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复一日忙碌的生活里,
有什么会让你更快乐?
是一件时兴赶潮流的衣服,
还是一箱「宅家必备」冰镇可乐?
对很多人来说,也许——
就是那一束花。
爱花,好像是人的天性。
一次次饱含个性的开放,是微型的「美好想象成真」。桌前一束花,给心情悄然加分;朋友伴侣间,花是最亲密的语言之一;大地初暖时,若能出门踏青,人人都想奔向茂盛的花海。
在花的世界中,除了颜值的竞争,还有“得宠”程度的不同,其中有一种花,会得到更多人的宠爱,它就是—— 国花。
作为花中的「佼佼者」,“国花,代表着国家的文化形象,蕴含着一个国家的气质,和人民的品格”。比如法国国花香根鸢尾,浪漫馥郁;泰国国花金链花,鲜明热烈。中国目前没有明确的国花,但“牡丹”是呼声最高的,它从容大气的观感,映照着中华民族的性格。
对“花园城市”新加坡来说,他们选择了清新美丽的 兰花。
很多人不知道,兰花背后的故事,和一个叫作 “新加坡植物园”的地方息息相关——它也是 新加坡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座“秘密花园”。
“国花”的诞生
在20世纪,新加坡植物园已经发展为兰花研究与种植中心,这一时期内园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兰花杂交,产生了数以千计的杂交种和变种。
1888年,亨利·里德利担任新加坡植物园园长。在他任职期间,新加坡最著名的兰花被鉴定出来。殖民社会知名的成功园艺家阿格尼丝·卓锦小姐在19世纪80年代末与里德利取得联系,分享她自己花园里的一种兰花,这种兰花是生长在新加坡的两种常见兰花克氏万代兰和棒叶万代兰的杂交品种,有着克氏万代兰的花形和棒叶万代兰的颜色,被命名为 “卓锦万代兰”——后来,它成为了众所周知的新加坡的国花。
▲卓锦万代兰
来源:克里斯托弗·扬(Christopher Yong)
与卓锦小姐联系后,里德利园长通过扦插的方式开始在植物园内培育它。
对新加坡植物园来说,探索兰花的旅程其实才刚刚开始。
1912—1925年,时任的伯基尔园长继续进行兰花种植,并在技术交流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在几乎每一期的《植物园通报》上推广兰花的收集与种植,并在1922年前往爪哇岛访问了专门研究兰花的茂物植物园园长史密斯。
他细心地学习兰花种植的经验,比如兰花的放置: “像附生植物一样被安装在支架上,编号后被放在架子上观察,叶片被湿布清洗,植物保持非常干净;当它们开花的时候就会被鉴定和研究,之后,它们挂着名签被放在兰花园内的鸡蛋花树上”,并慢慢地把这些经验“移植”到新加坡植物园。
▲ 音乐台凉亭(The Bandstand gazebo)是新加坡植物园内最具标志性的传统构筑物之一,始建于1930年
伯基尔退休后,霍尔特姆担任园长,把兰花的种植推到了更国际化的新高度。他将东南亚的许多兰花引进实验室,还利用美洲和亚洲其他地区的植物培育新的杂交品种。
在他的著作《马来亚植物志修订》中,他重点研究了兰花,更新了里德利的《马来西亚植物志》发表以来的大部分信息,为了让这本书“更好懂”,他在引言中提供了基础的科学和技术概念,这样科学家和园艺家都能用上这本书。
一些探险家也在帮助兰花的壮大,比如卡尔,作为兰花爱好者和霍尔特姆的朋友,他在所参与的最重要的一次探险活动中发现了700多种不同的兰花种。
▲卓锦万代兰(Vanda Miss Joaquim)
这幅作品没有署名,但可以追溯到1893年
来源:新加坡植物园图书馆和档案馆
其实,兰花在一开始,是“精英的植物”。20世纪30年代,地区商会、高尔夫俱乐部等高端的社会团体都选择用兰花进行互动,兰花也自然而然带上了“富人”的身份标签。
但在霍尔特姆和兰花爱好者加利斯坦、莱科克共同撰写的期刊中,兰花普及的工作得到了反思:“(兰花种植这件事)所有拥有几平方英尺花园的人都可以做到”。
加利斯坦还敦促马来亚的每一个人都要种植兰花,尤其是卓锦万代兰,因为它的大小、形状、颜色和易于繁殖的特性—— “对我们来说,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兰花。”
和兰花颇有渊源的这个植物园,
又有着哪些其他的故事?
不仅是吸纳了兰花的绵绵柔情,在无比“硬核”的工业上,新加坡植物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橡胶,“万能”到从汽车、收割机,到飞机、军舰,都能寻觅到它的身影。橡胶工业,更是一个庞大的工业体系,产出品无数,还有协会和专门的期刊。
而 橡胶,跟新加坡植物园,也有不得不说的故事。
▲巴西橡胶(Hevea brasiliensis)的样图
亨利·里德利于1903年从经济花园
为植物标本馆采集了这个标本
来源:新加坡植物园SING植物标本馆
橡胶中的天然橡胶,本身是树木用来“修复”自己的伤口的液体。在橡胶登场的早期,一些闲荡的劳动者在野生树木上随机采摘,即可供应全球。工业化的脚步逐渐使得针对橡胶的研究变得必要,而将其从“野生资源”转变为农产品的研究,正是在新加坡植物园有计划地进行的。
19世纪末,里德利开始在新加坡植物园内种植橡胶树三叶胶,并对树木进行密集的试验计划,力求找出树木的最佳培养环境和对乳胶的收割/敲击方法。
他试图将研究结果进行推广,却发现许多种植者对此漠不关心,他曾沮丧地说:“每个人都排斥科学农业的概念。”
不过,随着橡胶支撑经济的潜力越来越明显,其他植物园和农业研究站的人员开始支持里德利的试验,他们在不断尝试中改善了橡胶的切割方法,比如在黎明之前切割、使用「改良后的蹄铁匠刀」……同时,他们研究出了更好的处理乳胶的方式,这使得橡胶的工业化更加可行。橡胶的发展也给植物园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植物园的身份变换,
是新加坡历史的缩影
新加坡植物园始建于1859年,最初是英属殖民地的观赏性花园,科学家们在此努力使植物适应新的环境,并学会如何在东南亚热带地区利用它们,同时也在该地区探寻植物世界新的奇迹。
尽管一开始,新加坡植物园和其他的殖民地植物园一样,是在欧洲精英们的远程监督下运作的,但它在20世纪初变得更加独立自主,开始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学机构之一。
▲1877年的音乐台山
来源:新加坡植物园图书馆和档案馆
在植物的收集、研究工作的开展中,植物园吸引了一批跨国研究网络中的科学家,这使得它逐渐成为一个较有独立身份的植物园。在这里经几代人研究培育的橡胶和兰花,也拥有了世界级的影响力。
植物园的身份转换,也见证着新加坡从英属殖民地一步一步转变为独立民族国家“花园城市”。
-新书推荐-
《大自然的殖民地:新加坡植物园史话》
[美] 蒂莫西·P. 巴纳德 著
陈 静 译
同济大学出版社
它讲述了新加坡植物园从诞生到拥有多重身份的故事。从被控制的“殖民植物园”成长为更独立的兼具文化性、科学性、社会性的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经历了一代又一代园长和各路人士的倾情培养。想要更加理解园林景观,以及了解众人如何将其作为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绝佳案例。
如果你对新加坡的历史感兴趣,或是园林和景观专业人士、文化遗产研究者,这本书会非常适合你。
悄悄告诉你:这本书不仅编排精致,随书还附赠美貌的兰花书签!
作者简介
蒂莫西·P. 巴纳德(Timothy P. Barnard),毕业于夏威夷大学,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专攻东南亚岛屿的环境和文化史。他的研究集中在包括18世纪马六甲海峡的国家形成、历史上的马来人身份认同、20世纪50年代的马来电影,以及新加坡的环境史等系列主题上。
译者简介
陈静,博士,毕业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可再生资源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讲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城市生态与风景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曾编著普通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植物景观设计》。
-译丛介绍-
《大自然的殖民地:新加坡植物园史话》是同济大学出版社“遗产保护译丛”(伍江 主编)的第6位成员。自2012年起,邀请专家学者对一批在当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理论(或方法)研究著作进行翻译,此前已经出版:
《世界文化遗产与城市》
林志宏 著
带你开启一场从中国曲阜到法国巴黎、雷恩和西班牙圣地亚哥的文化名城之旅,一起看看世界级文化遗产怎样跟不断发展的城市和谐共生,以及城市居民如何保护与享用辉煌的文明珍宝。
《当代保护理论》
[西] 萨尔瓦多·穆尼奥斯·比尼亚斯 著
张鹏 张怡欣 吴霄婧 译
近20年间,保护思想一直在发生转变。本书集中梳理了保护的原则、理论和道德,并对经典的保护理论进行了批判性思考,以探索新的保护理念的可能。在了解保护理论发展的同时,相信你对“保护”会有更深的体会。
《修复理论》
[意] 切萨雷·布兰迪 著
陆地 编译
艺术品的修复是复杂而伟大的事业,本书带你走进修复工作的核心区。在布兰迪的论文和以中央修复研究院的教学讲义为基础整理出的文章中,你会细致地了解到艺术品修复的方方面面。
《城市时代的遗产管理》
[意] 弗朗切斯科·班德林 著
[荷] 吴瑞梵 著
裴洁婷 译 周俭 校译
城市在不断变化,遗产却是“相对静止”的,如何处理这样的矛盾?本书给出了管理层面的建议,告诉读者如何通过调整政策机制层面的环节去适应城市空间的发展,找到“干预”和遗产环境维护的新平衡。
《石质文化遗产监测技术导则》
[德] 米夏尔·奥哈斯
[德] 珍妮娜·迈因哈特
[德] 罗尔夫·斯内特拉格
主编
戴仕炳 徐一娴 施晓平 译
建筑材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风化,历史建筑材料中耐久性最好的天然石材亦是如此。因此,对历史建筑物进行持续观测和监控尤为重要。本书重点介绍用于石质文化遗产的监测/检测方法,种种有趣的遗产保护知识会让你爱不释手。
来源:同济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好书·书摘丨一朵花,带你走进新加坡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大自然的殖民地:新加坡植物园史话》
一朵花,带你走进新加坡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新加坡植物园
新加坡花园节俘获你的心
新加坡自然景观
新加坡植物园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
7月去看新加坡花园节:异彩纷呈的阳台花园,温馨浪漫的餐桌花艺、花窗世界
新加坡国家胡姬园
兰花: 新加坡国花
新加坡胡姬花园限时免费开放!还有孙燕姿、周迅命名的花
网址: 好书·书摘丨一朵花,带你走进新加坡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大自然的殖民地:新加坡植物园史话》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63571.html
上一篇: 喜欢养花,不如养盆一品冠,中国产 |
下一篇: 茶花,“十大名花”中排名第八,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