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峰街道清水河村位于宝峰工业园区腹地,毗邻国际花卉物流中心,村域面积6.7平方公里,辖1个自然村271户783人。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党员48人。
近年来,宝峰街道清水河村党总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区位优势,依托“一县一业”花卉优势产业发展机遇,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积极拓展村企合作,引入博士专家科研团队示范引领,不断丰富发展思维,以点连线、以线促面,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月季村”,党建引领美丽村庄建设取得明显实效,党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攀升。
1
强班子,真抓实干夯实产业发展之“基”
以强班子聚合力为目标,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力、组织力、号召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组织高位统筹。把配齐配强村级班子放在突出位置,加强组织建设,始终按照“月例会、季考核、年总结”的要求,加强对班子队伍的考核和研判,定制度定标准严管理,实时对不适应不胜任的班子进行调整和优化,选拔有魄力有担当干部,进一步将党组织夯实建强。
班子选优配强。清水河村从“两委”入手,进一步优化结构,班子成员实现合理搭配。通过采取“优胜劣汰”选拔机制,调整了因年龄或学历不符合发展的班子成员;择优选配实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充分利用后备干部培养成效,从青年人才党支部中选配优秀党员任党总支副书记;村“两委”学历得到提升,其中大专学历成员2名。
强化“领头雁”建设。在2021年村“两委”选举换届中,及时调整村党总支书记,把勇于开拓进取、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人推选为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配强村级党组织领头雁,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
找路子,创新思路探索产业发展之“源”
以晋宁区“一县一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为契机,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以党总支书记为法人,注册昆明万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因地制宜深挖本地资源优势促发展。
抓核心,整合资源谋发展。2020年,清水河村充分利用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整合集体闲置土地4亩,建成鲜切花交易中心,与相邻500米处的国际花卉物流中心相辅相成,共同撬动晋宁区花卉市场的发展,助推村庄繁荣。
转模式,培育龙头企业强发展。改变以往传统花卉种植模式,引入省农科院李淑斌博士艾蔷薇团队,以月季种苗研发基地为依托打造“一村一品”。以月季文化为主题实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1500余平方米,将清水河建设为独具特色的“中国月季村”,打造“月季”品牌,提升村庄知名度。
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企合作模式,由企业牵头整合村集体和农户散小弱的土地,作为“月季”研发基地加强种苗培育。村民以土地“入股”方式与企业搭建合作平台,转变原有“玫瑰”“多肉”种植模式,以“月季”种植为主,企业供应农民种苗并负责指导授粉、病虫害防治等科学技术及终端市场销售,突破传统花卉种植的技术短板和市场瓶颈,企业在种花的同时输出种子和技术,引导花农从“数量种植”到“质量种植”,力求实现企业辅农,科技富农。
拓渠道,村企共建同发展。村党组织牵头,流转村内土地184亩,作为艾蔷薇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月季种苗研发基地,支持企业开展月季种苗研发、推广种植、销售和人才培训培育;通过打造“月季村”美丽乡村品牌,以村庄社会治理成效为契机,以万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深度开发农旅观光餐饮民俗资源,发展第三产业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一产”科技引领、“二产”培育带动、“三产”业态反哺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农民、企业和集体共赢共发展。
目前,村民依托“月季村”美丽乡村品牌已开办4家特色餐饮小吃店。今年3月,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记住乡愁》栏目走进清水河,用镜头记录清水河村鲜花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变化。
3
聚人才,科技赋能强化产业发展之“本”
清水河村投入资金250万元改建集体经济发展中心、科技小院、乡村振兴实验室等“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给省农科院博士作为科技研究室及科技交流平台。
示范带动引人才。以科技小院、乡村振兴实验室为依托,建立从事农业花卉研究专家、学者“博士服务站”,吸引“科技兴农”服务团秘书处、商务部援外培训基地等机构落户,释放强大人才“虹吸效应”,打通农民实现科学种植“最后一公里”,全力推动科技兴农。
开列清单建体系。依村制定需求清单,一一对应人才服务清单定方向、定专业、定产业选派人才。按照“人岗相适”原则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公开招聘“乡村振兴专员”到村指导、参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在“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中,结合清水河“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项目,选聘“乡村振兴”型人才到村结对帮扶,精准有效开展指导服务,通过推行“人才+支部”“人才+企业”等模式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支撑作用。
搭建平台育能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施,开设“农民业校”分校,紧扣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培训,开办花卉病虫害防治、花卉种植技术等产业性培训班,按照菜单式点菜配餐,科学设置课程,“理论培训+实地参观”相结合,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着力于培养一批乡村创业能手和致富能手“新农人”。
4
育文化,凝聚民心涵养产业发展之“魂”
以社会治理为抓手,全面推行“刹歪风、治陋习、树新风”系列活动。
“三治”联动,邻里和谐人心聚。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为保障,全面提升村庄治理能力。健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村级调解组织,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由村民协商决定。通过畅通议事渠道,打造公开透明阳光村务党务,逐步构建起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内外互评互包保的格局。
“四美”创建,环境整治变化大。以开展村庄美、庭院美、心灵美、村风美“四美”工程为载体,精准发力,通过开展“最美庭院”“微景观打造”评比活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原来被动的“门前三包”变成主动的“一户一景”,“一村一貌”的美丽乡村图景不断呈现,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清水河村由“脏乱差”蝶变为13个村委会中“最美村庄”。
文化培育,弘扬新风有提升。通过每季度开展“创业致富我带头”、“邻里和谐互助”等活动评比,建立婚丧事宜报备制度,开设文明讲堂,建设清水河村文明实践站、依托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峰调子传承人张建翠成立文化传媒公司创新思路实施“党建+文艺+宣讲”模式,清水河村党员干部核心意识不断增强,村民善行义举不断增多,逐步扭转部分群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婚事喜事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的陋习明显改观,群众文化生活更加积极向上。
(宝峰街道党工委 供稿)
相关知识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弥勒:蹚出乡村振兴“花”样新路径
特色花卉种植 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走进乡村看振兴】元旦临近 大棚鲜花俏
宣风镇:花卉产业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乡村振兴
轮台县:花卉大棚开出产业振兴新“花”样
【走进乡村看振兴】“锦”上添花,香飘致富路
云南:以花为媒 筑梦乡村振兴
幸福之花遍地开,吹响乡村振兴号角!地豆“三角梅”助力乡村生态美百姓富
网址: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619.html
上一篇: 2015年宜宾市劳务品牌中级花卉 |
下一篇: 园林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范例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