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精神分裂症研究集锦:...

精神分裂症研究集锦:...

精神分裂症研究集锦:兰花基因了解一下!

精神分裂和神经质经多项研究重复确认有遗传性,同时也有人种特异性。黑人比白人、黄种人的发病率都高(也有研究认为全人类的患病率都在1%左右,无显著差异)。此外,它们多涉及到5-羟色胺、GABA等重要神经递质的转运,所以多与认知功能有关。

因此,精神分裂症和神经质与高智商共享了许多基因:聪明人或神经质的人更容易患上精神分裂的原因就在这里。

有意思的是,携带有这些基因的人类有很大的进化优势,比如让人的体格更高大、能量代谢效率更高、对环境信号更敏感、更不容易得高血压等等,所以在群体遗传学上,这些基因留了下来。在从非洲向欧洲、亚洲和美洲扩散的过程中,某些位点上的氨基酸又发生了突变,让那里的人变得更加富有“人种个性”。

此外,有些神经质基因属于“兰花基因”,也就是如果携带该基因变异的个体从小得到很好的照料,诸事比较顺遂,那么他能做出高出常人的成绩(像兰花一样开放傲人),但要是遭逢变故,承压之下,他们也比常人更容易精神崩溃而走向分裂。这也是为什么工业社会下,诸如演艺圈的发病率高的原因所在。

。。。。

精神分裂与电击疗法

BMJ发的电休克疗法(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综述显示,ECT虽然用了80多年,但疗效比安慰剂好不可多少,而且可能造成严重脑损伤,特别是记忆)。网页链接

争议很大。一些精神科医生认为ECT对精神分裂、严重的抑郁症(特别是又自杀倾向)的病人有疗效。还有医生认为ECT对消除负面记忆有效果,这一条似乎是成立的,因为该疗法本身对记忆功能伤害本来就比较大,[允悲][允悲]。一般病人先服用麻醉药个肌肉松弛剂,电击时癫痫等发作而不至产生大动作,这样可以改变大脑某些功能区的连接。

但支持者也承认为了防止复发,严重抑郁症病人接受ECT后仍然需要服用抗抑郁药物。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反对这种疗法,迄今为止证明ECT疗法有效大概有5项研究,也只是发现1/3的病人被电击后情绪好转这类,但并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它可以减轻或完全预防抑郁症复发或自杀。

so,Should we stop using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

精神分裂与全身症状

美国Vanderbilt University的一位心理学教授做了一张精神分裂患者的身体地图,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去搜集相对于正常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各种情绪下的身体唤醒都有哪些不同。如图:差异是很大的,在shame、love等情绪已经无法唤醒最后的身体反应,对fear、sadness等情绪也基本没太大的唤醒反应。

人是感情的动物,也是感觉的动物。有过醉酒经历的人,能想象不一样的情绪-身体联结。同样,精神类疾病也改变了病人类似的联结。应该说,教授的这张图是基于行为的,价值不是很大,但它再次提醒我们病人的麻木、无感或无羞耻等等并不是装的,也不是刻意为之。

此外,像抑郁症、老年痴呆、晚期癌症细胞转移,同样会改变病人的情绪和人格。这让他们的身边人倍感困扰又充满怨恨,因为他们认为病人是矫情或装的。其实不是…

Lénie J Torregrossa et al, Anomalous Bodily Maps of Emotions in Schizophrenia, Schizophrenia Bulletin (2018). DOI: 10.1093/schbul/sby179

。。。。

精神分裂与误诊

不久前有位大学生被说是精神病,无辜被关134天,期间被殴打、电击和用药。这种事不是第一次了,也显然不会是最后一次。有一个多方面公认的“事实”:“中国是精神疾病大国,精神卫生市场将增长迅速,预计在2019年市场规模将达650亿元。”被误诊的人参与撑起这个市场。

一份使用了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的数据的报告,认为在1994-2003年间,19岁以下的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的躁郁症确诊率狂涨了40倍,从0.025%上升到1%,而成年人的发病率更高达2%。这一“发现”受到了舆论攻击,互联网上充斥着对精神病学界把正常人都当成病人看的斥责之声,认为这些人不仅给健康的孩子喂药,甚至和制药公司勾结,把用药品毒害儿童当作发财致富的金矿。

中国也有此类现象。

之前有所谓专家大言不惭,说中国精神病发病率奇高。最近一年又有著名精神病上市公司康宁医院计划回归A股的新闻。根据康宁招股书,中国目前有超过1.8亿人罹患精神疾病。1.8亿哦!!相当于10个人里就有一个精神疾病患者。他们的“治病需求”应该被满足?

要花钱。根据公开资料,以温州康宁医院为例,其门诊病人每人次平均开支总额为560.23元,住院病人平均每床日开支为534.63。而根据2015年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民营医院精神病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8.5天,这么算来,每位住院病人平均需要花费4544元。

4544乘以1.8亿,在康宁看来,中国精神病市场是一万亿超级市场,而且还是一片蓝海!我查到的另外一份研究报告也声称,中国精神卫生市场增长迅速,预计在2019年市场规模将达650亿元。

这不得不说是很离谱的事情。通过对定义的操作,你将无所不能。但是,谁有资格、凭什么说一个人有精神类疾病,是精神不正常的人呢?即使DSM出版主持人、著名的心理学家罗伯特·斯皮策也多次强调,他可没打算亲自画下“正常”与“非正常”之间的那条红线。

最后,再说一篇论文:

发表于1973年《Science》,心理学家戴维·罗森汉等8人导演了一场骗局,他们都前往精神病院,向医生自述有幻听等症状,随后八人被收治入院,在医院一呆就是几个星期。期间,每个人都尽最大努力试图离开医院,特别是要让医务人员相信自己已经恢复理智,可以出院。

结果,八个人平均花了三周才成功脱身。尽管在住院期间,他们从未表现出任何精神病症状,但这在诊断他们患有精神分裂的医生看来,行为完全正常、无懈可击,正是患病的依据之一。

。。。。

精神病与流行病学:为什么神经病越来越多?

1980年代末,一种病突然在全美大规模爆发,患者普遍认为自己有一个或多个分身,有的人认为分身会杀掉或伤害自己,因此处于严重的焦虑不安之中。为安置和治疗这一病症的患者,资源本来已经非常缺乏的精神病院,为这些人安排了单独病区。

这种病叫多重人格障碍症(MPD)。

据当时数据统计,1970年以前的多重人格病例仅有200多个,但从1980年开始的十几年,确诊病例窜升到2万。至于病因,心理学界广泛认为是患者早年遭受过创伤性性虐待,为摆脱那些无法忍受的回忆,发展出各自独立的多个人格,并把它们深埋在意识最底层。

治疗MPD的方法,是通过催眠或服用阿米妥,让患者慢慢回忆出当年痛苦遭遇,然后想办法面对它、处理它、放下它、忘掉它。

然后,加害者——通常是患者小时候的家庭成员或熟人——要承担法律责任。这就造成美国社会流行了一种儿童受虐文化恐慌,许多受害者就读过的学前班和日托机构人员被起诉。最终,浪潮在the Little Rascals Day Care Center一案中达到巅峰。

根据在此就读儿童的证词,该中心前负责人要被判处12次终身监禁!因为他“曾经在日托中心的玩具宇宙飞船里举行过残杀婴儿的仪式”。但,随着调查深入,舆论风向开始转变,变成号召从立法角度严厉打击那些鼓励甚至引诱患者编造有关性行为和性虐待仪式的治疗师。

事后,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哈里森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如果多重人格障碍症确系大脑面对严重创伤时的自然或本能反应,那为什么在20世纪以前的医学史上,很难找到明确的有关被压抑记忆的例子呢?

于是,他们发布了一条广告,称任何人最先在1800年之前的文学或非虚构类作品中,找到了描写用选择性遗忘来处理创伤性记忆的例子的,无论该作品用哪种语言完成,都可以一千美元的奖励。

结果都冇。

2006年,哈里森教授用互联网再次询问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就说明这个问题是无解的。他把这一挑战发布在30多个点击率很高的热门网站上。

2007年,哈里森们发表文章:没有人找到了有关压抑记忆的实例。他们由此认为:多重人格障碍中的核心概念“选择性遗忘”,不过是精神病学医生口中的文化综合症之一,是一种特定时期的人为概念建构,且不具备脱离其背景而普遍存在的可能性。也就是说,

MPD只存在于20世纪以后的西方社会。

其实,1994年第四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就已经把MPD标签摘除了,取而代之以反社会性身份障碍症(DID)。这意味着精神医学界对带有超自然色彩的多重人格共存现象是不太认可的。然而,这种多重人格的超自然现象依然活跃在电视剧和电影作品中。

相关知识

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历史性一夜
精神分裂症怎么才能想得开
花卉集锦之十二
中国纹样集锦
北京花卉展览集锦
花卉集锦之四十六
鲜花养生方法集锦 生活保健妙不可言
花卉集锦之十五
2017元宵节常用的对联集锦
【花卉集锦摄影图片】年花市场生态摄影

网址: 精神分裂症研究集锦:...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7920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中国科学家领衔团队揭开兰花进化之
下一篇: 中国学者领衔发表最新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