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宁晋县农业局)
一、玉米
1.灾害影响
玉米植株短期浸泡在水中,会引起根系中毒,部分根系腐烂;长时间淹涝,会导致玉米根系窒息死亡。渍害发生后,玉米植株根系活力下降,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减弱,生长发育迟缓。涝渍对玉米的危害程度,与玉米生育进程有关,植株越大一般对涝渍危害的抵抗能力越强。处于抽雄散粉期的春玉米对涝渍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强,而多处于小喇叭口期夏玉米对涝渍抵抗能力较弱。此外,涝灾发生时,土壤水分饱和、土质松软,如同时伴随大风天气,玉米极易发生倒伏。
2.预防措施
2.1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挖好排水沟,并及时对大沟大渠进行一次加固检修。
2.2及时清理田内排水沟,做到能及时排除地面水。
3.灾后补救措施
3.1田间管理
3.1.1及早排除积水。各地要指导农民,对出现沥涝积水及发生受淹的田块,及时疏通沟渠,利用或开挖排水沟,或采用机泵等设施,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玉米长时间浸泡。叶片上有大量污泥的玉米,排水时要及时清洗污泥,以增加叶片受光面积,促其尽快恢复光合能力。
3.1.2适时中耕散墒。已经排除田间积水的地块或受渍害的地块,雨后天晴,要适时进行中耕锄划,既有利于土壤散墒、改善根际环境、促进根系恢复生长,又可破除土壤板结。中耕时,尽量不要损伤刚长出的气生根。对于出现倒伏的玉米植株,可视情况将植株扶正,基部围土压实,防止二次倒伏,促气生根早发。
3.1.3补施速效肥料。受涝渍危害的玉米,一般表现为叶片发黄,植株生长发育迟缓。灾后,要及早补施速效肥,促其恢复生长。处于大喇叭口期的夏玉米,要将大喇叭口期追肥与灾后施肥相结合。尚未追施穗肥的夏玉米,每亩追施尿素20-25公斤;已经追施穗肥的地块,每亩可再追施尿素5-10公斤。追肥要避免撒施,应开沟深施或结合中耕施用。有条件的地方,要在雨后放晴时,及时喷施0.5%尿素+0.2%磷酸二氢钾,喷施时要确保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完全溶解混匀,以免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叶片灼伤,加剧灾害程度,喷施一般间隔7天、连喷2次。
3.1.4加强病虫害防控。受灾玉米植株生长发育不良、抵抗病虫危害能力降低,加之,灾后田间湿度大、温度高,极易诱发病虫草害发生。针对雨后较大的田间湿度、极为有利于玉米螟孵化的问题,各地要重点做好玉米螟防控工作。要加强夏玉米褐斑病、根腐病、顶腐病和春玉米大斑病等病害的防控。夏播区早春播种的春玉米,要防止雨后骤晴时青枯病的发生。同时,各地要密切关注雨后田间杂草的发生动态,及早防除。
3.2倒伏田块管理
涝灾区同时发生倒伏的地块,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
3.2.1已经进入到抽雄散粉期的春玉米,倒伏植株已基本失去自行恢复直立生长的能力,倒伏后需要人工扶起,并用土壤对植株加以固定。
3.2.2正处于小喇叭口期的夏玉米,发生倒伏后,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管理措施,雨后植株会慢慢自行恢复直立生长。
3.2.3被洪水冲倒的玉米地块,常有部分叶片被淤泥掩埋,致使植株难以自行恢复直立生长,要在灾后尽快去除叶片上的泥土,或用镰刀割断被淤泥掩埋的叶片,帮助植株尽快恢复直立生长。
3.2.4倒伏后心叶内淤入部分泥沙的玉米,灾后可用镰刀割除淤入泥沙的心叶部分,帮助后续叶片抽出。但割除叶片越少越好,且不要伤及植株顶端生长点。
二、大豆
1.灾害影响
洪涝:分为涝灾和湿(渍)害。由于雨水过多又过于集中使农田积水成灾为涝灾。湿(渍)害是连阴雨时间过长,雨水过多或洪涝过后排水不良,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作物系因缺氧而导致的灾害。
2.预防措施
2.1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挖好排水沟,并及时对大沟大渠进行一次加固检修。
2.2及时清理田内排水沟,做到能及时排除地面水。
3.灾后补救措施
3.1短期水淹后,作物尚能恢复生长的地块:
3.1.1雨前根据地势挖好排水沟渠,遇涝及时排水。大豆苗期和成熟期尤其怕涝,遭遇连阴雨灾,田间积水过多的豆田,应及时开沟排尽积水,保证大豆正常生长。涝害重的作物,不能一次把水排干,以使作物逐渐适应无水环境,否则在烈日曝晒下蒸腾失水很快,在根系未恢复吸水能力前,会造成植株缺水枯萎死亡。排水后,沾在茎叶上的泥土应及时冲洗掉,以使叶片进行光合,早恢复生长。
3.1.2中耕除草。对受涝渍危害偏轻的豆田,要在地面泛白时,及时中耕散墒,除去杂草,一般要求做到三次中耕。根据大豆生长情况,结合第三次中耕进行培土,防倒伏。
3.1.3查田补栽,确保全苗。由于豆田积水时间长,易出现烂根、死苗造成缺苗断垄,为保证全苗,不影响产量,要及时进行查田补栽。采取就近借苗带土移栽为好,移栽时要带土带水,确保成活率。
3.1.4及早追肥。涝渍之后,应结合中耕追肥,促进苗情转化。一般苗期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可采取沟施的方式结合第二遍中耕进行。也可在大豆初花期,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用30克磷酸二氢钾对水40公斤。也可结合防蚜虫一并进行。从理论上,水涝可以通过缺氧和淋溶造成某些矿质元素亏缺,因此在水涝前后向土壤中施入矿质肥料可以预防和补充元素亏缺。
3.1.5及时防病治虫。作物受涝渍后,植株素质下降,易受病害侵染。应加强病虫测报,适时防病治虫,控制病虫害暴发流行。大豆生长期内高湿天气长,易发生大豆锈病、蚜虫、食心虫等病虫害。可用粉锈宁每亩3克加水50公斤防治大豆锈病。用10%的吡虫啉每亩100克对水30-50公斤防治大豆蚜虫。每亩用2.4%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40ml对水50公斤喷施防治食心虫。
3.1.6合理化控。灾后,如大豆生长过旺、徒长,应合理采用化控技术,喷施多效唑等,可促壮抑旺,增花保荚,提高产量。
3.1.7因灾绝收地块:由于强降雨后农田被淹,短期难以排出,作物难以挽救,大部绝收。这类地区应根据积水排除时间的早迟和农时季节的要求,及早考虑改种其它作物。另外,在低洼地段或易受涝地段,可以种植水稻、高粱等耐涝作物,以防遭受涝害。
三、花生
1.灾害影响
容易造成茎枝徒长,花量减少;结荚期如遇涝灾影响荚果正常发育,延长结荚期;饱果期遇涝灾荚果容易腐烂。
2.预防措施
如遇涝灾及时排水。
3.灾后补救措施
如果已经成灾,可改种其他农作物,因为花生的生长期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可改种其它作物。
四、蔬菜
1.灾害影响
狂风暴雨发生时,打烂叶片,冲坏菜苗,使蔬菜落花落果,蔬菜生产受损;同时田间积水会导致土壤板结,土壤透气性变差,造成蔬菜根系无氧呼吸,出现沤根的现象。
2.预防措施
2.1建设高效的菜田排涝系统,减少田间积水。
2.2采用高畦或高垄栽培。
2.3种植抗逆、抗病蔬菜品种。
2.4蔬菜棚室应保证薄膜覆盖严密,防止漏雨;露地蔬菜必要时可搭架并临时覆盖薄膜或遮阳网等防雨。
3.灾后补救措施
3.1露地蔬菜
3.1.1及时排除积水、中耕松土。对受灾较轻地块,要尽快疏通菜田排水沟渠、排除积水,并清除田间过水淤积的泥沙。待菜田土壤稍干后要及时中耕松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透气、渗水能力,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尽快恢复生长。
3.1.2及早补种改种,挽回经济损失。对受灾较重,秧苗部分或全部淹毁的菜地,要及时进行抢收并补种其它蔬菜,可根据各地气候特点直播一批速生叶菜类蔬菜,如:小白菜、油菜、生菜等,既可丰富市场供应,又能弥补造成的损失。
3.1.3加强田间管理,促进高产稳产。暴雨后要及时绑扶倒伏的蔬菜植株,加固菜架,清除残枝病果,清理粘附在茎叶上的泥沙,并适时培土拥根,增强抗倒力。由于暴雨过后田间肥料流失较严重,加之蔬菜根系受淹后活力下降,吸收肥水能力降低,要及时追肥:一是土壤追肥。针对不同田块灵活掌握肥料的追施量,受涝严重、肥料流失较多的田块要适当多补,反之则少补,一般每亩追施高氮水溶肥5-10公斤。其中叶菜以氮肥为主,薄肥勤施;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蔬菜应氮、磷、钾肥配合使用;二是叶面喷肥。可用0.3%-0.5%磷酸二氢钾和0.3%的尿素混合溶液等喷施作物叶面,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以提高产量,防止植株早衰或减少畸形果发生。
3.1.4认真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一是雨前、雨后喷洒1-2次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等光谱性杀菌剂,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二是清洁菜园,及时除草和拔除病株,并对病株穴施石灰消毒。
3.2设施蔬菜
3.2.1排除棚室内积水,进行土壤消毒。对于受灾较轻,有积水的棚室,应迅速排除积水,防止土墙坍塌导致结构破坏;并用50%多菌灵、40%福尔马林等药液进行土壤消毒,防止土传病害发生。
3.2.2及时育苗补种。对受灾较重,秧苗被淹毁的棚室,要及时将土壤消毒后进行补种或补栽。对受损的秧苗要及时喷施一次预防真菌和细菌的杀菌剂和叶面肥,防止病菌从植株伤口侵入,同时冲施生根类肥料,促使蔬菜尽快恢复长势。
3.2.3尽快修复受损棚室。对被雨水冲刷受损的温室墙体进行培土,加固并覆盖薄膜或无纺布,避免遭受二次冲刷。同时对棚室内受损的立柱和温室后坡等重点部位及时更换和加固。注意检查棚膜破损情况,有漏洞的要及时修补,同时增加压膜线、固定好棚膜。为预防发生冰雹危害,可以在棚室上覆盖与棚室等长、等宽的防虫网或遮阳网,拉紧并与棚膜表面保持一定距离,以减轻冰雹对棚膜的冲击,避免棚膜被冰雹砸破,对蔬菜作物造成损害。
3.2.4疏通排水沟,确保排水通畅。可在棚室四周挖宽约0.5米、深约30厘米的排水沟,确保暴雨再次来临后从棚室上流下的雨水及时排走,防止雨水倒灌入棚。
3.2.5加强栽培管理,预防病虫害发生。高温季节暴雨过后,湿度过大,易滋生多种病害。要加强棚室温湿度控制,加大通风,降低棚室湿度,减轻病害发生。应抢晴好天气迅速喷洒1-2次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广谱性杀菌剂,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土传病害应以灌根防治为主。发现虫害应及时利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五、水果
1.灾害影响
果树遭受水灾后吸收根会因缺氧窒息而死,并逐渐影响大根,出现腐烂;树干经长时间积水则皮层剥落,木质变色;树冠出现叶片失绿,枯枝现象,树势变弱。涝灾后由于果园湿度大,光照不足,极易造成大量烂果,果实着色不良,风味变淡,耐贮性差,从而大幅降低果实品质和产量。
2.预防措施
2.1加大水利设施投入,因地制宜修建水利设施,治理河道,健全排水系统。山地果园需要在最上一道梯田上修建拦水沟,每道梯田的里边修建排水沟,梯田两端的路旁修建排水沟,沟沟相通。无排水沟的果园可人工排水,在果园周围筑起田埂,用小型抽水机或人工提水的方法将水排出。
2.2建立雨涝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3.灾后补救措施
3.1紧急修整果园及周边排水系统,排涝清淤。对水淹较轻的果园,雨后要及时疏通渠道,排除果园积水,并将树盘周围1米内的淤泥清理出园,以保持树体正常的呼吸代谢。对水淹严重的果园,要及时修剪果树,去叶、去果,减少蒸腾量,并清除果园内的落叶落果。
3.2扶正植株,合理修剪,控制旺长。优化改良树体结构和果园群体结构,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和生态环境。
3.3加强追肥,补充营养。灾后果树根系吸收养分能力下降,应及时进行叶面追肥,8月上旬喷施以0.3%的尿素溶液为主的叶面肥,以后喷施以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为主的叶面肥。对土壤追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结合墒情,早施有机肥、土杂肥为主的基肥。水淹严重的果园,先进行深翻改土,然后施入基肥,以9~10月为宜。
3.4中耕松土,晾晒树根。果园排涝后要及时中耕松土,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尽快恢复吸收功能和旺盛生长。中耕时要适当增加深度,将土壤混匀、土块捣碎,中耕1~2次。将树干周围根颈和粗根部分的土壤扒开进行晾晒树根,可使水分尽快蒸发,待3个晴好天气后再覆土。对因涝而烂根较重的果树,应清除已溃烂的树根。对树干和树枝用1:10的石灰水涂白,并用稻草或麦秸包扎,以免太阳曝晒,造成树皮开裂。
3.5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雨涝往往伴随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有利于各类病菌滋生,同时雨涝影响根系对钙铁锌等矿质元素的吸收,引发相应的病害。雨涝后要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加强土肥水管理,增强树势;及时清除枯枝落叶、病僵果等,减少病源;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六、食用菌
1.灾害影响
冲毁食用菌出菇房、菌棚和保鲜库,食用菌原料受损,菌棒污染,出现死菇和烂棒等。
2.预防措施
2.1科学选址。食用菌生产场所选址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质坚实、场地平坦的场所。
2.2加固棚室骨架。连续阴雨暴雨天气到来之前,要加固棚室骨架,防治菇架倒塌。
2.3保证生产场地排水顺畅。在汛期到来前,清理好生产场所的所有排水沟,保持排水顺畅;地势低洼的出菇场地,提前准备排水量合适的水泵;层架栽培模式,将层架最底层菌棒移置床架高层或空床架。
2.4及时做好产品采摘和加工。连阴雨天或暴雨到来前,积极抢收和及时晾晒加工。黑木耳栽培场地,需或搭建防雨晾晒架,并配备烘干设备。
3.灾后补救措施
3.1加强食用菌生产场地安全状况巡查。检查食用菌生产棚室是否存在倾斜倒塌的风险及周边环境是否存在滑坡等险情,若发现险情及时上报政府,人员不要进入菇棚内;进入食用菌生产棚室前要观察电线是否正常,避免触电。
3.2加强通风排潮管理。对于有积水地块,采取措施进行排水;洪涝过后,菌棒水份加大,需加强菇棚通风,降低空气湿度。
3.3及时加固、修复破损菇棚。对因灾损坏倒塌的菇棚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快修补或重新搭建,避免灾后晴天高温对食用菌生产造成二次危害。
3.4合理处理受淹原材料、发酵料。晴天后,将受淹原材料及时进行摊晾、曝晒;受淹的发酵料添加部分干栽培料,含水量调制60%~65%,于地势高燥的场地重新发酵。
3.5整理受灾菌棒。对于将泡水的菌包或菌棒进行单独摆放,表面喷撒1%~2%的石灰水或杀菌剂,以防杂菌感染;正在发菌期的菌包,泡水较轻的可重新灭菌、菌种,对泡水较重的菌包尽快拌入新料后重新利用。
3.6及时抢收和晾晒加工。灾后及时采下可以采收的菇耳,利用晴好天气,及时将产品进行晒干处理,保证产品质量,尽量减少损失。含水量小的子实体冷库打冷后及时鲜品销售;露地黑木耳栽培模式,将采摘的黑木耳用清水冲洗干净,利用现有烘干设备进行烘干或晾晒。
3.7谨防高温。夏季阴雨天气过后,一般会迎来高温天气,要充分利用遮阳设施并结合早晚通风,要做好适时降温,避免高湿、高温,造成菌棒污染。
3.8做好灾后病虫害防控工作。灾后要及时对生产场所进行全面清理,保证环境清洁,进行可用800-1000倍液的高效绿霉净和农用链霉素30ppm杀菌剂对发菌及出菇场地进行全面杀菌处理,隔天重复喷洒,预防杂菌大面积发生;将杂菌感染严重的菌棒、烂棒及时拣出,移至离栽培场地较远的地方集中深埋销毁或堆闷发酵有机肥;黑木耳生产基地,喷洒5%的噻螨酮200倍液喷施发菌及出菇场地,防止灾后螨虫的大量发生,对已经发生螨虫的场地,可喷洒1.8%的阿维菌素 1000-1500的倍液或采用猪骨拌农药的方法进行集中诱杀。
七、中药材
1.灾害影响
根和根茎类品种,长时间积水易造成根部腐烂。根腐病、枯萎病、炭疽病、叶斑病等病害容易爆发,另外夜蛾等害虫也容易发生。
2.预防措施
2.1畅通沟渠,方便排水。
2.2及时预警,根据天气预报和天气实况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免除或减轻洪灾损失。
3.灾后补救措施
3.1尽快排出田间积水。采取一切必要和可能的手段,突击排除积水,减轻涝渍危害。抓紧疏通农田沟系,开启排水设施,降低外围水位,确保田间积水迅速排出。
3.2抢晴中耕破板结。应抓住晴好天气及时中耕、锄划散墒,破除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的通气条件,促进根系生长,保证地上茎叶生长的养分供应。
3.3加强病虫害防治。水灾后土壤、田间湿度很大,要及时做好防治工作。可选以下配药方法:根腐病、枯萎病,当全田多点发生时,随水每亩冲施70%恶霉灵150克+72%霜脲锰锌500克;如点片发生,可用苯甲·嘧菌酯围绕发病株做重点浇灌,要点是一定要让药液渗到根层;炭疽病、叶斑病,可用苯甲·丙环唑3000倍、咪鲜胺·戊唑醇2000倍液全株喷雾,对于炭疽病,尤其要注重喷潮茎蔓。虫害可用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喷雾防治。
3.4及时追肥促生长。强降水和洪涝过后,土壤肥力被雨水带走,加之药材根系活力下降,吸收肥水能力较差,所以灾后要及时补追肥料,针对不同地块灵活确定肥料的追施量,一般每亩尿素10kg左右,有条件的田块可进行叶面喷肥,0.3-0.5%磷酸二氢钾,每隔5-6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3.5尽早补种和改种。根据涝害情况,尽早补种和改种。对于药材植株死亡严重的,应马上整地,改种黄芩、知母、桔梗等多年生药材品种;对于部分药材植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等多年生药材田,可采取直接补种或移栽的方式,进行补苗;对于倒伏的中药材,如柴胡、丹参、射干、黄芩、黄芪、知母等根类中药材,不用采取扶直措施,让其随着生长自然直立起来,一般对产量没有太大影响。
八、畜牧业
1.灾害影响
造成养殖场基础设施设备毁损,导致饲料、药物等投入品被水浸泡霉变、腐烂、失效,栏舍冲毁、倒塌、雨水浸泡等致畜禽死亡,病死畜禽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传播引发疫病。
2.预防措施
2.1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注意天气变化。
2.2加强对池塘、水库、河流边畜禽养殖栏舍的水淹灾害预警研判。
2.3加强对山坡、山区沟谷处畜禽养殖栏舍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灾害预警研判。
2.4加强对地势低洼且排水设施较差的养殖场的养殖栏舍的洪涝灾害预警研判。
2.5加强对老旧畜禽养殖栏舍的倒塌危险预警研判。
2.6加强应急值守,在暴雨期间安排好值班人员,加强对养殖栏舍的巡视。
2.7加强禽畜圈舍的通风降湿以及畜禽疫病防治工作。
2.8加强养殖场排水沟渠的疏通和供电设施、机电设备的检修,确保排水畅通,用电安全。
2.9组织人员对畜禽栏舍进行全面检查加固。
2.10对于可能出现险情的畜禽要及时转移。
3.灾后补救措施
3.1尽快排除畜禽养殖场所积水,修复加固破损的畜(禽)舍,不能及时修复的,尽快将畜禽转移至干燥、安全地带。提前做好畜禽生产基础设施及强降雨结束后的高温应急准备,对湿帘、排风扇、发电机(站)等设备设施及时维修检查。
3.2严格落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立即收集受灾死亡畜禽,并按照《动物防疫法》《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有关要求和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砸死、淹死、病死等死亡及死因不明的畜禽,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严禁宰杀、食用、转运、加工因灾死亡及病死的畜禽尸体。
3.3严格开展养殖环境消毒灭源工作。对受水淹的圈舍、食槽、畜禽用具、运输工具等环节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对浸水、雨淋、受潮的饲料饲草要及时晾晒,防止霉变,以免畜禽食用中毒,并及时统计青贮饲料损失情况。
3.4保持畜(禽)舍内卫生,及时清理粪便,供给畜禽营养丰富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做好通风工作。
3.5做好母畜保胎,对已流产的母畜要增加营养,及时配种,同时加强仔畜的保育工作。对低龄、体弱、伤残、病情严重的畜禽及时淘汰,降低饲养成本。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宁晋县农业农村局洪涝灾害技术指导意见
江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水稻油菜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标准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泰安市农业农村局 文件通知 关于印发全市应对台风“梅花”玉米、大豆、花生、棉花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果、棉、茶、烟、蚕桑应对强降雨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全省主要粮油作物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园艺作物应对高温暴雨洪涝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花生灾后生产恢复的技术指导意见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全省主要粮油作物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广州市2019年上半年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网址: 宁晋县农业农村局洪涝灾害技术指导意见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76498.html
上一篇: 农技|花生田涝害如何补救? |
下一篇: 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