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绿袋里装的异色瓢虫,是农作物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常用天敌”“玻璃试管中的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则为多种林业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5月21日,2023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现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展区正在上演一场“以虫治虫——虫虫特工队”的故事,引人驻足观赏。
以虫治虫,既环保又有效
疾风时,大树折枝甚至整株倒伏,并非全是风之过,而是蛀干害虫吃空了枝条或树干。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蛀干类害虫危害最大的国家,如何有效防治蛀干害虫,成了国内植保专家研究的热点。
“蛀干害虫是目前城市园林中最难防治的一类害虫。”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生物防治专家、正高级工程师仇兰芬告诉科普时报记者,它们的一生中90%以上在树干内活动,危害隐蔽,自然控制作用较弱,采取化学喷雾、插毒签等常规防治方法,难以奏效,而且化学农药还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近年来,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绿色防控受到极大关注。“以虫治虫就是生物防治。”仇兰芬介绍说,昆虫在维护地球生物圈的物种平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利用天敌昆虫防治林木虫害,可以大幅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是既环保又有效的害虫治理方式。同时,还可以利用植物和昆虫之间、昆虫和昆虫之间、植物和植物之间的关系,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相对生态平衡,达到持续有效控制害虫的目标。
理想天敌,个子虽小杀伤力强
北京是全世界古树最多的城市,共有4万余株,最常见的是侧柏、银杏、国槐等乡土树种。以侧柏为例,林保人员每年对其进行重点防治的对象便是以双条杉天牛为代表的天牛类蛀干害虫。如何有效防治这些蛀干害虫?
“释放管氏肿腿蜂就可应对。”仇兰芬解释,双条杉天牛对柏树危害较重,其幼虫会通过啃食树木韧皮部取食,久而久之还会在树体内部造成空洞,慢慢形成树洞,对树木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而管氏肿腿蜂可通过自主搜索找到天牛,刺蛰天牛幼虫,注入毒液,待天牛幼虫麻醉死亡后在天牛身上产卵,待卵孵化为幼虫后便可吸收天牛的养分,从而达到防治效果,小驱壳所蕴藏的杀伤力不容小觑。
据了解,全世界肿腿蜂科共有2000多种,在我国分布的管氏肿腿蜂,又称哈氏肿腿蜂,由于其钻蛀能力强,可钻进害虫的虫道寻找到寄主,被认为是控制钻蛀性害虫的理想天敌。
“我国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天牛类害虫已有30多年的历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仇兰芬建议,对双条杉天牛的防治重点体现在对天牛幼虫的防治,应在每年5月上中旬左右进行,过晚双条杉天牛幼虫便会钻进树干形成危害状。
另一种外形酷似紫皮花生米的昆虫——花绒寄甲,同样可以用来防治多种天牛,其通常被装在小盒子内,由植保人员将它释放在受害树根部,通过嗅觉找寻到天牛后,便将卵产在天牛幼虫附近,待孵化后爬入天牛蛀道内寻找寄主,随即附着在天牛幼虫节缝间,分泌毒素将寄主麻醉,一周左右可将天牛幼虫食尽,防治效果明显。
示范推广,实现“有虫不成灾”
不只是蛀干害虫克星管氏肿腿蜂和花绒寄甲,还有捕食能手七星瓢虫、异色瓢虫、蠋蝽等,天敌昆虫在植物害虫的自然控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我们人类默默无闻的朋友。但是,大多数人对它们并不了解。
如今,随着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健康生活等理念深入人心,人类与害虫斗争的“武器”,早已由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转向绿色无污染的生物防治手段,而虫虫特工队也已悄然打响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以虫治虫’的原理都是利用自然界所包含的因子来调节自然本身,通过自然调节达到生态平衡,实现‘有虫不成灾’。”仇兰芬说,目前,绿色防治已在北京市的园林绿地中进行推广示范,不仅有效保护了树木健康,还降低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胡利娟
责编:咕噜
相关知识
用魔法打败魔法!“以虫治虫”能否替代传统农药喷洒?
无锡: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 以虫治虫
绿色新策略:以虫治虫,拒绝化学农药!凤凰植保节揭秘以虫治虫的三个关键要点
市湿地中心开展“以虫治虫”蛀干害虫生物防治行动
山林田园间的“虫虫特工队”
雷达飞机和AI 以虫治虫有联盟
雷达飞机和AI 以虫治虫有联盟
“以虫治虫”“性诱治虫” 重庆两大绿色防控高招亮相
以虫治虫更绿色 让害虫无处可逃
以虫治虫:探秘“天敌昆虫工厂”
网址: 害虫危害大?以虫治虫的“特工队”来了!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82099.html
上一篇: 蒲螨防治天牛应用技术 |
下一篇: 有害生物防治(PCO)作业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