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在生活中寻求美,在艺术中表现美,这是花鸟画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自然王国的花鸟鱼虫只有它自身的有限生命,世界上没有四时不谢之花和长生不死之鸟;而在艺术的王国里,花鸟却可以获得永久的生命。画家笔下那些花鸟虫鱼不是至今跃动着活泼泼的生命吗?艺术王国里那个鸟语花香的世界多么迷人,令人陶醉!
中国人民喜爱花鸟;中国花鸟画更具有民族的美学性,那就是“借物抒情”。在中国画家眼中,万物有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情,其实是画家对自然的观照感受,也是自然对画家心灵的反拨,在这种情态下为花鸟写照传神,才不致流为冷冰冰的图谱、标本,而成为艺术,才能给花鸟以不朽的艺术生命。工笔重彩花鸟画要求精审物情和诗意表现的统一,正是中国画的精髓和传统精神之所在。花鸟画的不同风格、流派、个性特征、时代精神,也才有迹可寻,找到它美学思想的根源。
从9世纪“徐(熙)黄(筌)体异”派生衍变的后世花鸟画中,工笔和写意两大流派(工笔画中又分勾填和没骨两派)形式手法虽异,精神实质实同,即都是“写意”的。工笔是笔工而意写,勾线着色不是死描平涂,皆以写法出之;写意是笔写而意工,意存工谨,笔不妄下。二派各有千秋,无分轩轾。但是由于后世文人画论重写轻工、重墨轻彩的偏见的影响,工笔重彩花鸟画遭到了长期的冷落,得不到正常的发展,直到近代,始有转机,特别是“十年风雨”过后,在民族振兴的新机运下,才迎来了工笔重彩花鸟画的大好阳春。
回顾历史,中国工笔重彩花鸟画从人物画配景地位脱离出来,振翅而飞,有过五代两宋的辉煌时期,无论题材、形式、技法、意境方面都有很大的开拓和创造。许多画家曲尽物理、穷究生态,表现了花鸟的自然之美,并赋予种种寓意和诗的情趣,许多优秀之作,成为后世难以企及的典范。因此今天复兴工笔重彩花鸟画,起点和要求都是很高的,既要继承,更要超越,进入前人所未曾达到的更高的艺术境界,这是时代向画家们提出的难题。
新一代有志气有抱负的工笔重彩花鸟画家迎难而上,以各自的艺术实践作出了不负众望的回答,在这画家群体中,我看到了步履坚定奋然前行的王晓萍。在工笔重彩花鸟画上的卓越成就引人瞩目。
王晓萍的工笔重彩花鸟画近师陈之佛,远祖五代两宋,更直接以造化为师,而熔铸以个人的生活感情。从她的花鸟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和新时代的昂扬诗情。她很少去描绘罕见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而是着眼于生活中常见的花果虫鸟,给人一种朴实亲近的乡土感情。她的画没有古代院体画那种恬淡幽远的隐逸气、江湖味,它是入世的、属于我们新的时代和人民的艺术。繁盛、充盈、丰实、欢乐、光彩照人、典雅秀丽、风流蕴藉、活泼天真、雍容豁达、泱泱大度,这就是王晓萍工笔重彩花鸟画的基调和风格。读她的画,如同聆听一部华彩乐章,或者说是急管繁弦的江南丝竹,是对大自然的讴歌、对生活的赞颂、对美和爱的咏叹,唤起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乡土、热爱人民的美好感情和高尚情操。因为花香鸟语、春华秋实,是大自然的赐予,更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血汗浇灌的祖国沃土的绿色生命。画是无声诗,于无声处我们感受到时代的脉搏跳动,听到画家的心声,这是一颗人民艺术家炽热的赤子之心,她对祖国一草一木爱得那样执著和深沉,一笔一画都充满了感情。
对国画的爱好,可追溯到童年。这是王晓萍在经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培训并获得证书之后才明白的事。心理学教科书告诉我们,人的脑神经发育在3---7岁基本完成,脑部不同部位的神经的发育程度、遗传基因等因素,直接关系到人的兴趣、天赋指向、动作的协调性、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如今走过了20年学习国画的历程,王晓萍认为自己对于绘画的兴趣是从小就有的,只不过阴差阳错,曾与绘画失之交臂,它像她的恋人,现在终于又与她形影不离,相伴终生。
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从小就会显露出来的。而兴趣爱好正是让人能投入精力并持之以恒的动力。如今的独生子女,有幸从小就被父母送到琴棋书画等各种兴趣班学习。孰不知,如果小孩没有兴趣,或者说不具备这方面的天赋,参加这些兴趣班只是徒费钱财消磨时间而己。可是,作为生于五十年代初期的王晓萍,家中姊妹多,经济拮据,父母无精力和钱财培养子女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往往就扼杀在童年的梦想中。父母是教师,只要求子女好好学习,搏一能自食其力的前程。诚然,如此说来,也不尽然。虽没机会研习绘画,却也偶有涂鸦,中小学时的黑板报,下乡插队时的宣传栏都留下王晓萍的稚嫩的画笔。后来上学工作成家育子,工作家务孩子缠身,心无旁鹜,对绘画的眷恋只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当她的儿子从小显露绘画天赋时,王晓萍毫不犹豫地送儿子去学美术。最终他走上了美术这条路,经过系统学习,有了绘画基础,毕业后从事美术设计工作,全国银奖、铜奖、省级金奖、银奖、铜奖拿了几十个。投身美术是需要一点天赋、勤奋加机遇的。王晓萍这一辈子没有实现的梦想,在子女身上得以延续,不能不说是一种慰藉。当王晓萍从孩子家务的羁绊中解脱出来后,埋藏在心底的对绘画的向往和兴趣此时又蠢蠢欲动了,己到了知天命之年,本职工作是在《法制导刊》杂志社当副总编辑,职称己获评副编审,专业方面此生也到头了,该为自己的兴趣努力一把了。于是,王晓萍拾起画笔,开始学国画。
首先去书店买来一摞国画入门的书籍,每天的午休和晚上都伏案描摹,星期天和节假日更是闭门谢客,专心画画。把别人用来喝茶聊天打牌看电视的时间,都用来埋首笔墨纸砚;报了画院的班,一周上一次课,上课回来就按照老师布置的作业画,画一片一片的不同形态的花瓣、树叶,画一棵一棵不同姿态的树,画一块一块不同形状的石头。开始上课时羞于拿出作业,每次上课都看同班学员的作业,欣赏这些作业的成功之处,比较自己的不足。通过学习掌握了国画的基本技巧,墨可以分五色,浓淡要相宜,画才能气韵生动。画花鸟要讲究情趣,画山水要有意境,构图要有平远、高远,深远之分,要虚实相生………等等。笔墨乃中国画最基本的元素,是区别于其他绘画艺术的重要特征,很难想像笔墨不佳的国画,既使构图再精妙,色彩再丰富,也难成为上乘之作。石涛论画的“一画论”强调的就是笔墨。对于如何掌握笔墨,理论上的知识对于初学者的我来说,却有点虚无飘渺,上课时看画院老师用笔用墨挥洒自如,回来后拿起笔仍不得要领,下笔不知所措。先是在一张张毛边纸上试笔,浓墨,中墨、淡墨……….,反反复复的蘸墨加水,全凭用心体会,有了一点感觉之后又在宣纸上试画。直到现在画起画来,如果问我怎样用笔用墨,仍是可意会而不可言说的自己的一种感觉。
为了更好地掌握花鸟的造形,王晓萍又学了工笔花鸟。那种很传统的工笔技法,从勾线开始练习,钉头鼠尾,一根一根地画,线要挺拔圆浑流畅,笔锋可用中锋与侧锋,顺锋与逆锋相结合,以及注意顿挫、转折、粗细、连断。染色,调出稀薄的颜色一遍一遍地染,染出正叶反叶,注意花头的浓淡干湿。
几年的练习,虽不能说投笔成冢,也磨秃了一把又一把的毛笔,当王晓萍拿出自己的尚嫌幼稚但己有国画的雏形的画作自我欣赏时,心里很有成就感,相信付出一分努力就有一分收获,王晓萍决心要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
除了埋头画画,一有机会就去观摩画展,仔细品赏名家佳作。一次次的画展,不同画派名家的画作精彩纷呈,各有千秋,心中羡慕不已,想拜师学艺对王晓萍来说,是只能是奢望。寂寂无名之辈,无人引荐,向谁讨教?那就向书本学吧。首先要了解中国画的历史和流派,继承传统首先要了解传统。于是,从图书馆借来有关国画的书,如饥似渴的阅读。《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画论选》、《古代画论》、《吴冠中.吴带当风》、《中国画发展之我见》、《中国画学》等几十本书。读书,让王晓萍了解了中国画的演变过程和历代名家名作。在国画历史的长河中,名家名作中的山水、花鸟,人物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叹为观止。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还是老老实实的练好基本功,一本《芥子园画谱》成为王晓萍须臾不离手的范本,一年又一年,春去春又回。王晓萍不敢有一天懈怠我的“恋人”。
当王晓萍所供职的安徽省司法系统举办职工画展时,王晓萍也怯怯地送上自己的处女作,竟然得到评委的肯定,并且得了奖。2005年王晓萍的一幅国画《清莲》,喻意为官要清正廉洁,获国家司法部“金剑文化工程.艺术优秀作品奖”(该奖项不分等次),参与评奖的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的知名画家。后来,王晓萍的作品相继参加省里的一些画展,并获奖。
国画《和平繁荣》获安徽省总工会、省文联共同主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安徽省职工书画大赛二等奖”;
国画《富贵吉祥》获安徽省美协、省农民书画金色田野书画展二等奖、《荷》获安徽团省委、省文联、省军区政治部、省国资委、主办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献爱心希望工程金奖,
2008年作品工笔画6尺《荷》入选安徽省第三届美术大展。
2014年《山花烂漫》入选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花鸟画展
2016年《大吉图》获《市场星报》首届书画新人大赛金奖
还有众多国画作品陆续参加,海内外不同的画展并获奖。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2005年加入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省巾帼书画会,省法制工作者书画协会。
其后,顽固的皮肤病困挠王晓萍,面部皮肤红肿溃烂,不能出门。在家病休治疗的2年间,仍是绘画终日陪伴王晓萍。不敢想像如果没有绘画陪伴,是否会因疾病久治不愈而精神崩溃。
王晓萍的画作能参展并获奖,这是对王晓萍二十年来在国画路上孜孜以求的一种检验和达到某种绘画程度的肯定。王晓萍并未因此而有丝毫的沾沾自喜与松懈,而是以此为鞭策,每日谨记“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的古训,借用文人的一句话就是“笔耕不辍”,一拿起画笔,面对洁白的宣纸,心中就特别宁静,尘世的纷扰、心中的烦恼皆抛到九霄云外。花鸟草虫瓜藤果蔬远山近景,无不寄托王晓萍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
在学会绘画技巧之后,掌握一定的绘画理论知识,了解国画的源渊与历代各流派的风格特征等,对自己在绘画方面技巧与素养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生病那几年,无法见人,不能工作,于是,戴上口罩、帽子,去安徽省图书馆、合肥市图书城,阅读、笔记、思考,让王晓萍懂得了许多。所撰论文记载了王晓萍的思考成果。
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如果过份注重程式和套路,就会失去应有的意趣。中国画是一种写意艺术,以表情达意为目的,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山水花鸟皆可缘物寄情,不必拘泥于真实的物象。如果照搬大自然,画笔岂不是成了照像机?中国画从有史以来的陶器上的鱼虫鸟兽图案到隋唐趋向鼎盛,两宋及元明水墨文人画占据主流,清及民国,西画渐近,传统绘画在摹古与创新中艰难前行。中国画绵延几千年,给我们留下的是巨大的艺术宝库,溯源探流中国画,使我对这一国粹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最终形成论文《国画探源》,发表在公开发行的杂志《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在学画的过程中,王晓萍还关注明末清初,在中国画坛崛起的新安画派,因地域、画风、画作内容相近,画家的经历、思想观念、审美取向相似而形成了在中国美术史上极具影响的一支画派。其画风清逸秀爽、墨色温润、画面多层峦陡壑、伟峻沉厚。探索新安画派的形成、兴盛、衰微后,写出了论文《渐江与新安画派》,阐述自己观摩新安画派画作及后人大师们的画展和自己临画的感受与感动。感动先辈给我们留下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发表在公开发行的杂志《志苑》。
国画的用笔、用墨、构图、色彩、意境、情趣无不寄托画家的思想情感。作画要意在笔先,下笔时要心使腕运,以一种特定的情感、意念去驱使笔墨,才能因意成像,以像达意。无意之笔是死笔。那些历经百代千年流传至今的画作,仍能保持奕奕光彩,主要是画家在笔墨技巧中融进了激情和意念。
一味摹古而无情感抒发的作品将使国画走向僵化与衰微。任何事务只有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国画概莫能外。明清画坛“四王”称霸,崇尚仿古摹古,而当时与“四王”对立的、反传统的“四僧”,提倡在画作中崇尚自然,抒发个性,给当时沉闷的画坛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当代国画怎样创新?《试论国画创新》一文,是我这一思考的结晶。发表在公开发行的杂志《滁州学院学报》。
审报美术职称是对我学画二十年来的一次检验。检验我的成果和不足之处,以便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也是一种激励,激励王晓萍在绘画的路上永不停歇。
2014年王晓萍获评国家二级美术师职称。
造就一个艺术家离不开天才和勤奋。王晓萍有绘画的天禀,更有坚毅的进取精神,她几乎放弃了一切休息和娱乐,沉耽在艺术天地里,顽强学习,刻苦练功,没多久便掌握了传统的勾勒填彩画法和常州画派的没骨画法,更深刻领会了陈之佛大师,继承院体兼收东西洋绘画和民间美术之长来开宗创派的博大精神。她没有踌躇不前、就此止步,而以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精力投入自然的怀抱,从事写生,细心观察花鸟生态,大量积累创作素材,常常废寝忘食,花开花谢不知倦怠。她那些精妙生动的花鸟画创作,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厚积薄发不断涌现出来的劳动成果。清代恽南田“作扁豆一枝,游棚下三月”的精神在王晓萍身上显得更加突出。
王晓萍坚持写实风格,创作态度十分严谨。她很重立意,每幅作品都经过缜密的思考,构图、造型、色彩、意趣都要反复推敲,做到一枝一叶不可移易,画成之后无懈可击,即使作尺幅小品,亦如狮子搏兔拼用全力。她认为塑造一朵完美的花,并不比画一幅人物容易,因为“物各有神明”,人有生命,花鸟也是有生命的,必须像画人物一样把它画活,能够传神。她正是这样一个为花鸟创造生命的人。
美的歌颂是贯穿在王晓萍工笔重彩花鸟画中的主题,也是时代的主题。不能要求花鸟画像人物画一样直接反映生活,它只能给人以一种情绪的感染,起到陶冶性灵、鼓舞斗志的积极作用。王晓萍对花鸟画的功能有清醒的认识,她的作品本身已经体现出时代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表达了美好愿望与理想。她的绘画语言自然、雅俗共赏,时代精神不求自现。
王晓萍上世纪80年代初,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做过中专学校教师、法制报刊记者和编辑,退休后,被多家杂志社聘任。她反复实践,不断探索,把个人的才能与审美时尚结合起来,形成了雅俗共赏的格调,成为一位富有创造性的工笔花鸟画家。她兼收南北名派名家之长,在作品中把北方画派的华丽、富贵、沉雄之气与南方画派的柔美高逸、秀丽湿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既有北方之雄,又有南方之秀”、意境恬雅、生趣盎然、清新活泼的独特面貌。
走进王晓萍的花鸟艺术世界,人们领略到的是一幅幅如朝霞初生、灿若云锦的美好画面,是好一派灵动活泼、欣欣向荣、生意无限的万千气象。
对于工笔花鸟画艺术,王晓萍是真诚的。这种真诚,使她从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中汲取灵感。她是以真诚自然的心态陶冶笔下的花鸟世界,听任情感和创作欲望的驱动,让自己的才华灵感和表现技法在画面上自然融会,达成作品的统一。因此她的作品,没有文人画的任情使性,张狂浮躁,也没有许多学院派的雕琢刻画,脂粉甜腻,而是既充满了自然美的丰饶多彩,又洋溢着真挚动人的生活情趣,具有别样的诗意。在王晓萍创造的花鸟世界,有争相怒放、丰姿绰约的牡丹,四季常红、倩影扶摇的月季,迎风飘香、装点春光的梨花和饱历风霜、暗香浮动的腊梅……,有相亲相爱并户遨游的鸳鸯、追逐嬉戏逗人喜爱的猫咪、迷恋于花香芳郁的蜂团蝶阵……或争妍竞放,或顾盼相邻。通过探索丰富的工笔花鸟画语言,他努力发掘出平凡生活与平凡景物中的美,在鸟语花香中致力于营造天人合一的精神家园,作品充满祥和的气氛,给人以美景,给人以春光,给人以力量。
对于工笔花鸟画艺术,王晓萍是虔敬的。这种虔敬,使她在传统法度现代转换中刻意求新。她的作品情绪饱和。构图新颖,色彩明艳,一幅有一幅的匠心安排,花叶的偃仰向背,禽鸟的飞鸣啄食,都经过一番认真细致的打理疏导。
她特别善于运用独特的手段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肌理,肌理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使之产生了微妙丰富且动人的种种天趣。王晓萍还巧妙地把光和影引进到工笔花鸟画中,不但使花鸟本身的表现更加气韵生动,而且花鸟和环境之间的空间感觉特别真实,表现出了画史上从来没有的风格,实现了她的花鸟画技法上的新突破。她借鉴了西画中背景的处理,并与工笔画进行了精妙的嫁接,使所表现的花鸟虫鱼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使其构图更加灵动,画面更加丰富,提升了工笔画表现手法的新境界。王晓萍的作品,不仅是综合传统的笔墨、构造性色彩、创意的肌理,合理运用而饶有新意,更重要的是她的作品还传递了对时代审美趣味变化的敏感,对大自然的新的目光与理解,这无疑拓展了工笔花鸟画创作的新格局。
在当今中国画坛繁盛而和谐的百花园中,作为著名的工笔花鸟画家,王晓萍有着一片属于自己的明丽天空。但是,她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是将自己艺术创作的目标投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当人们努力于从横向拓展花鸟画领域的时候,她去在传统花鸟画本位上进行纵深的发掘,着力于领悟、发现贯穿在传统中的东方艺术的精髓,并力图使这一精神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得到延续。同时,又毫不犹豫地以现代人的观念和技巧融会在她的花鸟世界里,追求古人不曾有过的新境界、新风格、新技法、新趣味。她的写意花鸟画创作就是推进这一执着理想追潮和不断尝试的重要艺术实践。
王晓萍对于中国美术中的工笔与写意,有着经过深思熟虑的卓越见解。她认为工笔和写意二者形式手法虽异,精神实质相同,即都是“写意”的。工笔画家在作画时,要以写意的理念画工笔,画写意的作者,要以工笔的手法画写意。就像在书法创作时,要以楷书的手法写草书,要以草书的手法写楷书一样。工笔是笔工而意写,勾线、着色不能死板,每条线都要有起笔、收笔的交待,都要有生气、有生命力,应以写法画之;写意画是笔写而意工,做到心中有数,意存工谨、笔不妄下。工笔和写意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无分轩轾。在美术史上,古今画家都十分注重“意”的把握,所谓立意、画意是也。没有对大自然的自我感受,并形成于胸的鲜明意境,便没有独特的创造。没有对客观自然形象进行取舍、提炼、概括的能力,要塑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是不现实的。意雅画则雅、意奇画则奇、善于提炼,不仅注意抓住对象的美,而且注重抓住对象的神,更倾注对对象的爱。她用诗一般的感情和笔墨使美、神、爱在其作品中实现了完美的统一,达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她的写意花鸟画创作又同时借鉴了工笔重彩的“基因”,善用强烈对比色彩,每幅作品都体现出主格调,她注重章法布局,黑白、色墨在强烈对比中形成统一,艳丽色彩的渲染、布局的有意夸张、线面的精心组合、景物的匠心舍取,使其作品画面艺术张力、感染力极强,给人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强烈的视觉效果。她画松苍劲老辣,画菊湿和纤巧,画荷钟秀灵气,画牡丹雍容可掬,画葡萄甜雅可人……尤其是她画的梅花更是特点鲜明、令人玩味。他笔下的红梅,铁干铜枝,花红蕊艳,透出将帅之气,裹挟豪士之风;笔下的雪梅,虽寒袭雾浸、冷月沐浴,却傲雪凌霜,含笑挺立;他画的白梅圣洁如玉,大有不可污之势、不可辱之姿、不可夺之气。
王晓萍祖籍山东省青岛市,是典型的齐鲁女子。这使她既能耐得住寂寞,数十年如一日潜心勾填涂染去画工笔,也能够苍润老辣,豪放朴拙,随意写意挥洒,能工能写,具备真正的大家气魄。
自古以来,优秀的画家都十分重视自身品格的修养,使人品和画品达成统一。惟有高尚的人格,方能不凡不俗,方可得画中之正大光明、磊落豪迈之气概。画面上表现出的情绪意境不仅体现着画家个人的天资和功力,也反映着画家的情操、修养和品格。这一点,在王晓萍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她勤奋、刻苦、精进,身上有一种难能可贵的韧劲,一种锲而不舍的钻劲,一种昂扬向上的拼劲,体现出“盈盈元气中、腾腾热气、凛凛正气、荡荡豪气、缕缕青气”。
王晓萍是一位优秀的画家,更是一个立体的大写的“人”。编辑与创作,工笔与写意,她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也吸引了媒体和市场的广泛关注。但是,她说:“一个有责任心的艺术家,首先应努力做到德艺双馨。其作品应对社会负责、对艺术负责、对自己负责。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其作品应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创作,而不应以金钱来制约自己的创作心态,否则就会践踏了自己的声誉,也缩短了自己的艺术生命。”
漫将丹青意,弹动半天霞。王晓萍所走过的路是踏实的,一步一个脚印;已取得的成果是辉煌的,耀眼夺目。但她并不满足于过去,不为历史所累,而是理智地面对现实、思考当今,并不停地筹划着未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西宁城北区花鸟鱼虫供应站招聘」
办公室装饰挂什么画 高雅有品位的国画花鸟
「天津市东亚花鸟鱼虫市场有限公司招聘」
花鸟鱼虫与岁月静好
北京花鸟鱼虫市场在哪,北京四大花鸟鱼虫市场
打开芳村花鸟鱼虫新世界,你的童年打卡地升级版来了!
星期三晚上天津中环花鸟鱼虫市场几点最火打算 – 手机爱问
广州花地湾花鸟鱼虫批发市场
请问成语花鸟鱼虫是的寓意是什么? 爱问知识人
中国画里的兰花,唯写意兰花最能体现兰花飘逸洒落之美!
网址: 她画笔下的花鸟鱼虫有生命力——著名画家王晓萍女士作品欣赏~~檀力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8606.html
上一篇: 迎泽公园花鸟鱼虫在哪里 爱问知识 |
下一篇: 「天津市东亚花鸟鱼虫市场有限公司 |