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思亲怀故,这份深厚的情感早已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祭扫,不仅是清明节的重要仪式,更是缅怀先人的传统方式。随着公益性公墓供给的增大,节地葬形式越来越多元,移风易俗理念渐入人心,从城市到乡村,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绿色低碳祭扫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新选择。
清明节当天上午,在顺德区飞鹅永久墓园内,不少市民在祭扫。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鲜花换纸钱
倡导“绿色清明”
“带的苹果、香蕉、瓜子、糖......都是老人生前爱吃的水果和糕点,这样挺好的,没有烟雾,更加环保。”前来祭扫的李女士带着已故亲人生前爱吃的水果和糕点。
市民在佛山市殡仪馆祭扫。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早在清明节之前,在佛山市殡仪馆内已有不少市民陆续前来拜祭。市民陈先生和家人一起摆放好祭品,然后庄重地献上鲜花,向逝去的亲人深深鞠躬……祭扫仪式简洁而庄重。他表示,祭扫不必拘泥于形式,最重要的是内心深处传递对亲人的思念。
据了解,清明节期间,佛山市殡仪馆提供纸钱换鲜花服务,引导市民以更环保的方式祭奠亲人;顺德区北滘镇祥宁园、顺德飞鹅墓园等设有鲜花义卖活动,义卖筹得的善款将用于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和爱心助学项目。
飞鹅墓园鲜花义卖点处,黄女士正在摊位前捐款,她表示:“我每年都会捐一点,一年一次,表达我自己的一点心意。”
市民黄女士每年都会在飞鹅墓园鲜花义卖点捐款。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清明时节寄哀思,花香袅袅故人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鲜花替代纸钱爆竹来祭奠先人,绿色文明、低碳环保成为人们寄托哀思、表达情怀的新理念。
清明节期间,佛山市殡仪馆提供纸钱换鲜花服务。图/佛山市殡仪馆生态安葬
为生命礼仪“添绿”
不留墓、不留碑,将逝者骨灰装入可降解的骨灰盒中,伴随着花瓣、泥土一起葬于树木之下、花丛之内,随着岁月的流逝,与树木泥土融为一体,回归于自然……生态葬也渐渐被更多的市民接受。
“她是去年走的。”市民张女士说道,他母亲生前特意交代过,后事一定要从简,同时不愿意通过传统形式落葬,自己和家里人经过一番商量之后,决定尊重母亲的遗愿,把她的骨灰用生态的方式进行处理,以树葬的形式落葬。“我妈生前就爱养些花花草草,去世以后就让她回归自然吧。”
临近清明节,不少市民前来咨询或者报名参加骨灰植树。树葬、海葬、花葬……以不占土地、不留骨灰、不单独立碑为特点的生态葬,已经在各地推行多年。相比动辄花费数万元乃至几十万元的传统丧葬形式相比,生态葬成本极低,且节地环保,但当节地生态理念与“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发生碰撞,尚未成为主流。
2023年,市民在高明区骨灰植树基地进行树葬。图/佛山市民政局“曾去过高明的植树基地,那里的环境很好,依山傍水,把亲人的骨灰安葬在那里我觉得是真正地入土为安。”市民李先生表示,在家属亲友的美好祝福中与花木相伴,与大地共眠,让逝者真正地回归自然,是一个很好的归属,同时也减轻了一些经济负担。
自2005年起佛山推行骨灰植树活动,至今已有约1.45万份骨灰在“长青林”骨灰植树基地进行了树葬,相当于节约了超五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的用地。
云上祭扫
打造“清朗清明”
为响应绿色低碳祭祀方式,践行文明健康祭祀新风,全市多所陵园还提供“云祭扫”服务,无法到现场祭扫的市民可以为逝去的亲人创建永久留存的网络缅怀纪念馆,通过献花、供礼以及写下寄语等绿色文明祭祀方式缅怀先人,寄托哀思。
“‘云祭扫’这种方式越来越被大家接受,家属在外地来不了,我们就会按照家属的要求给他们的亲人祭奠鲜花,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之情。”佛山市殡仪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多年以后,年老的人身归何处?或许,一棵常青树下、一园鲜花丛中、一块绿草坪底,一泉清水池里,是回归自然、安身栖息的最好去处。
佛山新闻网报道
记者:陈聪 梁智鹏
部分文字: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相关知识
1.45万份骨灰植树,已节约超5个足球场面积用地,你接受“生态葬”吗?
江苏建成576处生态墓园:树葬、花葬你能接受吗?
生态葬占比超四成的背后
长沙推行生态葬10年 免费“花葬”遇冷
厦门墓园今年主推生态葬 多墓园规划草坪葬花坛葬区域
花葬!资中首次进行节地生态集体安葬
青岛将建生态葬公园 开辟树葬、花葬、草坪葬
清明前多地墓园举行集体生态花葬仪式 有墓园节地葬式墓位占比高达46%
北京:500余人参加节地生态葬清明公祭
与花草相伴回归自然,16位逝者骨灰花葬云井山人文纪念园
网址: 1.45万份骨灰植树,已节约超5个足球场面积用地,你接受“生态葬”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75795.html
上一篇: 九江:鲜花换塑料花,换出好环境鲜 |
下一篇: 齐河县:德化人心 绘就文明新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