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技术和方法,将病虫害危害损失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植物保护措施。
近年来,杭州市围绕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新模式,为保障我市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近三年来杭州市累计建立省级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定额制)示范区53个,绿色防控推广面积360余万亩次。
生态调控技术
生态调控技术主要包括在田边种植蜜源植物、诱集植物和栖境植物等措施,达到减轻害虫发生基数,可有效降低化学农药使用的绿色防控技术。
蜜源植物是指为害虫天敌或授粉昆虫提供花粉、花蜜或花外蜜源,从而促进天敌及授粉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开花植物。如水稻田边种植芝麻、波斯菊、硫华菊等蜜源植物可以提高水稻害虫天敌寄生(捕食)能力和田间种群数量。
蜜源植物
诱集植物是指能引诱害虫从而保护主栽作物免受害虫为侵害的植物,对目标害虫引诱作用明显高于主栽作物。在水稻田埂周边种植香根草,吸引二化螟、大螟产卵,使其后代在香根草上不能完成世代延续而死亡,对水稻螟虫起到诱杀的作用。香根草引诱作用距离达20—30米,在有效范围内保苗效果达30%—70%。
诱集植物
栖境植物是指为害虫天敌或授粉昆虫提供适合的栖息场所的植物。如田埂留草为害虫天敌提供了食物、繁殖场所、越冬或夏眠场所,在水稻收割或施药等农事操作时为天敌提供庇护所,有利于害虫天敌种群的增长、维护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栖境植物
典型案例
萧山区戴村镇南三村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备,农作物统一布局、连片种植,从2018年开始开展水稻全生长季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措施的集成配套示范。改变传统的以化学农药为主要手段的防治理念,从生态构建与修复以及非化学替代技术入手,创新构建了非化学防治应用技术与综合协调技术体系,形成可复制、易操作的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
2022年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定额制)示范区
主要技术包括:
1.生态调控:田埂留草,种植显花植物、蜜源植物、诱集植物,提高自然控害能力。
2.农业防治:种植抗性品种,合理施肥,适时搁田,提高水稻抗逆性;低茬收割,冬闲田翻耕灌水灭蛹,降低越冬代螟虫基数。
3.理化诱控:应用性诱剂诱捕螟虫,降低害虫基数。
4.科学用药:准确测报、合理用药,实现农药减量增效。
经过五年的试验示范,晚稻生长期病虫害防治次数已从原来的5次减少到2次,用药成本减少45%以上,有效成分总用量减少60%以上,病虫害总体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经测算,该示范区亩均农药施用折百量为103.55克,远低于浙江省水稻农药定额制使用限量170g/亩,被认定为2022年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定额制)示范区。
生态调控
灌水杀蛹
低茬收割
生态大米
来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植保植检中心)、科技教育处、种植业和种业处
相关知识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简介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概念及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取得新进展
促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PDF
什么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
宁波余姚利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让稻田美成“花园”
绿色防控技术明白纸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3篇
网址: 把农田建成花园——杭州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之生态调控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85027.html
上一篇: 论文推荐|不同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 |
下一篇: 园林中心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