国家以及上海地方累计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恢复及生态系统修复投入达到了近20亿元,重点组织实施了上海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青西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促进了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同时,为了恢复上海曾经有广泛分布的珍稀濒危物种,提高生物多样性,还开展了一系列重引入项目。

麋鹿重引入项目

根据史料和化石考察结果,野生麋鹿多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上海也是野生麋鹿最后的灭绝地区之一,在上海重引入麋鹿不仅可以保护、扩大麋鹿种群,增加麋鹿遗传多样性,还能使麋鹿逐渐适应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在上海成功放归大自然积累经验、创造条件。目前,麋鹿已重新引入了上海崇明,初步建立了人工半野放种群。

扬子鳄重引入项目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爬行动物,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地区,但由于人为、环境因素,野外种群情况不容乐观。为改善扬子鳄野外种群稀少的窘境,在2007年、2015年,在多方单位合作下,两次将共计12条扬子鳄重引入了东滩湿地公园区域内。目的在于使得扬子鳄在东滩能够建立一个有效的、长期生存的野生种群,使得国内现有扬子鳄种群扩展到更大的地区,增强其种群的生存能力。引入的14年间,在充足的食源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中,扬子鳄在东滩生长繁育情况良好,每年进行繁殖。现阶段,东滩湿地公园栖息地内成年扬子鳄个体保守估计20余条。

·

獐重引入项目

獐是东亚地区特有动物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上海就有獐的分布。100年前上海市郊、青浦及奉贤等地獐的数量也很多,但受到自然环境变化,特别是人为开发活动的影响,上海地区的獐于20世纪初消失。21世纪初,上海的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做出了一个前瞻性的决定,于2006年开始进行獐的重引入,在松江叶榭、浦东金海公园建立了人工种群,并逐步释放到野外,开创了国内大型哺乳动物重引入城市地区的先例。目前在上海,南汇东滩、滨江森林公园都可以看到獐的野生个体。

03

城市生境花园

Urban habitat garden

·

点击解锁生境花园的“秘密”

生境花园的概念:将“生境”与“花园”融合在一起,打造“具有栖息地功能的花园”,也就是既能够提供生物生存环境,又兼具观赏、休憩和户外活动的花园。

生境花园的五大原则:使用本土植物、杜绝外来入侵植物、丰富植物群落(乔灌草)、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辅助的食物、水源或庇护所。

生境花园的目标:营造充满生机的绿色空间,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典范。

点击下方图片中的小鸟就能听到好听的鸟鸣!

(建议调大音量享受!更多鸟鸣音频可扫描文末二维码进入COP15上海馆搜索~)

·

04

“一江一河”贯通

Connection of the Huangpu River and Suzhou Creek

黄浦江两岸贯通

这里是曾经创造了无数“工业之最”,被称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的杨浦滨江,从秦皇岛路到复兴岛短短5.5公里岸线,曾密布造船发电纺织水厂等几十家工厂,“还江于民”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改造,保留沿江近7万平方米工业建筑和遗存,与近20万平方米公共绿地交融,形成了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的独特风貌。

点击视频观看

苏州河两岸贯通

黄浦江45公里贯通开放之后,已经成为上海市民生活家园的苏州河两岸贯通,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期盼。2019年7月,市政府成立“一江一河”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黄浦江、苏州河两岸贯通开放工作。截至目前,除个别区段和点位外,苏州河两岸42公里滨水岸线,已基本实现贯通开放。

点击视频观看

05

水生态监测

Water Ecology Monitoring

“十三五”期间,上海市针对长江口、黄浦江、苏州河、淀山湖等主要水体,试点开展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鱼类等水生生态专项调查与监测工作。结果显示,主要水体水生生态总体呈改善趋势。

“十四五”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向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上海市稳步实现全球卓越城市和生态之城建设目标的重要阶段。根据生态环境部“三水统筹、生态优先”的总体要求,上海市正在探索水环境管理目标由单一的“水质达标”向“水质+生态因子”综合目标的转变,并正在开展水生态分区分类评价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河湖水生态修复等试点工作,下一步将结合试点工作逐步完善水生态工作基础,逐步形成全市水生态监测网络,建立符合上海市流域特征的水生态监测评估体系,提升水生态保护和监管能力。

点击图片跳转阅读绘本

部分图片、视频来源: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杨浦区委宣传部

相关阅读

COP15 | 上海云展馆开放啦!

COP15 | 上海云展馆(一):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情况

COP15 | 上海云展馆(二):上海城市生态空间(内附一大波美图)

更多精彩,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文后的“阅读原文”,线上参观上海馆!

编辑:王晨羽

相关知识

COP15我们在行动
【聚焦cop15】肯德基成为COP15大会西式餐饮服务供应商
肯德基成为COP15大会西式餐饮服务供应商
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植物医生积极参与COP15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COP15大会云南种花活动最新消息
COP15第二阶段会议召开,植物医生探索新时代企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十八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COP15插花花艺师技能竞赛在昆举行
生物多样性保护丨2021“COP15”将在昆明举办 生态文明成为大会主题
云南省第十八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COP15插花花艺师技能竞赛决赛在昆举行
喜迎国庆、COP15,昆明百组立体花坛惊艳亮相

网址: COP15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5951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EOD模式下定边县花马池盐湖片区
下一篇: 第50个地球日·自然资源采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