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介绍
在秧苗本田移栽后的各个生育期,田面基本不再长时间建立灌溉水层,也不再以灌溉水层作为是否灌溉的控制指标,而是在水稻全生育期,结合叶龄指标,以不同生育期不同根层土壤水分作为下限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
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投入少、效益高、操作简单,与常规灌溉技术相比,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在操作上有几点不同:
一是灌溉依据不同。常规灌溉依据水层多少判断是否需要灌溉;控制灌溉依据土壤含水量大小是否达到控制标准,判断是否需要灌溉。
二是灌水方法不同。常规灌溉采取“深、浅”或“浅、湿”循环交替,而控制灌溉采取“浅、湿、干”循环交替法。划分为:田面水层在20~50毫米为“浅水”,10~20毫米 为“薄水”。田面水层上限不超过10毫米,土壤耕层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80%,称为“湿润”,土壤耕层含水量占饱和含水量80%以下为“落干”。
三是灌水程度不同。常规灌溉属于充分灌溉,适时保证充足供水,不允许水稻受旱;控制灌溉则实行人为调亏,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生理特性,适时落干,是浅、湿、干交替灵活调节的一种间歇灌溉方式。全生育期除插秧缓苗和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期保持浅水层外,其余各生育期实行浅、湿、干交替的间歇灌溉,每次灌水深3~5厘米,待自然消耗后,田面呈一定湿润状态,再灌下一次水,后水不见前水。两次灌水的间隔时间视稻田土壤的保水性能、肥力水平、生育情况和气象条件而定。
节水控制灌溉阀门
节水控制灌溉智能探头
二、具体操作
(1)泡田期。泡田前整平耙细可减少泡田用水,一般亩减用水量13~21米3。用水量一般在45~50米3。结合水耙地封闭灭草。土壤含水量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85%。
(2)返青期。花达水返青,插秧后7~10天灌第一次水, 水层20毫米。结合灌水施肥。土壤含水量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90%。
(3)分蘖期。分蘖初期灌水上限为20~50毫米水层,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90%,降雨后最大蓄水深度不应超过50毫米;分蘖中期灌水上限为20毫米水层,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90%,遇雨时最大蓄雨深度不应超过50毫米;分蘖末期要及时晾田,土壤含水量控制上限为饱和含水量,下限为土壤饱和含水量的80%。
(4)拔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灌溉时下茬水不见上茬水,当土壤含水量降到饱和含水量的90%时再灌水,灌水上限水层不超过20毫米,逢雨不灌,蓄雨上限为50毫米,过多排出。
(5)乳熟期。土壤水分要求是田面干、土壤湿,蓄雨上限为20毫米,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80%。
(6)黄熟期。田间土壤含水量上限为饱和含水量,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70%。
不同生育期灌溉水量、日期
由表试验原始数据可以看出,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全年亩可有效节约用水60米3。
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组合模式
三、技术优势
一是增产效果明显,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对水稻的根系生长、无效分蘖控制、株型及群体结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控作用,与常规比较亩增产5%~10%;二是节水效果显著,全生育期亩节水80米3以上;三是抗倒伏能力强,控制灌溉水稻根深、节短、秆粗、壁厚,底部节间壁厚较常规提高30%,基部节间距比常规灌溉缩短21%,抗倒伏能力显著增强。
抗倒伏对比
(资料来源: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
责编:刘 博
审核:李昕泽
统筹:王玉重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相关知识
以色列节水灌溉技术引领农业可持续发展
智慧农田解决方案植保技术:智能化防治病虫害
智慧园林高效节水灌溉解决方案
新时期农业种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天津农业节水灌溉设施逐渐完善 高效节水技术广泛推广
新型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哪些?
智慧灌溉:农业与园林的绿色革命
农业用水如何“节流”?节水灌溉“软硬件”持续提升
【智慧农业】聚英智慧农业灌溉控制系统应用,手机控制,便捷花农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解决方案,灵活控制水肥作业
网址: 智慧农业创新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专题丨节水控制灌溉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76122.html
上一篇: 【重庆润普达农业】农业温室大棚节 |
下一篇: 养花浇水有讲究,各种水优劣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