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9月25日下午,2020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成功召开。年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主办,采用线上会议的形式举行。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委会委员、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代理院长、副教授李迪华作题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设计”的特邀主题报告。
本文字数:5358字
阅读时间:17分钟
李迪华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委会委员,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代理院长、副教授
1
生物多样性概念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一般特点
生物多样性,通俗理解指全部的生物个体和种类、它们与非生物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它们的遗传特性,包括全部生物物种,每个物种的个体包含的遗传物质,以及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
图1 保留清晰人工修复痕迹的水岸系统
在国外教科书上有一张经过生态修复之后的河岸系统图(图1),通过这张图可以清晰看到人类对驳岸进行了改造,改造之后的河岸仍然保持完整的生态系统构成及食物链结构。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且生物多样性非常独特。物种高度丰富,有大量古老和特殊物种,特有属、种繁多,区系起源古老,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富集,生态系统结构复杂,空间格局繁复多样。
因此,中国不仅是全球12个“巨大生物多样性国家”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最独特国家之一。作为农业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已经形成了自觉的自发育种习惯,因而中国也是世界上农业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我们需要思考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问题。相比国外,中国的城市生物多样性异常贫乏,这与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形成鲜明对比。城市生物多样性管理观念落后,园林植物育种滞后。比如在北京,有一种常见“杂草”叫做酢浆草。有欧洲国家城市每年都举办“酢浆草节”,每次都要展示上百种花色繁多的酢浆草品种。中国各类独特的物种资源,一直未能很好地利用起来。过去这些年,在国内众多的园艺、园林博览会中,很少有机会能看到某个城市展示自己特有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园林育种成就,千篇一律,仍然陶醉在“病梅”式的矫效自然想象中。
2
倍受重视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落实一直困难
中国从来就不缺乏好的想法,黄光宇先生在1991年提出比较前沿的乐山绿心规划(黄光宇,1998;图2)。正是因为这个规划的前瞻性,今天当地居民享受着优美自然环境和非常难得的生态系统服务。
城市各个部门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很重视,住建部门很早就提出园林城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环境保护部门很早就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开展了生态城市、生态省、生态县建设,国家林业局一直在倡导城市湿地的保护,住建部一直在采取措施保护着城市湿地。
图2 乐山市中心城市现状(左)、总体规划(中)和结构与功能布局规划(右)(黄光宇,1998)
住建部的各种文件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文件之一就是2002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1990年代末建设部就意识到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并着手制定了相关保护措施。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文件几乎没有得到实施,住建部城建司当时业已发现的城市建设中的不良建设模式(表1)在后来几乎都被延续下来了,好的政策可惜都没有得到落实。
表1 城市建设的生物多样性问题
(1)本土化、乡土化的物种保护和利用不够;
(2)片面追求大草坪、大广场的建设;
(3)大量引进国外的草种、树种和花卉;
(4)盲目大面积更换城市树种;
(5)大量移栽大树、古树;
(6)自然植物群落和生态群落破坏严重;
(7)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物种减少、品种单一;
(8)盲目填河、填沟、填湖;城市河流、湖泊、沟渠、沼泽地、自然湿地面临高强度开发建设;
(9)完整的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系统和生态安全面临威胁,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开始恶化。
资料来源:《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建城[2002]24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OO二年十一月六日)
3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设计的基本问题与难点问题
图3 居住小区的清理“杂草”行为
这张照片(图3)是从我现在住的房子窗台下拍摄的。我在这里已经由于草坪杂草问题跟小区物业打了10年“仗”了。他们每每把草坪里长出来的旋覆花认真地拔掉。每次看到就要去跟他们理论。后来发现这不过是根据园林部门出台的各种居住小区园林管理条例做着本职工作而已。他们不得不接受城市的园林部门固有的管理模式与要求。今天中国一直在按照园林审美的标准管理着我们的城市,这个标准是如何制定出来的,依据是什么,都不容置疑,更很少见到反思。
图4 北京日报高调报道“野花转正”截屏图片
这张照片(图4)是我在北京日报网站上看到的,宣布北京野花转正,倡导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令我兴奋了很久。我花了很多的精力跟自然之友的朋友们一起推进北京重视野花野草的管理,推动北京减少对城市园林的精细化管理。让自然做功,那么城市享受自然的,而不是人工构建的、只有人为的三季有花、四季有绿了。像北京,暖温带季风气候下自然状态就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北京和华北的地带性森林植被是落叶阔叶和常绿针叶混交林。城市园林管理以生态的名义强调“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是没有必要,若是想突出人工的作用则很容易就背离了生态学知识。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问题和难点问题:
第一,人是否有权力将特定的植物(栖息地)移出或移入城市?如果不思考、直面这个问题,我们在自然面前只会自大,认为我们可以根据生态学的知识设计城市绿地、设计城市生态,实际上呈现的却是个别人或少数人的主观愿望。我们在自然伦理、生态伦理面前已经犯下了很多错误,所以首先要重视伦理问题。今天已经到了需要清晰界定园林管理的伦理边界的时候了。
第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如何不被部门与团体利益绑架?我们要思考如何通过设计增加效益,如何通过设计保护生态,如何通过设计减少工程量,减少砍树、减少换树、减少拔草,使得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得到真正的保护。大家一定要有信心,只有需要通过设计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和把事情做到更好时,设计才会越来越重要。
第三,环境观念和审美观念如何改变?通过长期宣传,今天的城市居民已经对现在的城市“美”形成了一种情感。在城市中长“野草”是很多人不会同意的,在城市中把那些好看但是外来的、甚至是过敏源的植物换掉也是不行的,你要对居民小区遮挡了居民楼阳光的树进行整理也是不行的。中国城市建设可能有全世界最严格的日照间距控制标准,目的就是即使在冬至这一天仍然能够保证首层居民有足够的日照时间。实际上,太多太多居住小区建成之后三、五年之内一层、二层甚至于三层的阳光都会被种下去的树挡住。与其这样,我们为什么非要浪费土地把房屋间距做的那么大,把房子盖那么高,然后,让大树遮挡住低层住户的阳光,让高层住户需要爬楼而变得不那么便利呢?
城市生态不等于城市园林绿化。城市园林绿化不等于种树和管理人工植被。城市生态意味着城市更加适宜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已经掌握了做出改变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我们仍然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得不到落实?
4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设计案例
与同仁们分享结合教学的两个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
案例一
燕园生物多样性保护范例
《全国城市绿地设计规范》提出要对城市形态进行设计,对城市水岸进行人为设计,城市绿地以自然地形为主,堆叠假山宜少而精,选用外界引入新植物种类时避免有害物种入侵。这些原则性要求不一定错,但是具体怎么做却是模糊的。一些地方的绿化管理规范中,细致到城市草坪每平方米杂草不能超过几株,超过几株园林工人就要被扣分,就要被扣工资。这些都是非常不合理的。
北京大学校园可能是全国校园生物多样性最独特的。据统计校园里有540种植物,过去这些年物种虽然有一些减少,仍然有500种以上,校园中能观察到220种以上的鸟儿。在96公顷的校园范围之内,每天在这个园子里生活、工作、学习的人有将近5万,但是我们的校园仍然充满生物多样性。原因是亨利·墨菲做燕京大学校园规划时邀请了园林设计专家翟博营造燕园绿地。翟博模仿北京西山植被类型,在校园里建造了数片落叶阔叶与常绿针叶混交林。今天寸土寸金的燕园保留了10多hm2近自然林地,就是翟博和墨菲的杰作。但是,北大也是一个不能免俗的地方,我们也在接受园林部门的管理,北大校园什么时候打农药什么时候除草都要接受园林部门的指导。然而,校园里有那么多植物和鸟儿,今天的园林部门并不关心什么时候不能剪草、什么时候不能打农药,因为这些是由小鸟、蝴蝶、蜜蜂、萤火虫和丰富的乡土植物说了算。什么时候打农药不应该听园林局的,应该听鸟儿的,应该问蜜蜂,应该有植物物候知识。所以前几年吕植教授带领大家和北京市林业园林局沟通,跟学校校园管理中心沟通探讨改进方案。今天,北大校园里什么时候可以喷农药、什么时候可以剪草,要先征求绿色生命协会学生社团志愿者的意见,通过这样的方式,校园生物多样性管理落到了实处。
同时,北大校园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图5 学生主持设计和施工的雨水花园改变了对乡土物种的态度
北京大学校园建成近百年了,校园积水严重,学生意见非常大。有一次学生来找我说,“老师,校园里到处都积水,校园是怎么管理的?”我说,“你是一个学习设计的学生,没有抱怨的权利,但你有改变的能力”。后来这个学生在我指导的北京大学校园公益营建设的组织之下找校团委申请资金,自己组织设计,找学生商量,与学校后勤部门沟通,最后把学生宿舍楼积水最严重的区域做了一个面积很小的雨水花园(图5)。这个100多平米的雨水花园能收纳周围的建筑和道路大概500多平方米的雨水。今年,粗略统计,这个雨水花园已经为北京补充了约150吨地下水。更加重要的是,这个小花园里,从春季到秋季检测到60多种植物,没有人认为这个花园里的植物是“杂草”、“野草”!这是建成区环境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胜利。
案例二
设计雨燕的“家”
这个案例是北京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二年级《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的学生设计,目的是为北京的雨燕设计保护栖息地。通过反复研究,16名学生设立了5个保护课题,包括北京二环以内旧城区雨燕恢复规划、二环到五环新建成区雨燕招引规划、城乡结合部雨燕栖息地恢复、雨燕友好型建筑与人工鸟巢规划和雨燕迁徙线路环境保护研究等。
雨燕是唯一一种以“北京”命名的鸟类。它们每年都要飞行36000公里左右往返于华北(包括北京)到南非,每年3到7月在北京繁殖。新中国成立初北京约有30000-50000只雨燕,北京城市建筑为雨燕提供了良好的栖息条件。新千年初,北京雨燕数量一度下降到不足3000只。通过多方努力,近年来已经恢复到5000只以上,雨燕保护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第一个课题是北京二环以内旧城区雨燕恢复规划。北京雨燕历史上主要生活在二环以内。理解北京雨燕和城市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们收集的大量历史数据,研究北京城市的土地变化,学生建立了模型,探索雨燕跟城市之间的关系。研究找出了哪些因素在影响着雨燕的保护,提出清除古建筑防鸟网和搭建人工鸟巢等方式增加二环以内城区雨燕数量。
第二个课题是二环到五环新建成区雨燕招引规划。这里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建成的城区,这里以现代建筑为主,有大量成片的绿地和水面,这里有足够多雨燕的食物,但是缺乏雨燕的巢穴。学生们研究了古建筑跟现代建筑的差别,现代建筑为什么不适合雨燕栖息。认识到照明、建筑形式如何影响雨燕的栖息,提出了怎么对现代建筑进行改建,为雨燕在北京城市规划了“新家园”。
第三个课题是城乡结合部雨燕栖息地恢复。这里有足够多的绿地、湿地,雨燕能找到足够多的食物,但是这里缺乏能让雨燕栖息的建筑。我们分析找出了重点雨燕种群数量恢复区,通过集中建设人工雨燕巢群和改进公园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雨燕数量增加的目标。
第四个课题是雨燕友好型建筑与人工鸟巢规划。大家意识到每一个方案都意味着我们要进行人工巢穴和雨燕塔的建设。一个小组专门研究全球已经有的雨燕塔、雨燕巢穴的设计与使用效果,研究北京城市中已有的雨燕栖息地、栖息情况,构建了各种形式的雨燕巢模型,以及它们与建筑的结合方式。
第五个课题是雨燕迁徙线路环境保护研究。雨燕每年都会从北京出发飞经蒙古、中欧、中东、阿拉伯沙漠和撒哈拉沙漠,最后到达南非和刚果大草原,次年返回北京。北京保护好了雨燕还不一定够,还要研究雨燕迁徙线路上有没有发生对雨燕不利的生态与环境变化。通过收集大量资料,包括遥感卫星资料和发表文献等,找到了雨燕中间停歇站。学生利用各种资料,研究了雨燕迁徙沿途土地利用、环境变迁、生物多样性变化、经济社会变迁等,以及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等。发现了诸如里海水位变化和南非因为人口增长、气候变化等对雨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潜在影响。
这些研究与设计构想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巨大挑战,他们都非常优秀地完成了任务。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对北京恢复五万只以上雨燕确信无疑。
通过这些案例研究,我们发现,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综合研究,需要研究与设计的结合,需要跨领域、跨学科研究,尤其需要行动的突破。
5
结论:亟待观念革新
首先,观念要改变。如果我们只是关注眼前的利益,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会一直举步维艰。
其次,要突破部门利益。如果不突破,以生态的名义、以工程的名义破坏生态的现象就会持续。
第三,城市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实质性行动。环境问题是无数细小的恶的累积,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需要所有公民、所有专家、所有人一起行动,通过累积无数细小的“善”来实现更大的目标。每个设计、每个项目和每个工程都推进一点点,汇聚在一起就是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洪流。
参考文献(向下滑动查看)
[1]李迪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景观设计学科与行业的困惑及机遇[J].景观设计学,2020,8(01):84-91.
[2]何志森,李迪华,刘悦来,汪原.中国设计教育探索:从课堂到工作坊[J].景观设计学,2018,6(05):80-85.
[3]黄光宇.乐山绿心环形生态城市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1998(01):3-5.
[4]苏文强,李迪华.微观尺度下绿色基础设施的景观设计途径[J].南方建筑,2017(03):13-17.
[5]李迪华.碎片化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大障碍[J].景观设计学,2016,4(03):34-39.
[6]俞孔坚,叶正,李迪华,段铁武.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J].城市规划,1998(04):3-5.
[7]俞孔坚,李迪华.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J].国外城市规划,1997(03):27-31.
[8]许智宏, 顾红雅 (2012) 燕园草木.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
[9]许智宏, 吕植(2012) 燕园动物.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
相关知识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研究
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城市景观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物多样性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关于城市园林绿化中的生物多样性
《风景园林》2022-01专题导读 | 城市生物多样性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城市蓝绿空间规划设计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以这样做
城市正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空间
浅议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网址: 李迪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设计 | 学术季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83208.html
上一篇: 花卉依据原产地气候特点分类 |
下一篇: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园林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