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绿化设计方案范文(通用3篇)

绿化设计方案范文(通用3篇)

绿化设计方案范文(通用3篇)

绿化设计方案范文 篇1

  为大力发展城市立体绿化,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景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因地制宜、形式多样进行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建设,缓解城市绿化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减少热岛效应,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开创城市生态和宜居环境建设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市城区内有条件实施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的都基本完成的立体绿化建设,在地面、垂直、屋顶基本形成立体绿化的格局。

  三、组织管理

  成立荆州市城市立体绿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牵头,市住建委、市市政园林局、市城乡规划局、市房产局等相关部门参加,负责全市立体绿化工作的指挥、协调工作,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考评等。荆州区、沙市区政府和荆州开发区管委会按管辖范围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市直相关职能部门按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四、工作内容

  立体绿化主要包含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两种形式。

  (一)现有的城市主次干道、街巷道路沿线所有实心围墙予以拆除,并建成为透视围墙,实行垂直绿化;具备条件的建筑物、墙体、挡土墙等应实行垂直绿化。

  (二)市城区内高架桥、立交桥桥墩进行垂直绿化。

  (三)市城区内河道硬质护坡进行垂直绿化。

  (四)市城区内建(构)筑物具备条件的,应进行屋顶绿化。

  (五)在实施立体绿化中,市市政园林局应严格按国家、省、市规定的立体绿化技术规范实施监督工作。

  五、鼓励政策

  (一)以精神奖励为主,适当物资奖励的原则,鼓励产权人对建筑物在符合建筑安全的条件下,积极开展屋顶绿化建设。

  (二)将立体绿化技术指标纳入城市创建园林式单位(社区)考核指标体系,作为园林式单位(社区)评选时重要考核指标。

  (三)对新开发小区进行立体绿化的,依据《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城市建设项目绿色图章制度的通知》(荆政发〔20xx〕35号)规定,屋顶和地上架空层的人工绿地覆土厚度不小于0.6米的,可按其面积的25%计算为完成绿地。

  (四)荆州市城市立体绿化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组织一至两次“优秀屋顶花园”评选活动,对积极开展屋顶绿化工作,绿化效果良好的单位与个人,由市政府按照其绿化面积大小给予奖励;将组织立体绿化工作列为对各街办、居委会班子年终考核的一项内容,对组织工作到位,绿化成效显著的街办、居委会进行奖励。

  (五)按辖区管理原则,由各区对本辖区内已完成立体绿化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绿化面积大小给予适当补贴。

  六、管理办法

  (一)屋顶绿化选址条件。建筑竣工时间在近20xx年以内、产权明晰、满足房屋建筑安全要求的,可实施绿化的屋顶。

  (二)工程设计。立体绿化设计工作应由具有建筑或园林设计乙级资质以上的设计单位承担,设计文件中必须对建筑屋顶承重、防渗漏、灌排水、植物配置、种植基材选择等进行单项验算和设计,并参照《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向涉及委托人提供完整的图纸和技术文本。

  (三)方案审查。加强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对立体绿化的控制,将立体绿化作为新建项目报建时审查的一项内容,由市市政园林局组织审查。

  (四)质量监督和峻工验收。市市政园林局负责对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工程进行质量监督,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完整的竣工资料。验收后市市政园林局负责出具书面验收意见。

  (五)管理维护。立体绿化工程峻工验收后,原则上由业主单位养护管理,也可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养护管理,市市政园林管理局要做好定期检查和指导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立体绿化建设的费用原则上由产权人或建设单位承担,可列入项目建设经费。市、区两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确保立体绿化工作的推进。

  (二)各新闻媒体要加强立体绿化的宣传工作,使各相关单位和广大市民充分认识立体绿化的意义,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三)依法实施,确保安全。立体绿化应符合消防疏散和结构安全等要求,注意结构承重和防渗,施工方案应报当地公安消防和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已建成或在建项目的立体绿化必须在确保无安全隐患的前提下进行,严禁借立体绿化建设之名进行屋顶违章搭建。在实施立体绿化过程中,市规划、建设、园林绿化等有关主管部门,要会同市城执法部门加强对屋顶违章建筑的拆除工作。

绿化设计方案范文 篇2

  为了加快我市园林绿化建设步伐,提高城市生态质量,进一步美化我市城市立体空间,有效推进立体绿化建设,根据《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梧州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我国关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及城市绿化工作的方针政策,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立体绿化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立体绿化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二、工作目标

  (一)积极推广城区构筑物、屋顶、墙面、阳台、护坡等立体绿化,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城区立体绿化达到一定规模和较好效果。

  三、实施范围

  (一)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居住区建筑、公共建筑等新建项目应包括立体绿化的建设内容。

  (二)酒店、工业园区、医院、商场等新建项目应包括立体绿化的建设内容。

  (三)XX年以内已建成的产权明晰、能满足房屋建筑安全要求的公用建筑以及居住区、会所、围墙等均列入立体绿化实施范围。

  四、实施原则

  坚持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的原则。在建筑规划、建设时应积极推广立体绿化建设,成为我市发展低碳经济和节能环保建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并在完成主体建设的同时完成立体绿化建设。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原则。鼓励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动员社会、集体、个人等共同参与立体绿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节约的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的项目建设不同类型的立体绿化,选择适生植物以及可循环利用材料,在提高绿视率的同时满足休闲、观赏的需要,缓解地面绿化资源不足的矛盾。

  五、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成立梧州市城市立体绿化推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市城市立体绿化推广实施工作,具体如下:

  (一)成员名单。

  组 长:张学军 副市长

  副组长:陈景文 市政府副秘书长

  梁 冰 市政管理局局长

  成 员:杨立程 市住建委副主任

  张周来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徐 勇 市政管理局副局长

  聂敏轩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聂振传 市教育局副局长

  刘 畅 市财政局总会计师

  黄坚强 市环保局副局长

  秦清泉 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

  莫炯升 市水利局副局长

  梁聚文 市林业局总工程师

  王剑彪 市文新局副局长

  黄福林 市卫生局调研员

  邝日晓 市委督查室副主任

  黄昌平 桂东公路管理局副局长

  吴振中 万秀区副区长

  李丽铭 蝶山区副区长

  韦贤康 长洲区副区长

  江春成 梧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英志光 市东泰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廖相华 市保投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周逸鹏 市城投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创园办)和八个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由梁冰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徐勇同志兼任。

  (二)职责分工。

  1.建设项目立体绿化推广组。由市住建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等有关单位配合,积极推广立体绿化建设,使项目在规划、立项、可行性研究、环评和建筑设计阶段加入立体绿化建设内容,并将立体绿化纳入节能建筑建设、评比的指标体系。

  2.资金组。

  (1)市财政局负责落实市级财力全额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的立体绿化建设资金和市属公用建筑、公共设施建设立体绿化养护资金,对各城区、街道以及社会单位的立体绿化建设和养护给予适当补助。

  (2)各城区政府负责落实各城区、街道的立体绿化建设和养护费用。

  (3)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委、市政管理局、市林业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以及各园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市财政局和各城区政府,负责督促各自建设组内相关单位落实立体绿化建设和养护资金。

  3.城市桥梁立体绿化建设组。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政管理局、桂东公路局等有关单位配合,对城区桥梁实施立体绿化建设。

  4.教育系统立体绿化建设组。由市教育局牵头,市有关部门、城区政府配合,负责市内教育系统的立体绿化建设和协调工作。

  5.卫生系统立体绿化建设组。由市卫生局牵头,市有关部门、城区政府配合,负责市内卫生系统的立体绿化建设和协调工作。

  6.公共建筑立体绿化建设组。由市政管理局牵头,市住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东泰公司、市城投公司、市保投公司、城区政府配合,负责全市公共场所立体绿化建设和管理工作。

  7.社区、园区立体绿化建设组。由城区政府和各园区管委会牵头,市有关部门配合,负责辖区内立体绿化建设管理和协调工作。

  8.宣传督查组。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督查室牵头、市政府督查室、市文新局配合,加强城市立体绿化工作的宣传报道、检查和督促,每季巡查一次,每半年通报一次,确保立体绿化建设成果。

  六、实施步骤

  (一)在城区主干道两侧和骑楼城核心区优先推广实施立体绿化,在20xx年6月底前完成。

  (二)城区次干道立体绿化待主干道立体绿化取得效果后逐步推广实施。

  七、鼓励性政策

  (一)立体绿化建设经费。

  1.新建项目。

  政府投资的项目,立体绿化建设经费应纳入项目投资建设预算。

  社会单位投资的项目,立体绿化建设纳入项目总体建设计划,与主体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2.已建项目。

  凡属市级财力全额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的立体绿化建设费用,由市财政全额承担。

  各区、街道以及社会单位的立体绿化建设费用,原则上由城区政府承担,市财政给予适当经费补助。补助标准如下:

  (1)屋顶绿化:花园式为100元/平方米,组合式为80元/平方米,草坪式为50元/平方米。

  (2)绿篱围墙、桥柱绿化:20元/米。

  (3)阳台绿化:50元/米。

  (4)绿荫停车场:100元/平方米。

  (二)立体绿化养护经费。

  1.按照“谁使用、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落实立体绿化养护专项资金。

  2.市属公用建筑、公共设施建设立体绿化养护资金由市财政全额承担。

  3.各城区、街道、社会单位建设的以及虽属市财政投资建设但交由各城区、街道、社会单位管理、使用的立体绿化,其养护资金分别由建设、管理或使用的城区政府及社会单位自行落实。

  (三)其他鼓励措施。

  1.对积极参与立体绿化建设的单位、居住小区,在 “园林单位”、“园林小区”评比时给予适当加分。

  2.新建设项目确因用地限制,经批准同步实施立体绿化的,花园式屋顶绿化按照30%、草坪式屋顶绿化按照20%计算绿化面积,垂直绿化按10%计算绿地面积。

  关键词:节水;园林;高校;低碳;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39-8114(20__)09-2093-03

  作为城市园林绿地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林绿地,除了具有生态、美化功用外,还对整个高校教学资源、学校文化底蕴、师生精神生活与休闲活动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由于设计习惯、设计理念、地理环境差异性等导致的水资源紧张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高校园林绿地建设[1]。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高等院校校园园林绿地建设中水资源紧张问题,作者从“节水”维度对高等院校园林绿地建设中水资源节约问题进行了探讨。

  1我国节水型园林绿地建设现存问题

  尽管节水型园林、低碳园林已由相关学者提出多年,然而城市绿地行政主管部门、设计师以及业主等仍然未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2],一些比较简易、实用、便捷的节水方式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应用,进而也就无法大面积推广。我国节水型园林绿地建设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设计跟风严重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一直强调对于西方现代设计理念或国内比较成功的案例可以学习,但学习并不是“拿来主义”。拿来之后,要结合自我实际,加入能表现中国民族文化或地域特色的设计元素,成为能代表自己文化和特征的园林。然而,从20世纪末开始,国内园林出现“草坪热”,这不但会造成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匮乏、景观单调,同时大面积的草地还会造成淡水资源的极度浪费。就以大连市一约350 hm2的高尔夫球场来说,一年耗水量竟达40万t,接近该市所有居民一天生活用水的1/3[3]。

  1.2绿地养护管理设备和人员力量薄弱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趋完善,城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国园林业面对如今“生态”肤浅、“功能”混乱、“设计”空洞的现状,科学建设与管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绿地灌溉设施落后。现在城市绿地漫灌现象还很常见,喷灌、微灌等节水型灌溉设施还不能大面积普及[3];二是节水灌溉专业人员数量少、水平低,这会造成对灌溉设备(尤其是自动化控制灌溉系统)的认识不到位,利用效率低下,导致水资源无谓的损耗。

  1.3城市绿地用水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国内城市绿地中的水景营造往往与城市用水系统割裂。水景用水大多来自城市自来水系统,用后多数是直接排掉,很少有继续用于周围绿地灌溉或补充到城市水系的,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1.4园林植物需水特征研究落后

  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对于园林植物的蓄水特征研究不够,还不能给出在特定地域、特定气候、特定时间条件下的精确灌溉定额。即使拥有先进的灌溉设备,但仅凭经验或感觉进行灌溉的话,也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水[4]。

  导致以上问题的深层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有些体制落后,人们节水意识不强。园林节水在园林业来讲当属一门新兴技术,国内相关法律法规或政策的制定还不健全,即使字里行间偶有提及,实用性、可操作性也不强。此外,人们节水的意识还不够强,对节水的意义还不能做到深层次的理解。二是传统设计理念的束缚。先前学院派的纯功能主义和空间形态的设计方法,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解决人类实际问题的一些技术或方法的需求[5,6]。三是各级政府效益理念的缺失。由于我国传统体制的弊端,行政指导设计时有发生。一些领导干部为了表成绩,不惜违背城市建设发展规律,急功近利地大兴土木。甚至有些城市盲目追求国际化、现代化的园林设计,忽略了地域特色和地方人文文化,从而也就丢失了城市自我。

  2高校节水型园林绿地建设对策

  要促进高校绿地节水的效应,首先需要设计师强化节水观念、树立节水意识。在对节水型高校园林绿地进行设计时,从方案的初步构思到最终的施工图设计,要形成一套完整的节水体系,同时节水要体现在每一个较为重要的节点,如种植设计、水景设计、地形设计以及道路广场等的设计。

  2.1节水型高校园林绿地的设计原则

  2.1.1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对于高校绿地的节水设计,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场地现有资源、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实力,构思适合学校实际的节水型校园绿地建设方案。对于外来设计理念和文化要借鉴地学习,无论如何也不能失去学校原有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特征。

  2.1.2着眼未来,科学投资针对高校校园的规划设计,需要设计师根据校园场地特点,结合现代合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场地量体裁衣[7]。这不仅要求设计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也要求校方不要急功近利,贪图眼前效果。对于校园的节水项目要放眼全局和整体,贯穿现在和未来。近期来看,相关材料的应用可能会增加造价,但从远期来看却效能显著。因此,要合理地权衡造价和运营消耗之间的关系。此外,在设计中还要掌握一个弹性原则,如对节水建筑结构和设备等的设计要体现灵活性和动态性,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

  2.1.3结合实际,少设水景国内景观,尤其是校园景观较为流行各种水景的应用,如喷泉、叠水、人工湖等。认为缺少水景就不能体现该校的灵气和环境美。但我国许多地区缺水严重,如每一个高校校园建设中都营造较为“场面”的水景,对于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是触目惊心的。若的确需要,就需要设计师根据场地情况,利用现代节水技术,设计出适合校园实际的水景形式;同时将水景体量或面积控制在适度范围内,进而促进水景的节水和良性循环。

  2.2节水型高校园林绿地的水景设计

  现代园林设计往往追求自然的回归。以往立足景观效果和微环境改善的设计理念已经逐渐放眼于更大的生态环境之中。现代园林设计发展需要设计师能够积极沟通,协调管理者、使用者为了营造更为适宜的水资源利用循环模式,更加关注现代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换句话说,在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下,设计师要尽量利用现代生态设计理念,根据高校校园场地实际,将校园水景设计、校园以及整个城市水资源脉络统筹考虑。以期在资源、能源利用少,投资耗费低的情况下,设计成无论是生态功能还是景观效果都能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的高性能水景[8]。

  2.2.1水景形式的选择校园的水景形态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在做相关设计时,要求设计师结合校园场地概况,认真分析原有软、硬质景观,根据周围的环境以及设计目标进行取舍,以使设计的水景在增强自我特质的同时,能与周围的环境更好地融合统一。在水景形式选择上,德国赫恩·索迪根学院的水景设计当属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该水景利用场地由高到低的地形地势和原有的废弃煤矿坑道折线,形成令人震撼的裂缝式水景[9]。

  2.2.2季节性变化在水景中的'应用在设计之前应考虑到水景在不同季节其蒸发量和降水量会呈周期性变化,不同季节水资源的消耗差别很大,这样在缺水干旱季节就可以考虑不要往水景中注入大量水资源,而采用其他水景造景方式,进而避免因水景管理维护所造成的水资源的消耗。设计师可根据这一规律,对于水景的外形以及水量等进行人为设计和利用,在丰水期可向师生展现水源充足的水景景观,而在旱季则可以形成低水位水景或旱景景观。例如,荷兰鹿特丹“水广场”就是为达到节约用水和对水分有效管理的一个成功案例。该场地中心区域设计成下洼式,非降雨期该中心区域用作人们交流休闲、运动或孩童玩耍的空间;到了降雨期,此中心区域又起到蓄积街区雨水的作用,有效弱化了洪峰。而到了冬季,这里又可以利用少许的水量设计成溜冰场。该广场因季节变换进行不同的设计,并为游人呈现不同的服务功能,这对于有效节水或缺水性城市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设计模式。

  2.2.3水景意境的创造要表现水景的意境,就要充分考虑水景造景要素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高校现代园林水景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在传承我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动态水景技法,设计出景观多样的流水、喷泉等。同时,在设计中也可以利用园林设计符号来表现,以达到节水的目的。如用砾石、河砂以及草坪草,结合配置水景指示性植物,给人以水的感觉。

  3 小结

  在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校园绿地节水建设是一项繁杂的工程。它不仅需要相关专业人员加强对国内外经典案例的学习和借鉴,并结合自我实际创新应用,同时还需要设计师、管理者以及使用者从技术层面上协同考虑校园的种植设计、水景设计、地形设计以及道路广场等的设计。此外,政府也要及时出台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法律法规,激励、约束建设中的节水行为。国内高校也要结合自我实际,制定节水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合理、高效的专业管理(基建、后勤等)队伍,并健全节水专项审查制度。

  总之,节水型高校校园建设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和稳定发展。在低碳建设、可持续建设的今天,只有加强观念、健全制度、完善技术,多管齐下、通力协作,才能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提升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之目的,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TRESS B,TRESS G. Scenario visualisation for participatory landscape planning——a study from Denmark[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__,64(3):161-178.

  [2]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__(4):98-102.

  [3]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__.

  [4]王水浪.城市园林中的雨水利用探讨[D].杭州:浙江大学,20__.

  [5]岳书平.可持续发展视角下解决山东省水资源问题的战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__.

  [6]郭振宇,王晓明,刘军旗.城市园林节水灌溉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__,20(3):7-9.

  [7]王晓华.大力推行节水灌溉发展高效节水的现代农业[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__(1):48-50.

相关知识

绿化设计方案范文(通用3篇)
绿化设计方案范文(精选3篇)
绿化设计方案范文(通用5篇)
绿化工程复工方案范文(通用6篇)
儿童主题手工活动设计方案(通用3篇)
2021校园绿化方案范文3篇
室内绿化设计方案范文
关于爱护花草环保宣传语(通用3篇)
绿化工程设计方案范文
绿化规划设计方案范例6篇

网址: 绿化设计方案范文(通用3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6587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鄂城区和贵园社区依托共建共管,“
下一篇: 发力打造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无锡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