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洛阳牡丹与爱花人之间的故事

洛阳牡丹与爱花人之间的故事

  崔月奇和他的“百年牡丹王”

  牡丹,以其雍容华贵博得人们喜爱,也成就了其“国民之花”的美誉。有关牡丹的传说,我们听过许多,而牡丹与爱花人之间的故事,更是从未离开过我们的视线。守望牡丹数十载的老农、为牡丹著书立传的文人、眷恋家乡牡丹的游子……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与这朵花不同寻常的故事。

  1、一株牡丹,跨越57年的守望

  一个青砖绿瓦的农家小院,引得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吸引人们的,不单单是那株“百年牡丹王”,还有一位七旬老人。

  崔月奇和他守望了57年的那株牡丹,已成为孟津县朝阳镇崔沟村的一张名片。随着纪录片《牡丹》的播出,崔月奇与牡丹的故事,似乎也成为一个传奇。

  这个故事,说来话长。

  1957年,15岁的崔月奇到嵩县当学徒,学木工活儿。当年7月的一天,崔月奇游览白云山黑龙潭时,几株茁壮的野生牡丹让他心生喜爱之情。于是,他就挖了一株,带回家栽到了院子里。

  崔月奇和母亲都是爱花之人,自然对这株“远道而来”的牡丹爱护有加,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牡丹在这里安了家。

  在母子二人的精心呵护下,下了山的牡丹的生命力依然旺盛,然而,期待已久的开花时刻迟迟未来。1年,2年,5年,10年,15年……直到1972年崔月奇的母亲去世时,他们也没能看到牡丹花开。

  “养了这些年都没开花,我曾想把它砍了,但母亲不让。”崔月奇说,母亲不止一次地说,牡丹是富贵吉祥之物,要好好养下去。

  直到1985年的一天,正上中学的女儿突然告诉崔月奇,那株牡丹结出了花骨朵儿。这一“爆炸性新闻”让崔月奇一家欣喜若狂,他们跑到院里一看,5个花骨朵儿含苞待放。“我觉得,是我们全家的真诚感动了它。”崔月奇说。

  此后的每年春天,都属于这株牡丹。这些年,这株牡丹在老崔夫妇的精心呵护下,每年都有惊人的“业绩”,今年它已开出330余朵花。

  如今的这个农家小院里,赏花人络绎不绝,有首次慕名而来的,也有再次来访的,还有不少是从外地赶来的。每每有人走进院落,崔月奇都会为他们泡上一杯清茶,以友相待。

  “这株牡丹,让我结交了天南海北的朋友。或许,这就是它对我57年守望的回报吧!”崔月奇说。

  2、一次遗憾,两部传记的成就

  《洛阳牡丹传奇》、《远古飘来的天香》(合著),每每看到自己编著的这两部关于牡丹的传记,李有刚在兴奋与欣慰的同时,仍无法忘记那次遗憾。

  李有刚是吉林长春人,他说,早年间长春没有牡丹,只有芍药。1960年,李有刚到洛阳工作,在王城公园第一次看到牡丹。“看到洛阳牡丹后,我不得不承认,芍药与之相比,逊色不少。”李有刚说,从那时起,他就喜爱上了洛阳牡丹。

  1982年9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命名牡丹花为洛阳市市花。这一消息,对于我市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新闻。作为记者的李有刚,采写了这一消息的同时还想写一些有关牡丹的文章,由于时间紧,未能实现。

  1999年,李有刚退休了,从这一年起,他有了一个写一部洛阳牡丹传记的想法。他把每个能找到的关于牡丹的历史记载,都进行了深入挖掘:炎帝神农氏发现牡丹、牡丹在《诗经》中初现、司马光披蓑冒雨觅姚黄、陆游“梦中犹看洛阳花”……一个个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浮出水面。2010年2月,这部《洛阳牡丹传奇》问世。

  “洛阳牡丹何以甲天下,是因为它在全国牡丹中的地位很高。”李有刚说,在《洛阳牡丹传奇》问世后,他又想写一部关于全国牡丹的书,从而诠释洛阳牡丹在全国的地位。去年,这部充分展示中国牡丹及牡丹文化发展历程的《远古飘来的天香》出版了。

  “我把对牡丹的钟爱写进书里,也算是对那次遗憾的弥补吧。”李有刚说。

相关知识

洛阳牡丹与爱花人之间的故事
花草树木与历史故事 - 牡丹
洛阳牡丹节文化源头,来自宋代洛阳的牡丹情结,但创意却来自日本
牡丹故事:朱砂红与涧仙红
洛阳看牡丹最佳时间,春日赏花哪里去?洛阳牡丹等你来!
聆听花的声音,那些年菏泽人与牡丹的故事…...
洛阳人都应该知道的牡丹拍摄技巧!
河南洛阳举办牡丹文化节
洛阳|又到牡丹花开时
洛阳牡丹(中国名花)

网址: 洛阳牡丹与爱花人之间的故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6500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民间故事:卖花少年与千金小姐的较
下一篇: 花王牡丹在古代的几大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