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病毒病(花生条纹病毒病、花生黄花叶病毒病和花生矮化病毒病)是危害花生造成减产和劣质的常发性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花生病毒病发生发展与危害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密切的有以下因素:
1、种子。三种病毒都能种传,其中条纹病毒病和花叶病毒病的种传率分别为0.5%—5.0%和0.1%—4.2%,是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矮化病毒病的种传率较低,仅为0.05%。
2.蚜虫。多种蚜虫是三种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条纹病毒病和花叶病毒病靠蚜虫在田间传播,造成再侵染。矮化病毒靠蚜虫从田外刺槐上带入花生田,造成初次侵染和田间迁飞再侵染。所以蚜虫发生早而重的年份和地块病毒病危害必然重,减产幅度大,反之则轻或不造成减产。
3.气象因素。气象因素通过影响蚜虫的发生与发展,从而影响花生病毒病的发生与危害。花生幼苗期降雨少、温度高的年份,蚜虫发生量大,病毒病发生危害重,反之则轻。4.寄主作物。花生田周围刺槐树多,豆科和十字花科杂草多,或种植豆科和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蚜虫易发生,花生病毒病危害重,反之则轻。
目前没有治疗花生病毒病的特效药只能以预防为主,减轻危害。
1.选用抗病毒品种的大粒种子。花生品种间抗性有一定差异,普通型大果比珍珠豆型小果抗性好,叶色深的品种比叶色浅的品种抗性好,同品种大粒种子比小粒种子带毒率低。目前抗性较好的珍珠豆型小花生品种有誉宇11号。同品种选用大粒种子。
2.地膜覆盖。地膜覆盖花生能够显著增强花生长势和抗病能力,同时能有效驱避蚜虫,减轻病害发生。
3.预防蚜虫。播种时使用长效内吸性杀虫药,使长出的花生整株有毒,初次迁飞花生苗上的蚜虫吸食汁液后即中毒死亡,失去繁殖和再次迁飞传毒机会。较好的药剂有“高巧”种衣剂拌种,播种时撒施达到标准要求的“812”药肥粉。
4.叶面喷肥。合理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出苗后、开花前后间隔8—12天连喷两次营养成分较全面的叶面肥和植物诱抗剂。效果较好的有“阿卡迪安(海藻精)”和“引力素”。
相关知识
花生病毒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
花生病毒病是怎样发生的如何防治
花生病毒病的预防与治疗(症状、防治方法及“花生病毒病”)
花生病毒病发生和防治研究进展
花生病毒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怎么防治花生病毒病?
花生病毒病及防治
花生病毒病是怎样发生的?如何防治?
花生病毒病的预防与治疗(症状及防治方法)
花生病毒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花生病毒病的防治,该怎样防治花生病毒病
网址: 花生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79352.html
上一篇: 花柳病是什么病治好吗 |
下一篇: 花生病毒病是怎样发生的?如何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