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质地过砂或过黏均不利于作物生长,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不同作物要求的土壤条件有较大的差异,如花生、西瓜喜温,适宜在砂质土壤上种植,这是由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在我国现有耕地中,因耕层过砂或过黏需要改良的面积有0.067亿~0.133亿hm2,土壤耕层过砂或过黏、夹砂夹黏、通体砂、通体黏等土体构型均不能满足作物对水、肥、气、热协调供应的需要,需加以改良。其改良途径和措施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循序渐进地进行。
土壤质地过砂或过黏均不利于作物生长,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不同作物要求的土壤条件有较大的差异,如花生、西瓜喜温,适宜在砂质土壤上种植,这是由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在我国现有耕地中,因耕层过砂或过黏需要改良的面积有0.067亿~0.133亿hm2,土壤耕层过砂或过黏、夹砂夹黏、通体砂、通体黏等土体构型均不能满足作物对水、肥、气、热协调供应的需要,需加以改良。其改良途径和措施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循序渐进地进行。
如果在砂地附近有黏土、胶泥土、河泥,可采用搬黏掺砂的办法;黏土地附近有砂土、河砂者可采取搬砂压淤的办法,逐年客土改良,使之达到三泥七砂或四泥六砂的壤土质地范围。但这种方法工程量大,造价高,不适于进行大面积的土壤质地改良。
即通过翻淤压砂或翻砂压淤,如果砂土表层下不深处有淤泥层,黏土表层下不深处有砂土层,可采用深翻或。大揭盖。将砂、黏土层翻至表层,经耕、耙使上下砂黏掺混,改变其土质。一般冲积平原地区的土壤母质多具有不同的层次,可采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表层土壤质地改良。但要求上下层土壤质地差异明显,且下伏土层不能过深般不宜超过50cm,埋藏过深,使得翻压难度过大而难以进行。
黄河或洪水中往往携带大量的泥沙沉积物,水流的速度不同,沉淀下来的颗粒组成也不同。我国黄河两岸的群众根据这个原理,常用来改良土壤质地,其方法是引富含泥沙的黄河水或洪水,将田间畦口开低,加快流速,则沉积物中砂粒较多,可以淤砂以改良黏质土壤如果将田间畦口抬高,减慢洪水流速,则沉积物中沉积的细颗粒较多,可以达到改良砂质土壤的作用。每次漫砂漫淤不能超过10cm,逐年进行,可使大面积的砂地或黏土得到改良。这种把洪水有控制地引人农田,使淤泥沉积于砂土表层,既可增厚土层,改良质地,又能肥沃土壤,是冲蚀地表的肥土,含养料丰富。
土壤质地的不良生产性状不仅仅在于其颗粒组成,也与不同质地的土壤结构状况有关。通过改变不同质地土壤的结构,往往可以消除质地的不良生产性状。黏质土通过改良其结构状况也可以改变其生产性状。
大量施用有机肥不仅能增加土壤中的养分,而且能改善过砂或过黏土壤的不良性质,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因为有机肥施人土壤中形成腐殖质,可增加砂土的黏结性和团聚性,降低黏土的黏结性,促进土壤中团粒结构的形成。因此,施用有机肥对砂土或黏土都有改良作用,它是一种常用的改良措施,其改良效果黏土大于砂土,因为腐殖质在黏土中容易累积,而在砂土中容易分解的缘故。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只是改变了土壤质地的不良性状,并没有改变矿质土壤颗粒的组成,所以,土壤质地类型不会发生改变。在过砂或过黏不良质地的土壤上种植耐瘠薄的草本植物,特别是种植豆科绿肥如沙打旺、草木樨,翻人土中,既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也可改善土壤质地。
大面积的砂土或黏土短期内难以有效改变其质地状况,必须因地制宜,从选择优势作物、耕作和综合治理着手进行改良。如对于砂土,首先营造防护林,种树种草,防风固沙其次选择宜种作物(喜温耐旱作物)三是加强管理,如采取平畦宽垄、种子深播、播后镇压、早施肥、勤施肥、勤浇水、水肥少量多次等措施。对大面积黏质土,根据水源条件种植水稻或水旱轮作,都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土壤改良,是指运用土壤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排除或防治影响农作物生育和引起土壤退化等不利因素,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作物创造良好土壤环境条件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的统称。
基本措施①土壤水利改良,如建立农田排灌工程,调节地下水位,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排除和防止沼泽化和盐碱化;
②土壤工程改良,如运用平整土地,兴修梯田,引洪漫淤等工程措施,改良土壤条件;
③土壤生物改良,运用各种生物途径(如种植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以提高土壤肥力,或营造防护林防治水土流失等;
④土壤耕作改良,通过改进耕作方法改良土壤条件;
⑤土壤化学改良,如施用化肥和各种土壤改良剂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消除土壤污染等。
土壤改良工作一般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逐步实施,以达到有效地改善土壤生产性状和环境条件的目的。
土壤改良过程共分两个阶段:
①保土阶段,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容许流失量范围内。如果土壤流失量得不到控制,土壤改良亦无法进行。对于耕作土壤,首先要进行农田基本建设。
②改土阶段。其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改土措施主要是种植豆科绿肥或多施农家肥。当土壤过砂或过黏时,可采用砂黏互掺的办法。中国南方的酸性红黄壤地区的侵蚀土壤磷素很缺,种植绿肥作物改土时必须施用磷肥。
用化学改良剂改变土壤酸性或碱性的一种措施称为土壤化学改良。常用的化学改良剂有石灰、石膏、磷石膏、氯化钙、硫酸亚铁、腐殖酸钙等,视土壤的性质而择用。如对碱化土壤需施用石膏、磷石膏等以钙离子交换出土壤胶体表面的钠离子,降低土壤的PH值。对酸性土壤,则需施用石灰性物质。化学改良必须结合水利、农业等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采取相应的农业、水利、生物等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的过程称为土壤物理改良。具体措施有:适时耕作,增施有机肥,改良贫瘠土壤;客土、漫沙、漫淤等,改良过砂过黏土壤;平整土地;设立灌、排渠系,排水洗盐、种稻洗盐等,改良盐碱土;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设立沙障、固定流沙,改良风沙土等。
运用土壤学、农业生物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排除或防治影响农作物生育和引起土壤退化等不利因素,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的统称。
基本途径(1)水利土壤改良,如建立农田排灌工程,调节地下水位,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排除和防止沼泽地和盐碱化;
(2)工程土壤改良,如运用平整土地,兴修梯田,引洪漫淤等工程措施改良土壤条件;
(3)生物土壤改良,用各种生物途径种植绿肥、牧羊增加土壤有机质以提高土壤肥力或营造防护林等;
(4)耕作土壤改良,改进耕作方法,改良土壤条件;
(5)化学土壤改良,如施用化肥和各种土壤改良剂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等。
土壤改良技术主要包括土壤结构改良、盐碱地改良、酸化土壤改良、土壤科学耕作和治理土壤污染。
土壤结构改良是通过施用天然土壤改良剂(如腐殖酸类、纤维素类、沼渣等)和人工土壤改良剂(如聚乙烯醇、聚丙烯腈等)来促进土壤团粒的形成,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肥力和固定表土,保护土壤耕层,防止水土流失。
盐碱地改良,主要是通过脱盐剂技术盐碱土区旱田的井灌技术、生物改良技术进行土壤改良。
酸化土壤改良是控制废气二氧化碳的排放,制止酸雨发展或对已经酸化的土壤添加碳酸钠、硝石灰等土壤改良剂来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
采用免耕技术、深松技术来解决由于耕作方法不当造成的土壤板结和退化问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是采取生物措施和改良措施将土壤中的重金属萃取出来,富集并搬运到植物的可收割部分或向受污染的土壤投放改良剂,使重金属发生氧化、还原、沉淀、吸附、抑制和拮抗作用。
又称土壤调理剂(soil conditioner)。
凡主要用于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使其更适宜于植物生长,而不是主要提供植物养分的物料,都称为土壤改良剂。 例如施石灰用来调整酸性土壤的pH值,施石膏用来抑制土壤中的Na+,HCO3-、和CO32-等离子,施用有益微生物来提高土壤生物活性等。但由于改良土壤结构的物料量大面广,所以习惯上人们把土壤结构改良剂与土壤改良剂等同起来。
(1)矿物类,主要有泥炭、褐煤、风化煤、石灰、石膏、蛭石、膨润土、沸石、珍珠岩和海泡石等;
(2)天然和半合成水溶性高分子类,主要有秸秆类、多糖类物料、纤维素物料、木质素物料和树脂胶物质;
(3)人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有聚丙烯酸类、醋酸乙烯马来酸类和聚乙烯醇类;
(4)有益微生物制剂类等。
相关知识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的方法
花园土壤改良方法
土壤改良方法
土壤改良的方法
化学土壤改良(关于化学土壤改良介绍)
园林绿化土壤改良应用松土促根土壤改良技术
种植土壤改良步骤
土壤改良最简单方法(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的方法 土壤改良方法
花园土壤改良方法有哪些
网址: 土壤改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60664.html
上一篇: 土壤改良,必须解决这六大问题!很 |
下一篇: 土壤改良的方法有哪些 土壤改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