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鹏/图
一、技术概况
1.白粉病发生情况。该病是月季的一种常见病害,可危害蔷薇属多种植物,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切花月季在温室栽培条件下,白粉病危害较重,发病率在60%~90%之间。月季感病后,叶面、嫩梢上着生一层白色粉状物,可引起病叶卷曲、枯焦,严重时叶片变黄脱落、嫩梢枯死、花不能开放或花姿不整,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观赏价值,可使切花减产30%以上。
目前,切花月季白粉病防治仍以施用农药为主,然而近年来不合理化学农药的施用和长期连作,导致土壤营养物质降低、自我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据相关研究分析,喷施的农药仅20%~30%会附着在植物体表面,仅有8%~15%的药剂起到防治作用。因此,在花卉生产中,喷施农药浪费量极大,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2.利用枯草芽孢杆菌控制病害。生物农药有较严格的专一性,在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较大。近年来,人们已从植物、微生物和动物中开发和研究出各种生物农药。生物农药的优点: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选择性较强,残毒低,一般对节肢动物无害。
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产酶细菌,也是植物体内常见的内生菌,不仅能促进有机物料的矿质化和腐殖化,而且可繁殖大量功能细菌并产生多种抗菌素和酶。一方面,利于作物吸收养分和刺激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作物抗病、抗旱、抗寒能力;另一方面,功能细菌进入土壤后,可固氮、解磷、解钾,增加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化肥利用率。
目前,枯草芽孢杆菌在水稻、大豆、棉花、小麦、辣椒、番茄、玉米、黄瓜等作物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凸显出其良好的病害防治效果及土壤改良能力。因此,定期施用一定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配合保护地温湿度控制,以达到良好控制月季白粉病并改良栽培介质环境,实现月季规模化绿色生产。
二、技术要点
1.枯草芽孢杆菌的使用。营养枝压枝处理或清桩处理后3~5天,每隔7天浇施1次400~600倍10亿孢子/克的枯草芽孢杆菌,浇施量为溶液浸透耕作层基质或土壤为宜,连续浇施3次。若追求更理想的防控效果,可在3次浇施后再进行叶面喷施1次800倍10亿孢子/克的枯草芽孢杆菌。正常水肥管理,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前后,建议取耕作层基质或土壤开展有效态营养元素监测。
2.升级或配备温室大棚隔离设施。花卉种植过程中,90%的病害、虫害均与温度、湿度、光照等种植环境有关,10%是由于密封、消毒、隔离等不当造成。在浇施枯草芽孢杆菌的前提下,结合升级温室大棚隔离设施,如配备加温设施、环流风机、水帘降温、地膜、墒面保护膜等设施,严格控制温室小气候。建议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之间、湿度在50%~65%之间,夜间温度控制在14℃~18℃之间,湿度在60%~70%之间,可使白粉病等叶斑类病害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可有效减少其他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
三、提质增效情况
单茬花浇施400~600倍10亿孢子/克的枯草芽孢杆菌3次,相当于用75%百菌清的防治效果。常规防治,按5~7天交替喷施1次百菌清、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等化学农药,按60~90天产一茬花计算,则每茬花需喷施化学农药48~54次。因此,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可大幅降低农药成本及人工成本。浇施枯草芽孢杆菌后,可促进栽培介质有机物料的矿质化和腐殖化,提高月季植株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进而提高切花产量和品质,增加种植月季的经济效益。
四、注意事项
1.应在白粉病发病前就开始施用枯草芽孢杆菌,施用后严禁喷施化学杀菌剂。
2.足够频次的施用量才能保证在月季根基土壤中形成优势菌,从而获得月季根茎部定殖→系统形成优势菌群→产生抗菌物质→植物防御酶诱导→促生长等的良好效果。
3.温室环境控制极为关键,要严格按照要求控制好白天和夜晚的适宜温度和湿度。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责任编辑:马萧
相关知识
切花月季白粉病绿色高效防控技术
月季病虫害怎么绿色防控的4个技术
西兰花病虫害安全高效防控技术
黄瓜白粉病搞不定?别慌,高效绿色防控技术来啦!
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方案(通用12篇)
植保绿色防控工作总结精选
滨州示范棉花病虫害全程绿色高效防控技术模式取得成效
绿色防控技术明白纸
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方案范文(精选11篇)
桂花树:北方大棚桂花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网址: 切花月季白粉病绿色高效防控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82348.html
上一篇: 花卉白粉病不要怕,粉转绿来解决! |
下一篇: 白粉病害有哪些特征 打什么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