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苏州的文化艺术——插花

苏州的文化艺术——插花

苏州的文化艺术——插花

图片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先温饱了,再谈其它。“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宋人吴自牧的《梦粱录》里说。像插花这种事情,只不过是物质得到了满足之后,生活需要品质精神需要来点愉悦。这实在是一件小事,不过对苏州人来说,却是生活中一件重要的小事。

图片

苏州人本就有爱花赏花之心,春日里,小巷里总能看到人家的墙角伸出几支娇艳的蔷薇,夏天,栀子花白兰花茉莉花更是叫卖声不绝,秋日桂花满城飘香,冬日腊梅暗香浮动。以前山塘街虎丘一带的花木甚至从水路运往全国各地。苏州大大小小的园林,更是花草繁茂。闲来无事插枝花,老苏州人不叫插花,把它叫“清供”。

清供,也就是清雅的供品,最早来源于佛前供花,清供的物品可以是插花、蔬果、香具,也可以是盆景、奇石、古玩和文具等等。文人放置在书房的是案头清供,重要节日里摆放的则是岁朝清供。

以前,没有插花这个词,都被囊括在“清供”里。

老底子的苏州人家,过年时案头必定要有花果,也就是“岁朝清供”,一份清供,让冷冬有了浓浓春意。鸳鸯蝴蝶派作家周瘦鹃曾记录除夕苏州人的买花盛况 “这一晚,万人空巷,都要一游花市,直到次晨一时才散,他们不吝解囊,买些心爱的花草回去,作为岁朝清供”。

如今,“清供”一词渐渐从日常话语中淡去,岁朝清供的习俗却依旧流传,在苏州人的生活里这是一件重要的事,很多苏州园林,也会在年节举办岁朝清供。而插花则是清供里最普及到寻常人家的一种。

寻常人爱,文人墨客更是情有独寄。

苏州的文人墨客都爱弄花,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亲手给拙政园栽了一株紫藤,到今天还生机勃勃。他的曾孙文震亨写了一本《长物志》,历来是雅玩界的典藏,书中的花木一卷,洋洋洒洒从种花写到插花。

明万历年间的湖北人袁宏道,在苏州做了两年官,官拜吴县县令,他写了一本《瓶史》,专门讲插花,比《瓶花谱》也就晚个四年。

清代住在沧浪亭边的沈复,他写的《浮生六记》里也有实际的插花技巧。沈复在书中自叙“爱花成癖,喜剪盆树……内年篱东菊绽,求兴成癖。喜摘插瓶……” 沈复夫妇闲居,家里除了静室焚香,还会供佛手、木瓜,案头瓶花更是不绝,供法也是心思奇巧。妻子芸娘说:“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仿而效之”,沈复问:“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娘说:“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见,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这个法子虽妙,但是芸娘自己也觉得太阴损“恐作俑罪过耳”。

一枝一瓶,偷得半日闲雅;一花一木,唯求此生逍遥。

带着文人气息,带点贵族阶层气质,带着社会精英团体生活圈对于美的感受,苏州园林的山水趣味,文人墨客的品味情调,苏州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都融在其间,让插花有了浓浓的苏式味道。

说到中国传统插花,时间上的“明代”和地域上的“江南”,是无法被忽略的两个重量级字眼。事实上,中国传统插花在明代达到文人插花的集大成。这和当时江南士人的艺术鉴赏力极高,注重生活情趣,追求幽人韵士的风气紧密相连。吴地人士精通书画古董、茶艺棋道、园林设计、莳花种竹,因此最有文人气息的插花一定是来自江南园林,插花之道和造园之道交互融合,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苏式花道,追本溯源,沐浴着吴门清韵、文雅澹淡的中式苏风,营造出自然本真,空盈互化之大美意境。插花作品常常被国人视为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花枝被采撷下来,插入花器,生命已经发生流转,时光在花木里渐渐消逝,花朵从盛开到凋零,是一段生命的旅程,也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所以,对苏州人来说,插出一枝花本身的生长姿态,恰是最好的艺术。

来源:《姑苏古城》微信公众号

2019-08-09

相关知识

苏州鲜花插花培训
苏州江南花卉艺术展免费门票怎么使用?
桃花坞艺术馆搭建花道交流平台 百余件插花作品斗芳菲
插花苏州绿植租赁简单介绍
「苏州米语花文化咨询有限公司招聘」
「插花师招聘信息」
苏州工业园区高尔夫社区:欢度教师节 插花DIY
千余种新优花卉品种亮相!2024苏州花展暨上方山百花节启动
「苏州企业顾问招聘信息」
苏州花艺课程排名苏州花艺课程怎么选

网址: 苏州的文化艺术——插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7629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爱满(AIMAN)云南鲜花干花花
下一篇: 文旅“繁花”,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