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花的栽培技术 一 、准备工作 二 、常见的栽培管理措施 一、准备工作 (一).植物种类的选择 (二).盆的选择 (三).培养土的准备 (一) 植物种类的选择 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 ~形态优美奇特,整体观赏效果好或叶色漂亮; ~能开出美丽鲜艳的花朵,花大色艳或繁花 似锦结出丰硕、美丽诱人的果实; ~无毒、无不良气味、无粉尘或毛刺。 室内花卉通常包括: 观叶植物:如春羽、海芋、花叶艳山姜、棕竹、 蕨类、巴西铁叶等。 观花植物:红掌、牡丹、凤仙、兰花、蜘蛛兰 观果植物:佛手、乳茄、金橘等 应时盆花:仙客来、马蹄莲、一品红、水仙、 杜鹃等。 仙人掌-- 及多浆多肉植物:仙人掌、金琥、蟹爪兰、 三棱箭等。 影响室内花卉的生态条件有: 土壤、光照、温度、水分、空气湿度、通气。 室内植物常见的栽培方式: 土培、水培。 (二) 盆的选择 花盆的大小,高矮选择: ①盆口直径大体与植株冠径相适;植株高度 一般为盆高或直径的1.5-2.0倍左右。 ②带有泥团的植株,留有2—4厘米空,以加入新土; ③不带泥团的植株,根系伸展,不宜弯 曲(如果主根或须根太长,可作适当 修剪,再种到盆里)。 (三) 培养土的准备 1、一般盆栽花卉要求的培养土: 一要疏松、透气,满足根系呼吸; 二要水分渗透性能良好,不会积水; 三要能固持水分和养分,不断供应需要; 四要培养土的酸碱度适合花卉要求; 五无有害微生物和其它有害物质的滋生和混入。 2、常用培养土的配比: 一般花草的:腐叶土3份、园土5份、河沙2份。 多数盆栽花卉的:腐叶土4份、园土4份、河沙2份。 (一) 上盆 上盆是盆栽的第一步,是花卉生长的关键。 上盆技术要点 1、上盆时间:每次移植都会使根受不同的损伤,根的吸水功能会减弱。上盆时间选在11月到来年3月叶落未萌芽时期。常绿花木多选在10-11月,或3-4月,花木需水量少的时期。 换盆 换盆是将盆栽的植株由原盆移入另一盆的技术,换盆的有两个原因。一是细幼苗生长过程中,根系布满盆内,而老根已无吸水吸肥和功能,只有新长的根毛区具有吸收水肥的功能。有时盆底排水孔也伸出幼根。这时须换入较大的盆,以扩大营养面积。二是植株生长基本成形,盆栽时间过长,培养土中营养欠缺,土质变劣,需要更新培养土,这种原因的换盆,主要是更新培养土,仍栽入原盆或稍大一点的盆均可。 空调室内的花卉栽培 一、空调室内适宜布置哪些花卉 选用叶片革质化程度较高,或叶面被有较厚角质层,并有一定耐干燥环境、抗性较强的花卉种类,如桃叶珊瑚、橡皮树、八角金盘、鹅掌柴、万年青、十大功劳、龟背竹、苏铁、春羽、南洋杉、凤梨类、金香葵、蒲葵、棕竹、赤楠、罗汉松、含笑、瑞香、芦荟类等。而不宜选用彩叶草、珠兰、茉莉、寿星桃、玉簪、绿巨人、荷包牡丹、三角枫、合果芋等。 防寒防冻 首先,根据越冬要求分别加强管理。 其次,在秋冬之交让室内植物经过稍低气 温逐步锻炼。 其三,在栽培上做好肥水管理。 * * ?????????????????????????????????????????????????????????????????????? 1、瓦盆(泥盆、素烧盆)粘烧制的花盆,透气性、透水性好,价格低廉,规格齐全,较适合家庭。 2、紫砂盆 制作精巧,古朴大方但透水气性不如瓦盆。 3、瓷盆 透气性不良。 4、水盆 盆底列透水孔,用来培养水仙等水培花卉。 5、塑料盆 轻巧、排水透气性能差,适宜种植吊兰、常春藤等。 二 、常见的栽培管理措施 (一).上盆 (二)·换盆 (三).转盆,松土 2、正确的操作 1)花盆处理:新盆要用水浸泡二天才能使用,旧盆必须洗净。 2)花木修剪:苗木上盆前,要剪断过长的根和受伤的根,如果损伤的根太多,还需剪掉些叶子以减少蒸腾,使之成活率高。 3)栽植:用两片碎盆片把排水孔盖上,各盖一半,中间叠起,然后加入1-2厘米厚的河沙(或是粪煤屑、木屑),目的是利于排水透气。这时,把苗木放在中间加入培养土到半盆,把苗木捎上提,使根系伸展并用手轻轻压紧,最后加培养土到距盆边2-3厘米,并边加土边把土压实。 4)浇水和施肥:上盆结束后,要立即浇水,一次浇透,直到盆底有不渗出。当时不要施肥,最好等苗木已发根,开始灰复生长后(一般15天),再补充肥力
相关知识
盆栽花卉培植.ppt 免费在线阅读
花卉盆栽护理技术培训ppt课件
花卉盆栽护理知识培训ppt课件
【兰花培植基地】
花卉护理指南ppt课件
水生花卉种类.ppt 免费在线阅读
《认识常见花卉》PPT课件.ppt
《花花草草寻亲记》短剧全集完整版免费在线观看,花花草草阅读答案解析
《园艺花卉植物》PPT课件
花卉整形修剪、促成抑制栽培ppt课件
网址: 盆栽花卉培植.ppt 免费在线阅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77904.html
上一篇: 花盆种植方法和技巧 花盆种植方 |
下一篇: 耐阴盆栽花卉—鲁比欧,美丽又喜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