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云辉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变和卫生意识的改变,寄生虫一度似乎离我们很远。然而,在近年来,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人们的食谱也发生变化,和对于食物鲜美、味道本真的过度追求,寄生虫又日渐重现我们检验人的视野;甚至过去一些较为少见的寄生虫,和一些常寄生于动物偶然会感染人体的寄生虫也时有出现。
下面将分享一例少见的寄生于人体的美丽筒线虫的案例,与大家一起来探讨虫从何处来?
案例经过
一、胃镜检查发现寄生虫
一个平常的下午,临近下班时间,一天的岗位工作即将结束。这时手机响起,胃镜室的同事打来电话,说在胃镜检查时“抓”到寄生虫样物体,问我们能否帮忙鉴定是否为寄生虫,又是何种寄生虫。
听到有“虫”,本已疲惫的虎躯顿时一震,连忙叫同事赶紧把“虫”送到检验科。
“这么长,是虫子吗?”
“像针线!”
“毛发吧?”
虫体送到科室,隔着透明的样品杯,同事们对送来的虫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把虫体转移到载玻片上,是这样的:
图1
通过显微镜,用手机拍摄图片:
图2 高倍镜下虫体
看到这样的结构后,可以确认是寄生虫了。
“线虫!”
“粪类圆线虫?”
“广州圆线管虫?”
类似的,能想到的,都说了。可事实上,不管从虫体还是镜下结构,都对不上号。还是先追踪患者信息吧。
二、主要病史
询问患者信息,患者女,32岁,甘肃籍,首饰加工从业人员。来深圳五年余,单居,居住环境卫生,平素饮食正常,多在外就餐,无生吃食物及昆虫习惯。5个月前回老家吃过八分熟的牛排,有过一次吃生腌海鲜史。2个月前曾去湖南长沙游玩,居住环境卫生条件一般,常吃煮熟的小龙虾。本次就诊自诉无不适,仅是因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进行胃镜检查。
三、诊疗过程
患者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发现食管粘膜下有两处明显的白色线状隆起,粘膜下包裹似有寄生虫样物体,挑破后取出线状虫体样物体两条,一条因断开作处理后未送检,一条送检验科进行鉴定。
取出虫体后进行必要的处理,其余部位未见明显异常。
图3 胃镜食管图像
案例分析
寄生虫在我们科向来极少见,也缺少虫种鉴定方法,因此我们只能从寄生虫本身的形态上下功夫。首先从虫体的外形看,这是线虫无疑。虫体是从患者食管粘膜下取出的,因此可以排除外来感染或误吞食的可能,食管应是此虫寄生于人体的部位。
观察到虫体的总体特征是:虫体呈乳白色,柔软,长而纤细,虫体长约100mm左右。虫体的前端仿似剥开的“玉米”,周围有大小不一的透明的“玉米粒”状分布,口器不大且短;尾端较钝,像笔套又像钝的锥子;距尾端处有一突起似“阴门”的结构。
此虫已超出了我们对寄生虫既有的认知,究竟是什么虫,我们分头行动,一边观察形态拍片,一边搜索、找资料,也在微信群里向专家老师请教。最后的综合判断与微信群里的一位老师说的较一致:美丽筒线虫。
为彻底根治寄生虫,取虫后一周患者返院做了口腔、咽喉的物理检查,查血常规,留取粪便查找虫卵,可能是虫体已取干净,患者的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未见升高,粪便中也未找见虫卵。对本例寄生虫的诊断也就局限于仅有的一条成虫。
知识拓展
美丽筒线虫成虫乳白色,细长如线状。在反刍动物体内寄生者,雄虫长21.5~62mm,宽0.1~0.3mm;雌虫长可达32~150mm,宽0.2~0.5mm。寄生于人体的雄虫长、宽平均25.16mm×0.20mm,雌虫平均为52.09mm×0.33mm,体表有明显横纹。虫体前部表皮有许多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角质突纵行排列。口小,有头乳突,前端两侧有一对颈乳突,其后为波浪状的侧翼。
雄虫尾部有较宽的膜状尾翼,两侧不对称,上有13对有柄乳突。交合刺两支,大小不等,形状各异。雌虫尾端呈钝锥状,略向腹面弯曲,阴门略隆起,位于肛门稍前方。成熟雌虫子宫内充满含幼虫的虫卵。虫卵呈椭圆形,卵壳厚而透明,寄生于人体的美丽筒线虫长、宽为(46~61)μmx (29~38)μm。
美丽筒线虫成虫寄生于羊、牛、猪、熊、猴及人的口腔和食管的黏膜或黏膜下层。雌虫产出的虫卵自黏膜破溃处进入消化道,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被中间宿主粪甲虫、蟑螂等吞食后,在其消化道内孵出幼虫。幼虫穿过肠壁进入体腔,形成囊状体。
含囊状体的昆虫被终宿主吞食后,在宿主胃内幼虫破囊而出,并侵入胃或十二指肠的黏膜内,逐渐向上潜行直至食管、咽或口腔等处黏膜内寄生,发育为成虫。自吞食囊状体到发育为成虫约需两个月。成虫在人体内可成活1年左右,个别的可长达10年[1]。因此向患者追溯2个月前的生活史,未发现明确的线索。
美丽筒线虫人体寄生的最早病例是由Leidy(1850)在美国费城及Pane(1864)在意大利分别发现的。此后世界各地陆续有散在的病例报道。我国自1955年在河南发生第1例病人后,迄今已报道百余例,分布于山东、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甘肃、陕西、青海、四川、北京、河北、天津、河南、陕山西、上海、江苏、湖北、湖南、福建、广东等19个省(市、区),其中山东报告的病例最多,成虫细长,乳白色,寄生于人体者较小,在反刍动物体内者较大[2]。
案例总结
因患者身体并无不适,平素生活环境与饮食习惯也未找到可以确定感染源的线索,因此,此寄生虫从何处来,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作为检验人,有扎实的寄生虫形态基本功,并在工作中积极拓展寄生虫专业知识,以备突如其来的虫体检验,准备好时刻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寄生虫鉴定,是每一个检验人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而及时并完整追踪患者详细的生活史,也是诊断寄生虫必要的手段。
下面再来组高清图:
图4 高倍镜下虫体
令人敬佩的是,虫体发在微信群里,武汉大学李东旭老师率先提出“美丽筒”的鉴定意见;还要感谢深圳市儿童医院的曹科老师,为此例寄生虫后期的测序提供了帮助。
参考文献
[1]诸欣平,等.人体寄生虫学[M].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86-187.
[2]出自A+医学百科,“筒线虫病”条目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直播推荐
编辑:李玲 审校:陈雪礼
相关知识
“虫”何处来?——一例人感染美丽筒线虫案例分享
番茄线虫感染对花卉有哪些危害?
哪些花卉容易感染根线虫?
根结严重,新根坏死!治不住线虫?那是因为你缺了它...
根线虫感染花卉时会产生哪些灾害性后果?
配色丨5个让人安心的绿色装饰案例分享
一分钟读懂根结线虫
根结线虫的终结者来啦!虫卵、幼虫、雌虫都不在话下!
水仙茎线虫病症状及防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247.349.异常珍珠线虫
网址: “虫”何处来?——一例人感染美丽筒线虫案例分享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62110.html
上一篇: 【地球上什么动物拥有... |
下一篇: 钓鱼高手分享多年经验,钓友们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