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优化分析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优化分析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优化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逐渐提高。我国部分地区过去长期采用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盲目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导致环境破坏严重。大气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主要对大气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并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因此,有必要分析大气环境监测现状,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持。

1  大气环境监测的作用和方法

1.1大气环境监测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其间,大气环境监测发挥重要作用。大气环境监测可以分析大气环境污染物种类、浓度和污染范围,收集大气环境污染数据。根据大气环境监测数据,人们可以编写大气环境质量报告,提高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生态环境部门的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过去,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粗放,环境遭到大肆破坏,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否则人们早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此,人们要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2大气环境监测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方法多样,不同地区选择的大气环境监测方法具有显著区别。目前,大气环境监测方法主要分为四类。

1.2.1物理监测

    物理监测是大气环境监测的常用方法之一。其采用的检测仪器便于操控,相较于人工方式,仪器本身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更高,检测效率大大提升,所得数据比较精准。

1.2.2化学监测

    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化学监测可用于分析可能出现的污染物、污染物浓度和覆盖范围,其主要通过试验来完成。试验过程非常简单,而且容易操作,因此试验数据准确度较高,因此,化学监测是大气环境监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1.2.3生物监测

    在自然环境中,部分动物和植物对特定环境变化具有非常敏锐的感知。所以,在大气环境监测中,人们可以选择对大气污染敏感的动物或者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动物或者植物的变化,及时监测大气环境污染。通过多次试验和经验总结,人们能够根据动物或者植物的不同表现,明确大气污染变化规律,评价大气污染程度。

1.2.4气态污染物监测

   气态污染物监测不是一种单一监测方法,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特别是完全抽样法和稀释抽样法。其中,完全抽样法适用于大气环境监测开始阶段,主要用于大气连续监测,可以检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大气环境污染物。在实际监测过程中,人们抽取需要进行检测的气体,同时对气体进行预热,然后把气体输送到检测设备中进行检测。该方法需要进行预热和保温,操作流程较长,操作难度较大,复杂性较高,因此没有进行大范围应用和推广。

2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原则

2.1全面性原则

    大气污染物在监测区域内的浓度存在差异,特别是在较大范围内布设监测点位时,要保障布点的全面性,以防止数据遗漏。在高、中和低污染程度区域内,要明确监测点位的布设特点,详细分析污染物排放量、人口流动情况和工业密集区域的特征等,增加点位数量。

2.2代表性原则

    在大气环境监测中,部分监测人员没有详细分析区域影响因素,造成布点比较盲目,其间经常会出现布点无效的问题,不能得到真实的数据,最终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大气监测要保障点位布设的代表性。如果监测点位处于上风向,那么可以减少点位数量,如果居于下风向,要按照污染物监测等级要求,适当增加点位数量。

2.3可比性原则

    想要获得真实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就需要获取有效的大气环境监测样品,与此同时,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清晰了解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布设要严格遵守可比性原则,统一条件,保障数据分析的科学性。

2.4合理性原则

    在大气环境监测中,想要合理布设监测点位,就需要结合监测区域的特点,严格遵守大气环境监测要求。在对大气污染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保障样品采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通常,监测点位高度需要与人体高度保持一致,大致处距离采样基准点1.5~2.0 m。

3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方法

3.1网格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需要对大气监测区域进行网格划分,保障网格划分的均匀性。其将监测区域的地面按地理坐标划分成若干均匀方格,采样点可设在方格中心。人们需要结合当地实际环境污染情况、人口流动情况和具体污染源等,清楚了解网格大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最终保障网格选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得数据分析结果准确。

3.2功能区布点法

    功能区布点法需要根据监测区域的具体功能布置大气环境监测点,比如,工业区、居民区和园林区等区域可以布置监测点位,以便清晰了解当地大气环境状况。人们可以根据人口分布、流动和大气流向等特点,完成区域大气环境监测,并按照每个功能区的具体特点,设计采样点数目和采样方法。同时,可以按照区域划分和采样点实际分布完成功能区大气采样。但是,如果采样区划分和布点存在误差,就会造成数据误差,最终会使得监测分析结果存在误差。因此,在大气环境监测中,人们要严格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功能区布点法,保证布点科学,使得大气环境监测结果准确。

3.3同心圆布点法

    大气环境监测可以使用同心圆布点法。首先,要确定监测区域的大气污染程度,合理选择同心圆的布置点。在设置采样点的过程中,可以把污染区的中心位置当作基点,以大小不同的圆圈向周围持续扩展,同时向同心圆外释放放射线,这时可以在放射线和同心圆的交点处设置采样点。在大气环境监测中,采样点位布置合理,可以保证大气环境监测结果的精度,但是如果监测期间出现流动风,将会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合理布点非常重要。

4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的优化

4.1精确设置采样点高度

    在大气环境监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监测的精确性,人们需要合理设置监测点位的高度,因为监测点位的高度直接关系实际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设置监测点位时,人们需要合理确定参考物。一是污染源,监测点位的高度需要和污染源高度保持一定距离,不可随意移动。二是研究对象,因为研究对象不同,大气环境监测需要的高度也不相同。

4.2远离障碍物

    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布点位置要尽可能远离障碍物,保证监测点位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得监测数据更加精准。若存在明显的障碍物,就会导致数据波动和可信度下降,难以为后期环境保护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所以,在布点过程中,要采用人工方式或者机械方法,及时清理障碍物,如果不能清除,则可以选择其他位置来设置监测点,尽可能保证监测点位周围无障碍物。

4.3远离污染源

    大气污染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波动,所以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要远离污染源,保证布点质量和效率,最终提高大气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早期大气环境监测中,一些监测人员没有合理选择布点位置,监测点位没有远离污染源,导致实际监测结果误差较大。所以,人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置监测点位,保证大气环境监测结果的精确度。

5结语

    当下,我国社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而环境保护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人们要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因此,本文论述了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现状,分析了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优化方法,以期更好地开展大气环境监测,有效保护大气环境。实践表明,大气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未来,人们要加强大气环境监测技术研究,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摘自:《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年第12期

相关知识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优化分析
大气监测 大气环境监测仪助力城市污染防治
家装环境监测监测
环境监测年终总结(精选11篇)
生态环境监测中的空气质量监测:实际案例分析
大气污染监测:评价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与发展论文(通用7篇)
植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
智能化温室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docx
农业环境监测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

网址: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优化分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8527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生态环境部公布2024年2月全国
下一篇: 臭气浓度用什么设备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